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麦
跟自己较真,不进步都难。
一天,上海书城的词典区域来了一对母女。面对琳琅满目的词典,她俩显然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因为词典不仅品种繁多,版本各异,每本看上去都很权威,到底选哪本好呢?就在她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旁边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说:“你可以动手查查看,如果你查了10个词,十之八九都有,那就证明这本词典非常有用;如果只能查到十分之二,那我就劝你别买了。”很快,在老者的指导下,女孩买到了自己心仪的词典。临走时,女孩问:“您是做什么的?”老者笑着指着词典说:“我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原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当女孩得知陆先生是编词典的大师后,天真地说:“您到这儿是推荐自己编的词典吗?”陆先生说:“不是,我是等着别人给我找茬的。”
《英汉大词典》问世后,为了做好修订工作,纠错、改错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他平时经常到书城去,就是想了解读者的需求。碰到专业的读者,陆谷孙就请人帮他的词典挑毛病,找出其中的差错和问题。有人知道他是大学者后,不好意思找茬,他就鼓励道:“编者也是读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也是编者,编词典没有权威,没有围墙。”通过主动让人挑毛病,陆谷孙领衔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在修订时积极吸收读者的建议,不断修改旧条目,补充新词,成为大家喜爱的工具书。
日子久了,认识他的人都说:“这样和自己过不去的人真少见。”可是,也正是有这样的治学精神,陆谷孙才成为学术界名副其实的匠人。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