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平
雍容之气度、正大之精神
——品读刘寿祥先生《鲜果》系列静物作品
刘智平
刘寿祥先生是当代中国水彩画界最具影响力的名家之一。在水彩画的多个作品题材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其中尤以静物画《鲜果》系列最具代表性。他以温和透达的阳刚正气突破了水彩的画种局限,表现出气势恢宏的画境魅力。因而有论者评述为“渗透着浓厚的君子之风、仁者之意、王者之气”[1]。赏读之中,你会被他那直抒性灵的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那感受绝不是观“小桥流水”听“坊间丝竹”般小情小调式的娱情悦意,而是激动人心的视觉冲击和直面崇高的心灵震撼!用静物题材来宣示对真美的执着追求,把灵魂的体验移情于平常器物之中,以实行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探寻。其艺术境界卓尔不群。笔者感之为:以雍容的气度和正大之精神表达出了“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的律动”[2],具有能“引起人类精神生活向上倾向”[3]的特质。“瞻赏之犹有无穷高远圣美的意境”,令人不能忘怀。
一
《鲜果》系列给人的触目印象十分深刻:形象挺拔端正、庄重敦厚、准确精到;画中之物实体厚重、稳固坚实、伟岸正气!物体所固有的特征表现得十分坦然,有如人心灵的觉悟与通达,显示出格外的自在与从容。物的形状、体积、色泽、光影都是“真实的视觉存在”,这种真实已然超越了实用的关系,隐含着“抽象”和“概念”的精神活动,因而比之“存在的真实”更为纯粹,更具单纯,更趋理性和恬静。
《鲜果》系列的外部形式客观冷静,是富有理性精神的艺术。在理性思维的统领之下,画面诸元素都尺法合度,有着严谨的数理秩序。刘寿祥先生在充分发扬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又特别强调了对物的“拟人化的描写”,物品即是人品。这种情感的加入使《鲜果》在纯净的形式之外又获得了更为感人的精神力量。物的自然本质与人的精神情怀已然融为一体,具有了个体包容广大的内涵。因此,才使我们明确感受到了充盈在《鲜果》之中的浓烈的内部情绪和人格精神。
《鲜果》系列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使人见之不忘的特质——“正”!造型正:字正腔圆,形范端正,庄重敦厚,准确精到,从未有别扭乖异之象;品味正:纯净优雅而不含杂质,崇高典雅而温和含蓄,静默肃穆但生动鲜活;气韵正:他用娴熟的技法取“物之骨气”使物象稳定挺拔,正气健康,不谀不阿;物象生动鲜活,气韵通透,显示出浩荡的思想和雍容之气度。
先生人到中年。力盛而稳成,刚健而温雅。正处于人生之中最为丰满、轮廓最为清晰的时期。他态度安详、不矜不惧,在世俗的纷扰与物欲的利诱面前从不动
摇。[4]面对“当代”文化冲击,他泰然处之,在借鉴与扬弃中坚持了“正大气象”的审美,也将现代意识以更深刻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真诚地面对生活,专注于为艺术的思想探寻和实践耕耘,满而不溢,呈现出文质彬彬的君子品质。是他秉持的“中庸”与“执中”的人格精神赋予了作品“正”的品格,是他乐观向上、平和豁达的生活态度才使作品获得了宠辱不惊的“雍容的气度”。
面对《鲜果》系列所呈现的高雅品质,我们不期然地想起了崇高典雅的古代西腊艺术。古典之美的稳定、和谐与理性;含蓄、均衡与适度;健康、优美与静默的品质都在《鲜果》系列中得到了体现。细读慢研、有如我们在观赏希腊艺术时所感受到的典范力量一般。
二
在《鲜果》系列作品中,“尺法的严谨合度”是其视觉形式上的显著特征。第一;构图方正,是从物与物之间相互构成的几何形态关系上,达成的“构成”图式。有一种坚如磐石的稳定感。物体的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轻与重、明与暗、鲜与晦都是明晰简约的理性排放,无不有着严丝合缝的尺法,这种秩序创化出了画面中“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的绝妙和谐!所以有论者认为其作品具有“构成的意味”。第二;用光的讲究。他从不以逆光入画,因为逆光所造成的物体的正面阴影必将破坏画品的“正大光明”之相。所以在画面之中,光往往从正侧入射,从容地从陶罐与鲜果、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前后空间透过。这样既有利于表现画中物体的正常色泽与体积,又能使画面之中光影通透,明晰干净。秩序感更强。第三;用色有源有据且具有明显的象征性。画中大块的黑色与一些亮丽颜色特别是红色的搭配,形成了《鲜果》系列最大的用色特点。这是古楚文明给予先生的灵感和启发。楚之漆器以黑色为底衬,让鲜艳的红色在黑色的底衬之上飞扬流动,既庄严而又浪漫,是古楚文化的重要符号。先生借用这一符号,在画面中大块地使用了黑色,并通过与鲜亮颜色的调配过滤掉大块黑色的悲情成分,引导出一种肃穆典雅的高贵感觉。除此之外他还在画面中极好地运用了色彩的灰色度。先生曾从纯技术层面谈到过用色的感受:“用色之难在于控制灰度”。画面中从前到后、从明到暗、从光到影无不包涵着“灰度”的渐次变化。这种变化不是做无色的推演,而是由丰富而微妙的冷暖变化所率领的中间色度的理性渐变。虽然我们在观赏画作时感受到的是色彩的明丽饱满、晶莹透亮,但其中更具高贵气质的沉稳与从容、优雅与娴静的感觉正是从深色的通透和“灰度”的控制中获得。
在艺术的表现之中,熟炼的技巧是艺术传达必不可少的手段。罗丹在他的遗嘱中说道:“艺术就是感情,如果没有体对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这是强调了技法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水彩画以“水”作为区别其它画种的特定界限,因而水的重要性于画种技法来说尤为关键。先生在《鲜果》系列中用水的技巧不同于一般:即明显地感觉得到水份十分饱和,但于画面中却丝毫不露水迹,或者说是感觉不到水迹。这种手法明显有别于用水淋漓放达,恣意纵横的画法。是极其高难的“养形色于水”。比之刻意于水的流动、水的沉迹、水的渗化等常见效果者有着更为高超的用水技巧。第一;不依靠意外,不沉醉于偶然,而是以娴熟的技巧结合强大的造型能力去理性的掌控和分配画面各部位的水分。第二;水和色的融汇与形体的塑造天然吻合,使物象栩栩如生,妍然
天成。第三;水分的控制与巧夺天工的行笔相结合,用点、划、渲、蹭的笔迹营造画感气韵。第四;常用清水洗去作画过程中的浮色,造成似在色纸上继续绘写的意趣,以达到丰富厚重的色层效果。
除此之外,“埋色”之法更富创见。“埋色”源于“飞白”的灵感,比如依照苹果从绿变红的生长规律,在相应部位先画绿色以作为预埋色层,其后以红色覆盖,在行笔的过程中于相应部位形成“飞白”,“飞白”处自然透出预埋的底色。创意的技法竟然与自然的造化相一致,以此增加了作品真实可信的艺术感染力!
三
除了古典崇高的审美品味外,刘寿祥先生的《鲜果》系列又具有浓浓的现代感与抽象意味。比如因为画幅较大,画面中的物体比生活中的实物或许更大一些,触目的感觉更强烈,使之明显的具有一种超时空、超现实的现代感。高光中透出冷紫味的硕大鲜红的蛇果与画面中大块的深黑色的冲突与对比,演绎着事物内部的矛盾与争斗,体现着艺术的象征意义。大体量陶罐与小体积的连续果点以一定的节奏运动变化,光影与色彩造就的物于背景之上的进显与消隐的视觉感应,牵引着视知觉心理产生或张或驰、或抑或扬的情绪变化,有如“格式塔心理学”解释的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5]。除此之外,深色釉罐对环境物象所作的镜象就极富抽象意味;陶罐上的流釉与斑点、老旧脱釉的斑驳痕迹;芒果的一半是青涩、一半是火红;柠檬纯粹的明黄色等都有概念般的抽象总结。加之熟练的行笔所留下的笔迹都超越了线条与色彩本身,而成为抽象意义的载体和形式符号,成为了无限世界的表达中介。
诸多的抽象元素合成了客观真实的画面。这是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视觉艺术上的完美体现。当代经济学有个词汇叫做“合成谬误”,意为多个局部的经济行为看起来是正确合理的,一经组合却造成相互矛盾与破坏,得到谬误的结果。这种“合成的谬误”或许对一般画者是无法逾越的困惑,但刘寿祥先生以他对艺术深入堂奥的理解,及于形式技巧的高超掌控能力轻松突破了藩篱,做到了使各种视觉元素于画面之中“矛盾中的共存”和“对立中的统一”。
四
用各种视觉元素组合成“有意味的形式”,并将美和生命的意义灌注于这“有意味形式”[6]之中,这正是艺术的使命。在刘寿祥先生的《鲜果》系列静物作品中,各种视觉元素的生发、解构、调度与组合都是西方的造型传统,有着客观真实的再现理念。这其间又有中国审美接受儒、道、释综合之后的文化观念的影响与指导。它既在西方的严谨中展现了东方的自由创作情绪,又在东方精神的挥洒中表现出西方尺法森严的理性成果。在浑厚中宣示了轻松,在凝重中祭出了透明。丰实而又完整,和谐而又矛盾。这是非大家手笔所不能达到的技法高度,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神意会心的境界。
刘寿祥先生的《鲜果》系列作品“既是绘画,又是构成;既是非常客观的,也是非常主观的”。“他的画看起来很写实,但装饰味又那么浓。如果没有深刻的审美思辨,就不可能把主观与客观、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东西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与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展示了新时期主流文化的审美品味和正大精神,树立了正确的民族审美标杆,承担了主流文化引领人
类精神情绪健康向上的社会责任。
人们常说艺术是一种心灵的高度,它对事物的超然感受得益于完全脱离世俗观念的思想观照。我们的心灵越干净明澈,我们的直觉就越不受到凡庸的干扰,就越能使自己的情感靠近或等同于一般意义的人类情感。《鲜果》系列静物作品无疑是先生以崇高洁净的心灵高度,在客观真实的视觉形象之中,把握住了事物的内在生命及其形式逻辑,以情绪与理性的和衷一致建立起了与最广大人群的心灵沟通。曲高也和众、雅俗能共赏!由此使我们体验到了艺术之于心灵的“绝妙通灵”,在空廓的心幕上印刻了深刻的认同和强烈共鸣。
刘智平 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教授
有白色衬布的静物一 水彩 70cm×92cm 2016 刘寿祥
[1]杨帆.从《鲜果》系列解读刘寿祥水彩艺术[J].美术大观,2009,(8).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5.
[3]夏硕琦.林风眠美学思想浅探[J].美术,1992,(12):29.
[4]王成浩.上善若水 无声润物——刘寿祥教授的水彩画艺术人生[J].美术,2010,(6):61.
[5]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6]克莱夫·贝尔.艺术[M].北京:中国文艺联和出版公司,19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