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汇
生活中离不开气象,气象也给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小到每天出门关心的天气变化,大到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夏季高温热浪。我们为了地球,也为了更好的生活环境,需要了解这身边的万千气象。
喜爱军事历史的朋友,往往会对一些气象条件影响战局的战例如数家珍。早在冷兵器时代,一些优秀的军事统帅就已开始注意天气变化的规律,如古代中国著名的蚩尤利用大雾天进攻与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人类引以为豪的军事机械在万千气象的威力前,仍有可能甘拜下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战役的战局,就被极端气象条件所左右了。如纳粹德国对苏联的“巴巴罗萨”闪击计划,被1941年提早来临的寒潮所挫败。一些后世研究者认为,苏联有意进行了大量的人工降雨,让冬天提前到来。1944年冬,纳粹德国对西线盟军发动阿登反击战役,正是因一份暴风雪天气的气象预报,得以预知盟军飞机无法起飞,并利用这个短暂的“优势窗口”发动了进攻。
气象在这两场战役中扮演的角色,恰恰反映出工业时代人类试图了解天气变化机制,乃至以人工手段影响这种变化的尝试。从保障工农业生产,到满足军事行动需要,人类一直力图撩开天气神秘的面纱,窥见雨雪风霜形成机制的奥秘。现代气象学让天气变化逐渐褪去迷信的色彩,天气预报服务提供了“未雨绸缪”的科学依据;物理与化学等其他一些学科的进展,又让人工降雨和人工消雨成为可能。
但这些已经取得的成就,是否意味着今天人类完全弄清了地球天气变化的机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盛夏时节,突如其来的暴雨总让人猝不及防,只得抱怨电视台和手机上的天气预报不准;有些台风会走出完全出乎专家们意料的诡异路径,继而突然登陆酿成巨灾,而人类尝试驱赶或消弱台风的试验却鲜有成功的记录。
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不断提醒着人们,天气变化的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机理。即使是在拥有超级计算机和人造卫星的太空时代,不断升级的数值天气预报,也仍然难以完全预见未来的天气变化趋势,而且时间越久,误差通常就会越大。对这种现象的关注与研究,甚至孕育了一个全新的学科,那就是以“蝴蝶效应”闻名的大气混沌学。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正在给全球气候带来深远的影响。气候变迁对气候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使极端天气更加频繁地出现,引发了种种难以预料的灾害。在尚不能完全了解天气与气候变化机制的情况下,我们却已经为短期利益,引发了新的不利天气与气候现象。这些行为产生的消极后果,将不仅由我们这些当事人,也将由我们的子孙后代来承担。
本期《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介绍了人类身边的气象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它们将为更为精确的气象监测,提供研判天气变化的新思路,这些进步将让未来的人类能开始慢慢驾驭天气,并且在面对极端天气乃至气象灾害时,能有更多的回旋之地,进而读懂这气象万千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