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江
日前,民进党在“立法院”临时会以人数优势强行表决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预示民进党开启对国民党党产问题的全面追杀。国民党庞大党产的来源与演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虽然国民党一直都因为外界压力在被动处理党产,但还是低估了形势发展的速度,错失了主动处理党产的时机。如今,民进党在实现全面执政后决意强势清算国民党党产,将对国民党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其对岛内政局演变掀起的强大后坐力也将逐渐开始显现。
宣告对国民党党产彻底清算
民进党对国民党党产十分忌惮,一直批判其党产问题并竭尽所能展开追讨行动。陈水扁执政后由于受限于“朝小野大”,无法突破“形式法治”体系对追讨党产的重重束缚,追讨成效不彰,党产“公投”也以失败告终。直至蔡英文上台后,民进党实现了完全执政,有能力且坚决展开对国民党党产的彻底清算,使得岛内政局的“党产烽火”再度熊熊燃起。。
经过14年的不懈努力,民进党于7月25日晚间,历经11小时、66次表决,以人数优势在“立法院”临时会强行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这一条例基本涵盖了民进党的所有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适用政党对象是中国国民党及其附随组织,附随组织包括“妇联会”、“救国团”等。二是以“有罪推定”的方式认定“不当”,即政党、附随组织现有财产除党费、政治献金、竞选经费之捐赠、竞选费用补助金及其孳息外,推定为不当取得之财产、无法证明来源合法的党产都是不当党产。“条例”还规定,国民党要承担当年处分党产行为的后果。三是“行政院”下设具有司法权的“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设委员11~13人,由“行政院长”派任,半年向“立法院”报告一次,并在不当党产专属网站公告。该委员会权力广泛,包括“调查、返还、追缴、权利回复”,相当于同时具备司法调查权、裁判权与执行权。“条例”通过后,除该委员会同意的资产外,一律冻结。此外,在“条例”公布一年内,国民党及其附随组织必须申报财产,不申报将面临100万~50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超过10日不申报可以连续处罚,达五次则推定为不当财产。“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也能主动调查,但需要经过听证认证。
8月31日,“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成立,由深绿背景的律师顾立雄出任主委,委员是清一色的绿营人士。“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的成立,正式宣告民进党对国民党党产的全面清算开始。
国民党党产的来源
由于国民党长期专政以及“党国”不分,“国家”财政与党的金库混同,即所谓“党库通国库”,因此在长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庞大的党产。国民党党产的来源非常多元、复杂。
一是来自大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失利后,蒋介石下令运抵台湾的黄金约有270万两,国民政府的外汇约10亿美元也运抵台湾,包括齐鲁公司在内的许多党营事业的设备和财产也纷纷转移至台湾。
二是接收日伪财产。台湾光复后,国民政府接收在台日伪财产。1945年10月至1947年2月,接收原“台湾总督府”所属产业及日本私人财产、企业合计110亿元台币;1947年3月至1950年12月,又接收日本资本和台湾本地资本合资企业860个,这些财产中的相当部分转化为国民党党产。
三是获台当局无偿赠与。在两蒋主政时期,台当局出于不同考虑,在各地设立了各种机构,如设置民众服务社,协助当局解决民众问题、调解纠纷;设立“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利文化引导;设置“中国广播公司”,强化政令倡导及国际广播宣传。为此,台当局透过当时的行政程序,以“转账拨用、地方政府赠与及拨归日产戏院”等三种方式为国民党地方服务处、“中影”、“中广”提供土地、房屋及其他财产。
四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性投资及转投资获利。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利用“党国体制”的便利,直接投资经营建材、纺织等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的四家企业开始,到60年代扩大投资到九家企业,涉足制药、保险、贸易等行业,至70年代投资企业已达15家,领域扩展至石化、重工等。80年代更是迅猛发展,新增投资并创办14家企业,涉足电子、资讯、金融等行业。90年代,党营事业利用其特权飞速膨胀,再通过上市、转投资等手段获利丰厚,党营事业也由此构成国民党党产的主体部分。
五是企业认捐。在“党国”不分的年代,国民党接受的企业捐赠也相当可观,党的活动经费基本不愁。此外,国民党党员每年上缴党费约6000万元(新台币,下同),台湾民主化后所获政党补助金、政治献金也有数亿元。
国民党党产的演变历程
国民党党产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李登辉任内党营事业盛极而衰。李登辉接任国民党主席后,成立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命刘泰英为主任委员。刘泰英大力推动党营事业改革,适逢台湾股市进入繁荣阶段,依靠相关党营事业产业陆续上市以及出售持股获利,党营事业蒸蒸日上。1995年3月,刘泰英在国民党中常会报告,“中投”等七家党营投资公司,投资涉及金融、石化等十大类121家公司,各控股公司资产总额598.31亿元。1998年党营投资事业达到高峰,七家控股公司总资产达1470亿元。此后,由于台湾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党营事业介入股市及房地产市场托市,对经营不善企业进行纾困,产生巨额亏损和诸多纠纷,致使总负债达787亿元。至李登辉担任党主席末期,国民党党产净额为683亿元。
连战任内基本归还国民党无偿取得的不动产。连战任国民党主席后,将清理党产列为首要之务,针对当时党有土地、房屋进行全面清查,对于不动产中当年因捐赠或转账拨用取得的土地及建物部分,基本回赠原有政府机关。此外,连战在党主席任内还开始对国民党党产进行信托处理。2001年3月,国民党完成第一阶段20亿元现金信托。2003年8月,完成对规模最大的党营事业“中投”的信托案。
2006年8月23日,时任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出席并主持中常会,听取中常会对国民党党产的总说明。
马英九任内基本实现党产形式合法化。马英九继任国民党主席后,将处理党产视为国民党重塑形象的突破口,先后出售原“国发院”土地、原省党部土地及台中市德化大楼等民众熟知的十处土地,将“三中(中广、中视、中影)”出售,将“总统府”旁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出售给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的基金会用作公益,国民党中央则迁至相对简陋的八德大楼办公。2006年11月,国民党发布“面对历史向全民交待 社团法人中国国民党党产总说明”,将国民党党产的来龙去脉摊在阳光下。2009年12月30日,国民党正式决定公开标售“中投”,虽因种种因素并未完成标售,但国民党党产已基本符合形式法治原则。
朱立伦任内放弃争议党产。朱立伦在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对国民党党产共进行了两阶段的处理。一是主动将部分闲置的无争议房屋与土地捐赠给各级政府或出借公益团体使用。二是对民进党执政时期“行政院”与“监察院”所列管的争议党产,全部放弃诉讼,以“抛弃登记”以及“回赠各级地方政府机关”的方式全部处理完毕。截至2015年8月26日,国民党宣布以“抛弃登记”方式归还“转账拨用”取得的土地建物98笔,以“回赠”方式归还各级地方政府机关赠与的土地建物169笔,两者合计公告现值34亿元,如今市值48亿元。
国民党党产的分布现状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国民党现有党产166亿元,包括以“中投”为主体的相对固定的部分和每年新增收入。其中,“中投”资产占国民党全部资产的90%以上,此外每年还有财产信托收益、政党补助金、政治献金、党费等收入进账,构成日常党务开销的主要来源。其中,“中投”公司的财产信托收益近年来每年大概在10亿元到17亿元之间,约占国民党每年全部收入的50%到70%;政党补助金及政治献金收入约3亿元到5亿元,占比10%到20%;而党费收入约在0.5亿元到0.8亿元之间,占比不足5%。
国民党是百年老党,存在大量专职党工及退休党工,全盛时期党工人数高达4000人,每年的人事费开销数额巨大。近年来,国民党的年度开销预算都管控在20亿元以内,其中人事费就占到14亿元,负担最为沉重。具体而言,除现职人员人事费7.7亿元外,退休人员人事费占到6.3亿元,主要用于支付月退休金、年抚恤金及优惠存款补贴利息。每逢重要选举,国民党中央还会给党籍候选人一定补助款,若适逢“大选”,还会编列专项经费,如2008年“大选”专项经费决算高达18.5亿元。此外,为维持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各级党部的党务日常运作,国民党每年约需编列办公经费5.5亿元,通常占总支出的1/4左右。
国民党能否转危为机
无疑,民进党对国民党党产展开彻底清算,将使国民党的未来发展面临空前挑战。
一是加速地方基层组织的溃散。国民党除了各级地方党部外,还有专注深蓝群体的黄复兴党部,以及遍布全台各地的民众服务社,这些组织长期以来通过救济乡里、服务乡民,发挥着联络感情、维系关系的作用。而民众服务社的场地依赖国民党的不动产或廉价的租约,服务依靠专职党工维系。如今有争议的不动产被大量捐赠或处理,廉价租约到期后也难以维系,一些年久失修或因灾受损的服务社被废弃拆除,国民党党工的数量急剧减少,照此,国民党基层党务系统将空洞化,逐渐失去其组织优势。
二是传统的组织动员模式失灵。每逢选举国民党往往通过“党部——桩脚——选民”的方式实现选举动员。“桩脚”不仅在选举时要负责拉票,在平时就须经营好既有人际关系网络,通过替民众排解纠纷、融通人事、邀请有声望的政治人物参加民众的婚丧嫁娶活动等方式服务选民。这些活动需要大量时间金钱投入,国民党党部需要在平时与桩脚建立利益输送关系,以各种名义赞助桩脚的活动,而党产则是维系这一动员模式的关键。但随着民进党对国民党党产清理造成的党部空洞化以及党部与桩脚利益的疏离化,国民党的组织动员方式将会失灵。
三是党的凝聚力进一步下滑,强化了党员分裂与出走的动因。在现行国民党体制下,国民党主席通过掌握提名权及“立委”补助款两项权力来协调人事提名,维持党的团结。如果没有党产,党主席的权威就会降低,在优势选区候选人脱党参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党主席与党内实力派的关系将失去重要的缓冲,如果发生矛盾就容易造成党员的分裂与出走。
四是加速国民党地方派系向绿营投诚。在中南部地区,国民党长期以来依靠地方派系抵抗民进党的政治蚕食。但地方派系必须依靠持续的利益输送才能维持。随着绿营长期掌握中南部县市执政权,以及对国民党地方派系的分化拉拢,许多经营吃力的地方派系已有意带枪投靠绿营。如果国民党再失去党产,势必会造成地方派系加速倒向绿营。
五是将加速国民党的本土化。由于党产失血让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凝聚力下降,动员的方式将更依赖候选人的在地化经营与参选理念的竞争,地方民意的影响力就会凸显,在台湾社会整体浅绿化的背景下,国民党内本土派的声量会放大,从而倒逼国民党加速台湾化、本土化。
不过,事物总有正反两个方面。国民党失去了强大的党产作依托,从另一方面看也将催促国民党进行转型,重塑国民党形象。按照现代政党政治运行规则,政党作为社会中的政治性团体,其经费来源于社会是一般常态,国民党失去党产或许是建立现代政党形象的契机。随着党产的逝去,国民党过去所依赖的政党与选举运作模式将难以为继,国民党也会逐渐体会到“缺兵少粮”的痛苦,面临向选举型政党转型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需要更多的依赖政党理念、发掘政治诉求、培养青年人才,这都迫使国民党主动进行一系列党务改革,更加贴近基层民意。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