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莫夫总统去世后,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权力交接进程,这应该看做是中亚政治改革进入政治体制多元化时期的一部分。
邓浩:
最近,乌兹别克斯坦开国元勋卡里莫夫总统病逝,引发外界对该国政权交接乃至政局稳定问题的关注,而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遭遇恐怖分子袭击则使人们对吉乃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产生担忧。这两个事件看似突然,但也并不出人意料。如果我们从中亚政治转型的历史发展角度去审视观察,或许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中亚的政治转型或者叫政治改革是从1991年各国独立开始的,到今年正好25年。我把这一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1年?1995年,属于中亚国家独立草创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各国均极力搞去苏联化,并依照西方民主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多党政治、自由选举的西式体制,有的称之为“全盘西化”,有的称之为“盲目地模仿西方”。
当时选择这一方式有很多原因,一是各国都急于摆脱苏联模式,想和苏联撇清关系,不愿再沿用苏联的一套。二是1991年恰逢全球处于第三轮“民主化”浪潮之际。当时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民主化发展进入到一个高潮,搞西方那一套最时髦、最时兴。当时的观点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垮台了,资本主义、西方民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最正确、最合理的模式,所以中亚国家自然也就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三是中亚国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独立之初,此前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苏联社会的各国民众普遍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对西方文明充满向往,憧憬通过向西方看齐过上自由富足的生活,同时,西方国家也乘胜追击,向刚刚独立的中亚国家大肆兜售其制度模式和价值观,并不断向各国施压,迫使其接受西方议会民主。在此背景下,各国当权者别无选择,只能“随波逐流”。
这一时期是中亚国家盲目模仿照搬西方模式阶段,未能充分考虑本国实际,结果出现了明显的政治失序,最突出的是长达五年之久的塔吉克斯坦内战,伊斯兰极端势力乘势而起、日趋活跃,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伊斯兰复兴党”曾一度接管国家政权,将中亚伊斯兰政治化倾向推向高峰。同时,各国经济困难重重,尤其是跟随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的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几乎濒临崩溃边缘,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滑,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期给人总的感觉是混乱,旧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处于磨合阶段,并已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征兆。
第二阶段是1995年?2005这十年。这一阶段属于中亚政局由乱趋稳时期,或者叫相对稳定时期。其显著标志是,各国均从独立初期盲目地全盘效仿西方转向建立并实施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体制,即总统集权制,有的人将这一体制形象地概括为“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
这一阶段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总统集权制有着内在的必然性。一是独立之初全盘照搬西方那一套纷纷碰了壁,迫使当政者不得不做出改变。二是惯性的力量使然。独立初期中亚国家的开国元勋都是在苏联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独立前都是苏联时期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第一书记,对苏联那一套非常熟悉,经验丰富、驾轻就熟,各国实施的总统集权制明显带有苏联体制的痕迹。三是中亚地区缺乏民主传统,历来是靠威权主义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运转,总统集权符合中亚崇尚强人、崇拜领袖的历史文化传承。
2015年11月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了中亚五国与美国的C5+1会晤,美国国务卿克里出席。
这一阶段,中亚国家逐渐结束政治动荡和混乱,国家逐步走上稳定发展之路。突出表现在影响地区稳定的塔吉克斯坦内战宣告结束,塔开始走上民族和解、国家和平之路。这一时期虽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出现了伊斯兰极端势力重趋活跃之势,但在各国当局严厉、有力打压下均告失败,未能形成气候。与此同时,从1995年开始,各国经济止跌回升,逐渐走上发展振兴之路,其中尤以哈萨克斯坦的表现最为抢眼。哈从1996年开始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1996年?2005年间,平均增速达10%,一跃成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这一时期各国在文化上开始着力弘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逐步构筑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以凝聚民心、强化国家认同。
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这一阶段属于中亚政局复杂多变时期,或者叫政治体制多元化时期。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出现了吉尔吉斯斯坦的议会制,地区国家的总统集权制则呈现集权和改革两个方向齐头并进的态势。以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和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为标志,中亚地区政局进入一个多变不定时期。这一时期总统集权体制开始面临挑战。2005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巴基耶夫通过暴力方式取代阿卡耶夫上台执政,不久该国便开始宪政改革,试图从总统制向议会制过渡,最终虽未成功,但却是中亚最早探索建立新政体的一次尝试。到2010年“二次革命”,吉尔吉斯斯坦终于率先在中亚第一个建立并实行了议会制。这是吉尔吉斯斯坦历经两任总统的家族式统治后做出的既无奈又必然的选择,说明总统集权制在吉已走入死胡同,新的领导必须改弦易辙,另辟蹊径。吉尔吉斯斯坦不愧为中亚政治改革的先行者,也是中亚激进改革的代表。这一时期,中亚两个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开始先后对本国的总统集权制做出微调,主要是试图扩大议会权限、增强政党地位、提高地方作用,有点想搞总统议会制的意思,但从实质上看,哈、乌两国的宪政改革只是一种对现有体制的改进和完善,远未触及该体制的根本。塔吉克斯坦则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近两年通过修宪等手段不仅未削弱总统集权,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总统地位。土库曼斯坦仍坚持走自己的路,2006年总统尼亚佐夫病逝后,其继任者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实施了一定改革,但出于稳定国内局势、巩固自身权力地位考虑并不想大刀阔斧“动真格”的。以上说明,总统集权制在中亚各国正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政治改革开始具有国别特色。
造成上述状况的背景比较复杂,一是总统集权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本身弊端日益凸显,主要是容易滋生唯上是从、长官意志、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效率低下、体制僵化、活力不足、人浮于事等问题,同时,家族部落势力很容易坐大膨胀,导致为所欲为、弄虚作假横行、贪污腐败严重,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上述挑战已对各国政权安稳构成潜在隐患,迫使当政者不得不对本国体制做出一定改革。二是美西方,尤其是布什当政时期大力推行所谓“全球民主化”战略,到处搞“街头政治”、“颜色革命”,中亚国家难免不受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先后爆发两次革命就是鲜活的例证。三是各国政治改革远未定型,各国的国情、民情各不同,经济发展差距拉大,为了确保可持续政治发展,各国越来越注意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改革之路,从而大大推进了政治改革的多样化进程。
这一阶段的中亚政局总体保持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在增多,多样化、差异性凸显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政治上呈现吉议会制,哈、乌渐进式改革,塔强化集权,土集权更甚的景象;经济上则是哈、土通过实行油气富国战略处于领先位置,乌处于中游水平,吉、塔仍未走出困境的状况;安全上,吉、塔依然是中亚安全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外交上各有特色,哈雄心勃勃、志在欧亚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乌则是争做中亚老大,土是以天然气为中心的积极中立外交,吉、塔更为务实,外交主要是为解决本国“燃眉之急”服务。
卡里莫夫总统去世后,乌兹别克斯坦开始权力交接进程,这应该看做是中亚政治改革进入政治体制多元化时期的一部分。从2005年开始,中亚便进入了政权交接更替期,由于这一时期各国政治改革日趋多样化并日益具有本国特色,各国的政权交替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质。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代表了两种交接模式,乌兹别克斯坦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交接。至于中国驻吉使馆遇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与吉的特殊国情有一定关联。吉从阿卡耶夫力图建立中亚民主样板,到巴基耶夫执政初期宪政危机,一直到2010年开中亚议会制先河,其政治改革呈现出大起大落的大幅动荡态势,充满风险和不测,导致国家始终处于不安定之中,吉已成为中亚安全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也就给包括“东突”在内的极端恐怖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许涛:
差异的原因是历史造成的,根源是苏联时期中央政权把中亚划分为五个加盟共和国时,国家资源分配极不均衡。乌兹别克斯坦的资源最丰富,而且处在中亚的中心,地理位置最好,农业条件好,交通便利,要天然气有天然气,要石油有石油,还有黄金。而塔吉克斯坦的资源比较贫乏,92%的面积都是高山,吉尔吉斯斯坦80%的国土是高山,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匮乏。
2016年8月30日,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中国驻吉大使馆遭遇恐怖袭击。
邓浩:
中亚国家差异加大的成因很复杂,从政治改革来看,各国采取不同的改革路线,结果会很不同。我曾在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工作,对两国的情况比较熟悉,我想比较一下两国不同的改革模式。吉尔吉斯斯坦实行的是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战略,当政者有一种天真的想法,认为民主建立了经济就能得到发展,而实践证明,这是行不通的。民主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吉尔吉斯斯坦在苏联时期就是一个很弱小的加盟共和国,经济结构畸形,不能自给自足,加之地理、文化相对封闭,安全上缺乏自卫能力,因此对外依赖性很强。吉在自身条件不具备、不成熟的情况下大搞政治改革,结果导致国家持续动荡,成为中亚积弱积贫的国家。
相比之下,土库曼斯坦在独立之初和吉尔吉斯斯坦处在一个发展水平上,两国的产值差不多,但经过25年的发展,土已跻身世界中高收入国家行列,远远地把吉抛在后面,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采取了与吉完全不同的改革路线,即先经济后政治。独立之后,土库曼斯坦开国总统尼亚佐夫就把稳定放在绝对优先位置,毫不动摇地全力确保本国稳定,为此,在1995年确立了中立政策,置身于一切地区和国际纷争之外,只搞务实外交,集中精力发展本国经济。土在致力于实施油气富国战略的同时,始终注意改变本国的资源型经济特点。土一直积极发展本国石化工业,目前炼油能力已达到每年一千万吨左右,不仅完全自给,还能对外出口。同时,凭借自身出产优质棉花优势,大力引进纺织技术,建立起多家棉纺企业,完全满足了国内对基本纺织品的需求。土还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经过不懈努力已基本自给。我曾在2002年?2006年间在驻土使馆工作,亲眼目睹了其经济奇迹。当时土航空用油特别便宜,我曾乘波音飞机从首都阿什哈巴德飞到700公里之外的海滨城市土库曼巴什,来回机票价格只有几美元。当时一瓶矿泉水可以换20升石油,居民用电、用气、用水、用盐都是免费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满足温饱却是绰绰有余。经过25年的发展,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自主性大为增强,不用再看别人的眼色,无需在大国间做出抉择,已成为中亚地区最稳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