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斯与杨戴《红楼梦》译文中的语言转换对比

2016-12-03 19:31李春凤张荣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人称静态红楼梦

李春凤+张荣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园地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塑造了众多独特鲜明的艺术人物,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集中国文化之大成,是一部不朽的艺术珍品,但凡拜读过他的人无不为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精辟凝练的语句等所折服。如此文学巨著的翻译绝对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主要从语言转换方面对杨、戴和霍克斯两个译本中的第三回进行粗浅的比较学习。

关键词:《红楼梦》;静态;动态;物称;人称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14 -0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天上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号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几乎囊括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各个领域的文化,《红楼梦》的翻译虽然目前已有几十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但翻译史上有三位通晓中英语言与文化,以娴熟凝练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两部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译作:一是 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杨宪益、戴乃迭合译(以下简称杨译);二是 The Story of the Stone,由大卫·霍克思(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以下简称霍译)。从语言转换方面来说,霍的译文语言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并且行文生动活泼,语言地道,多采用意译;杨戴的译文语言较为正式,直译颇多,更忠实于原文。

其一,我们知道,英语是静态语言,名词化和介词优势的特征明显。而汉语是动态语言多用动词。由于译者的语言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了译文语言风格的差异。两者的区别在红楼梦译文第三回开始便显现出来。第三回第一句话霍的译文是:On the day her arrival in the capital而杨戴的是:To return to Tai-yu.When she disembarked…在对这句话的翻译中霍的译文选用介词“on”与名词“arrival”构成一个介词短语,强调一种静止状态;而杨的译文则选用一个非谓语动词给人一种动态感。另一例: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娶之意。杨:I am nearly fifty and dont intend to marry again。霍:Im half a century old now,my dear,and I have no intention of taking a second wife;此句杨在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动词“intend”之后仍然用动态感的结构“to do”,而霍却选取了具有静态之感的名词短语“no intention of”.而且对于原文中“半百”的翻译,还是霍的翻译更恰当,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原文林父已老只好将宝贝女儿送于外婆抚养的事实,而且也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维与文化。因为我们知道西方人比较忌讳“老”,五十岁在他们眼里还算青年人。

其二,霍的译文语言活泼生动且地道,杨戴的译文语言则显得正式。如在描写惜春时表示其身量不足,形容尚小时。霍的翻译her looks were still somewhat babyish and unformed.杨戴则是:The third was not yet fully grown and still has the face of a child.霍的“babyish”和unformed简洁明了的传达了原文意思,且“babyish”一词形象生动,一看便知惜春年纪尚小。杨戴的亦明白地表达了原著的意思,但稍嫌繁琐呆板。

又如,翻译王熙凤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情景,霍杨的译文分别是:1.”Oh dear! Im late,”said the voice.“Ive missed the arrival of our guest.”2.”Im late in greeting our guest from afar!”很明显,霍的译文把王熙凤那股大胆泼辣的劲儿一开始就展现在读者面前,语言也符合译入语习惯。相比之下,杨戴的译文就稍逊色一些。

第三例,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在必去时,杨:but she had to comply with the wishes of her grandmother.霍的,如but her grandmother was insistent that she should go。霍的译文以她“her grandmother”为主语更准确而生动地折射出中国的封建家长制与女主人公黛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征。此外,在对丫鬟“袭人”名字的翻译上,杨译用拼音“His-jen”,而霍译则用“Aroma”,后者译出了原意“香气袭人”。

其三,两篇译文另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的霍的译文中的句子多是通过“无灵主语”和“有灵动词”相结合的五成表达法:how illness started……what arrangements had been made for the funeral,and how the mourning had been observed.而杨戴的译文中多是人称主语,如:how has she fallen ill 英语的物称表达倾向反映出了西方人的“天人二分”把主体作为“旁观者”的理性思维模式:汉语的人称表达倾向也折射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万物皆备于我”悟性主义思维模式。

总而言之,在语言运用方面,霍的译文较杨戴的略胜一筹,更贴近译入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行文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雪.《红楼梦》两种译文之比较赏析[A].崔永禄.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48 - 251.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3]周汝昌.红楼梦词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5.

作者简介:李春凤,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外语系。

猜你喜欢
人称静态红楼梦
最新进展!中老铁路开始静态验收
拼图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猜猜他是谁
别样解读《红楼梦》
具7μA静态电流的2A、70V SEPIC/升压型DC/DC转换器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