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绘本里不只有礼物和圣诞树

2016-12-03 14:35保冬妮
婚姻与家庭·社会纪实 2016年12期
关键词:圣诞树圣诞老人雪人

保冬妮

圣诞节并不只是礼物、鲜花、彩灯和圣诞树点缀下的灿烂,

它还有更多的内涵期待过节的人们去了解。

当万圣节“装神弄鬼”的狂欢过去之后,12月最吸引父母和孩子的就是圣诞节。说起来,圣诞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一个朋友告诉我,如今在中国过圣诞节的人数早已超过了美国人口的总和。因为,圣诞节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宗教。

在白雪皑皑的季节里,那闪着奇异光芒的圣诞树给寒冷中的人们带去多少温暖与期盼;那身着红袍、笑容可掬的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带去多少欢笑和渴望。

我最早阅读的关于圣诞节的童话来自于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圣诞节的夜晚风雪交加,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女孩,窥望着别人家温暖的壁炉,还有客厅里的美食和欢笑,小女孩愈加饥寒;卖不出火柴的她,只能用冻得发抖的手点燃火柴,借微弱的温暖换来梦中的甜蜜。当那些睡在温暖房间里的孩子,正在梦中盼望着圣诞老人的时候,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冻死在圣诞夜里,而她手上还拿着未燃尽的半截儿火柴。这个童话悲剧,撕开了美好世界的另一面。我们忽然发现,给孩子的作品里不能仅仅是欢笑、轻盈和美好,还可以让他们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从更多的角度去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

《圣诞雪人》诞生在中国,它同样讲述了圣诞节和平安夜的故事:

雪人站在巨大的圣诞树旁边,已经整整3天了。白天,它晶莹的身体闪耀着水晶般的光芒;而在夜晚,霓虹灯和彩色灯泡把它装扮得像个节日偶像。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当一双温热的小手摸到雪人面颊的时候,雪人几乎要掉下泪来。那是一个穿着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她红红的脸蛋,红红的嘴唇,辫子上系着红红的发带,但她却看不见雪人,看不见世界上任何东西。

小女孩想摸摸雪人,妈妈就把她抱到了雪人的跟前。小女孩伸出手,从雪人的头顶一直摸到身上。“妈妈,雪人像玉一样滑,摸着它,我真高兴。”

妈妈眼睛湿润地抱起女儿,想让她再摸摸,但女儿却缩回了小手,“再摸,它就哭了,我的手太热了。”小女孩解下自己脖子上的围巾递给妈妈,让她给雪人围上,说雪人戴上肯定会很漂亮。妈妈把女儿的围巾围在了雪人的脖子上,母女俩走远了,雪人的眼睛湿润了。

一个小男孩坐在了雪人旁边。他和自己心爱的小狗,在不远处的长椅上孤独地坐了好久。当小男孩冰冷的小手摸到雪人面颊的时候,雪人睁大了眼睛。小男孩眼睛里满含忧伤,他的世界里似乎少了快乐。

“狗狗,雪人要比我们幸福。有人给它围上了红围巾。”男孩的声音在冬天的夜晚是那么叫人心碎。

天太冷了,小狗打了个喷嚏,使劲儿往小男孩的羽绒服里钻。“狗狗,我想妈妈了。”小男孩嘟囔了一句。小狗呜咽了一声。后来,两个人把海盗船长的眼罩和钩子留给雪人,然后走远了。

冬季的雪人是快乐的,它本该成为一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但它却流泪了,它还惦记着那两个不幸的孩子,决定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雪人决定去见太阳神,要来心愿之星,把它们送给那两个孩子。这是一个疯狂的决定,因为雪人会被融化,送了自己的性命。但雪人还是走上了为孩子们达成愿望的冒险之旅,并得到了心愿之星,在自己快要融化的时候,雪人找到圣诞老人,让他帮自己完成心愿。就在那个圣歌悠扬的夜晚,两个孩子都实现了愿望:小女孩看到了这个世界,小男和爸爸妈妈团聚在一起。而那一摊水中依稀可见的雪人,却让读者感怀和难忘。

这是绘本中图与文交织在一起带给读者的感受。我一直认为,绘本阅读的感受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这类文学性强的绘本,要让不同年龄的人感受到在岁月深处领悟的深意。圣诞节在今天,已经成为商业化运作中最成功的节日,它带来的是物质的极大消费,近30年来,人们更是把这个节日与物欲相连,对节日礼物的满足几乎成了很多孩子对圣诞节的理解。

但是,圣诞节的意义去掉商业化,它还向我们展示了公益、博爱、谦卑、忏悔、契约等精神,这些精神就连大人都未必清楚,更别说孩子。世界上所有的节日都是文化的符号,不同的文化赋予节日不同的定义和内涵。圣诞节并不只是礼物、鲜花、彩灯和圣诞树点缀下的灿烂,它还有更多的内涵期待过节的人们去了解,比如爱,比如感动,比如向善。

猜你喜欢
圣诞树圣诞老人雪人
雪人伴童年
雪中的雪人
圣诞老人
闪闪的圣诞树
圣诞老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圣诞老人的一天
雪人
自制LED圣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