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12-03 21:03宋雪莲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念思维数学

宋雪莲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那么生本教育理念下,我们如何以初中数学课堂为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呢?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工作中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恰恰误解了“教学”一词的真谛,误认为教学就是“以教定学,先教后学”.在这一理念影响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完全主导着整个教学机制的运转,学生则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师,这貌似默契的关系也就形成了一个畸形的结果——学生止步于上课听懂教师所讲,课后寸步难行,或者只会处理教师讲解过的问题,面对新的问题就措手无策.上述困境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主体性没有真正得以落实.

要真正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课堂必须翻转,即让学生想学,唯有让学生“先学”,他们才能意识到问题的所在,而这也就是教师教学的焦点所在.此外,学生先学是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他们将获得第一手的探索资料和情感体验,不同的学生个体还将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课堂上的讨论和交流将更加深入,他们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先行学习,可以发现哪些内容是学生可以自主掌握的,这些内容教师将一笔带过,而对学生存有困难和疑虑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投入其中,实现重点突破.

2.以学促学,实现共赢

初中生都有好胜之心,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充分运用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斗志,通过建设学习小组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进而实现以学促学,实现课堂管理模式的优化.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充分互动能有效深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施以合理的引导,从而实现有效的调控.学生在进行交流和讨论时,教师要适时地介入其中,及时把握他们合作的成果、讨论的分歧,启发学生探求问题解决的思路,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他们的依赖对象.偶尔,教师也会发现某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得比较消极,他们或许是因为自己思维过慢而不想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或者因自卑而用沉默来表达自己对这一学习方式的排斥,对此,教师要格外给予这些学生关心,帮助他们重塑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不可缺少的拼图,从而营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取进步”的合作氛围.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团队意识的增强,而且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让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当教师发现某些小组因分歧过大而发生争论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对应小组的探讨,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让自己的阐述更具科学性和严谨性,以此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锻炼他们自我表述的能力,进而让他们能够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如何发挥呢?靠的就是“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切实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具体应注重如下两个方面.

1.将开放性融入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教学实践表明,开放性的问题更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将开放性融入我们的问题设计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将某一知识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更有价值、更具探索性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相似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设置一个具体的问题:“在三角形ABC的边AB和AC上分别有一点D和点E,如果要使三角形ADE与三角形ABC相似,应该再加一个什么条件?”问题提出后,教师安排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合理把握学生讨论的时间,在恰当的时机,让某一小组派代表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然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上述教学方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营造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针对开放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时,他们不同的切入点将有助于彼此训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然,教师要适当控制问题的开放度,对某些难度过大的开放性问题,教师要精心分解,将其演化为一系列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逐个击破时,训练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将拓展性融入问题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设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其中的核心部分就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延展性.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将拓展性融入其中,做到“突出重点,分散安排”,即在某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稳步向前,他们的能力、知识和情感都能循序渐进地提升.当然,在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处理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情感予以必要的疏通,让他们意识到困难存在的客观性,但只要坚持努力,问题终将解决.所以,教师在目标设置上必须要逐步深化,同时问题的相关情境要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建模能力,并最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同心圆”的定义时,学生往往会有如下的疑问:“如何笔尖不离开纸面画出两个同心圆?”这个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果从理论知识来分析,几乎不可能实现,为什么?原因有两个:(1)同心圆必须有一个圆心;(2)两个圆的半径不同,所以不能相交.这个问题能解决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侧向思维出发:“将纸的一角折叠,折叠后从折叠点为起始点画一个小圆,然后到终点后笔尖顺势滑到折叠的反面,然后把折叠复原,继续画一个大圆.”上述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他们也将深切感受到数学是有生命的,数学思维也充满着活力.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具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的人才,而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改进学习,实现上述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把握数学新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特点,有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合作学习,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理念思维数学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