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丁 妮
乌镇“青赛”,孵化中国戏剧的未来
采编/丁妮
空手剪彩
毫无疑问,今年办到第四届的乌镇戏剧节已经如当初预想的那样成为了“中国的阿维尼翁”,不仅汇聚了中国最好的戏剧导演和他们的剧目,从世界各地应邀而来的名团、名剧更让人目不暇接。但四年下来,有一支异军突起的“神秘力量”却越来越引起专业观众和戏剧名家们的关注和重视——说他们“神秘”也不是噱头,因为当他们第一天踏入这个水乡小镇的时候,人人都还是揣着梦想的年轻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如果他们能够用自己的作品站上戏剧节闭幕式的领奖台,那么他们就会得到中国最好的戏剧导演们的祝福、关注和扶持,成为被珍爱的新枝,拥有被期许的未来——他们,就是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的参赛者们。
被主办方昵称为“青赛”的“青年竞选”单元,其实最早源于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黄磊等几个主办人的一次聊天。在乌镇戏剧节策划之初,几位发起人就寻思着除了国际演出之外,还应该培养国内的年轻戏剧人。“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把青赛视为与特邀节目同样重要”,戏剧节常任主席赖声川说。而同为发起人之一的孟京辉,对青年戏剧关注多年,同时担任着北京青年戏剧节的艺术总监,他非常赞成这个想法,并相信乌镇的青年竞演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使戏剧节的影响更为深远。于是,就在这次聊天中,“青年竞演”单元应运而生,也理所当然的像它的创办人预想的那样,一年比一年更吸引着全国各地专业和非专业的青年戏剧创作者们参与其中——毕竟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舞台可以让赖声川、黄磊、田沁鑫、周黎明等人组成的“最牛评审团”同时坐在台下认真观看并尽心评点那些年轻人的稚嫩作品;也没有任何其他戏剧节,会拿出20万元巨奖和出国参加国际戏剧节的珍贵机会来奖励年轻的戏剧创作者。
如果说每年戏剧节的开幕“鸣锣”大礼是大戏开场的热闹和脸面,那每年闭幕式上的头等大事,便是揭晓本届青年竞演的比赛结果了——别看青赛既没有明星又没有大咖,但这场颁奖却是赖声川、黄磊、田沁鑫、史航、周黎明等乌镇戏剧节的评委团队最重视的环节。在连续四届担任青年竞演评委的编剧史航看来,“青年竞演就是四十大盗藏宝的山洞,每一个评委或观众,都会和阿里巴巴一样遭遇惊喜”。而戏剧节发起人黄磊则一言以蔽之:“青赛是乌镇戏剧节的核心。”
说起来,青赛的赛制最初也是赖声川和黄磊聊出来的——与其说是竞赛,倒不如说是游戏。命题是三件道具,可供参赛者任意发挥,只要将这些道具编织到故事里即可,让故事成立即可。比如今年的题目是“一只旅行箱,一滴血,一颗流星”。参赛者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或是首次执导作品。这个规定来自于赖声川的经历:“我在东京国际电影节得奖(青年电影樱花奖银奖),那个规定就是35岁以下或第一次导戏”。今年的乌镇青赛,从近300件报名作品中筛选出了18个作品来到乌镇上演。入选的剧组,由戏剧节负责交通和食宿,每个剧组来乌镇以后,也会有均等的排练时间。“戏剧节的成长速度已经比想象的快,我们这些评委都是非常认真地看戏和评选”,赖声川介绍说。为了让评委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每一场竞演中,今年还特意增加几位年轻评委以分担工作,其中就有曾出演过《恋爱的犀牛》《堂吉诃德》,导演过《新娘》《开膛手杰克》等精彩作品的戏剧才女杨婷。而一口气连看了十多部今年青年竞演单元的作品后,杨婷觉得这些戏的水平完全超过她的想象。“挑选入围作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交上来的视频、文字、故事简介等资料,当时没觉得特别好。但进到剧场,看到这些作品在舞台上的呈现,才惊喜地发现,比上交的资料要精彩太多了!”杨婷说,她才看了几组参赛作品,就忍不住站在乌镇的桥头,深深叹了口气,感慨道:“这些年轻人真的太棒了!他们干净、纯粹、认真,对戏剧充满热爱。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他们比我们更自由。”
事实也是如此,随着乌镇戏剧节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入围青年竞演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今年第四届乌镇戏剧节共有18部作品入围,创下了历史之最。而报名的剧目一共有296部,入选几率大概是6%,可见竞争之激烈。精彩的角逐之后留下的精品剧目为本届青年竞演单元带来了超高的人气。都说今年戏剧节的票房之最是张鲁一加盟的《大鸡》——开票首日五分钟售罄全部场次,然而因为“免费”而没有“票房”的20场青年竞演剧目的网上预约票,则是在1分钟内就被秒杀一空的。事实上,这届比赛场次已经比前几届增加了将近一半。入围队伍由原来的12支增加到17支,比赛场地也扩充至两个。黄磊透露,因为入围作品的水平是最高的一届,看来看去,把谁弄下去都不合适,干脆增加入围名额吧。“我们也没想到,这个票会那么快被抢光。”虽说“免费”也有可能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因素,但在乌镇,街头免费的嘉年华应有尽有。而青赛和它们不同,青赛的参加团队是经过层层选拔的,这群最顶尖的戏剧新生力量要在乌镇这个公平公开的平台上,用同样的元素,各显神通,在“命题作文”的镣铐之下,谁能跳出最精彩的舞蹈,这怎能不让人充满期待。
是的,每年青赛都有一个共同的命题,今年的主题是“眺”,同时必须用到三件道具:一滴血、一个旅行箱、一颗流星。如此天马行空的三件道具,要如何与故事发生联系,对于创作者来说,构成了一定挑战。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参赛作品都没有被这些元素框住想象,在《莎汤记》中,“一滴血”是启发莎士比亚成功创作《威尼斯商人》的灵感,也是让塞万提斯忏悔和警示的力量;在《他为她》中,“一滴血”是男人被市井女流氓强暴的罪证;而在《卷帘》中,“一滴血”则是玉帝琉璃盏的最后一块碎片,落入凡人肉身成为的一滴“心头血”,它承载着卷帘大将沙悟净的救赎之路——这样无边无际的想象力,正是青赛的组织者们最想看到的。青赛到底比的是什么?赖声川指出,选手们要注意戏剧最本质的东西。“现在很多人还在执着于形式。我们是说故事的人,说故事的技巧、结构是什么,我觉得这是戏剧最本质的东西”。赖声川也提醒参赛者注意,不可投机取巧:“因为青赛越来越有名,成为有代表性的戏剧竞赛,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有时候参赛者会去猜想评委的喜好。其实我们真的没有,来什么都好,我们是很开放的心态,只是希望创意是新鲜的”。从四届青赛中,他发现目前青年戏剧人的问题是“成熟速度还不够快,创意有了,还是慢”。
本届青年竞演所有剧目海报
由于今年网上预约火爆,蚌湾剧场前用于开幕的青石板小广场上提前两小时就坐满了前来等缺的年轻人——因为青赛的意义在于眺望未来,所以不仅这些演出在网上的预约是免费的,还会针对没有票的观众开放少量现场名额,所以现场有些去年前年都来的“老司机”们甚至带好了世博小板凳,从中午开始就守株待“票”了。而等到离首场演出还有半小时的时候,黄磊、史航、孟京辉、赖声川和周黎明如约而至,他们挤过黑压压的人群跳上简陋的小展台时,一路引发了文艺青年们的各种尖叫——“啊!刚才黄小厨就从我身边擦肩啊!”“天啦天啦,是孟大神啊我偶像啊!”整个小广场都激动起来。不得不说黄磊是乌镇戏剧节名副其实的“气氛担当”,每年这个由他领衔主持的青赛开幕式气氛总是特别燃,当他宣布开幕剪彩的时候,一手比划出剪刀手,一手高高悬空举起,对着台下满场的年轻人一脸认真:“你们看,这条彩带多好看啊,它是彩虹的颜色,是不是?”台下的年轻人自然也接得住话:“看见了看见了,真好看!”“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们都看得见。”黄磊笑得特别灿烂,“因为我们青赛的这个彩带啊,只有有梦想的人才看得见!”紧接着五个主持人一齐“手起刀落”,在满场年轻人的热情欢呼声中,把那条“隐形的彩带”一剪而断,“抛向”空中——说真的,这段子我看了四年,但每一年都还是挺感动的。
彩带是虚幻的,但青赛却实实在在为有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舞台,甚至铺好了道路——从这里出发,第一届青赛“最佳戏剧奖”的获得者陈明昊每年都以各种方式回归乌镇舞台;第二届“最佳戏剧奖”的获奖剧目《跳墙》在次年亮相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吴彼、李博等青年参赛者则被成功“留校”,成为本届青赛的初赛评委。虽然在获得第一届最佳戏剧奖以前,陈明昊已经在戏剧圈内浸泡多年,小有知名度,但不可否认,乌镇戏剧节让他走上了更大的舞台。第一届戏剧节,陈明昊以一部等待戈多式的荒诞喜剧《巴巴妈妈》夺魁。拿着“最佳戏剧奖”20万的奖金,陈明昊将它全部投入到新的创作,在第三届戏剧节,带来一部改编英国剧作家麦克·巴特莱特的作品《公牛》。今年,陈明昊再度尝试改编经典,以剧作家迪伦马特的《罗慕路斯大帝》为灵感创作《大鸡》。连续几届都没有缺席乌镇戏剧节的陈明昊,因此被调侃为“乌镇戏剧节大肉钉子户”。谈到是否有意扶持陈明昊等获奖人,打造乌镇戏剧节自己的品牌,黄磊表示并没有刻意为之。“陈明昊原本就在这个行业做了不少年,每天盘踞在小剧场里,一天到晚嗨得不得了。他跟我一起演《暗恋桃花源》,跟我也很熟了,就像自己家的兄弟姐妹,第一届问他要不要参赛,他就来了。确实不负众望,戏做得很棒,得了大奖。后面的戏我们没有刻意让他来,他自己喜欢,这就是乌镇的影响力。我们也不是因为跟他认识就选他,跟我们认识的人多了,东西不好,对不起,我们也不会邀请。”
国家话剧院青年演员吴彼与乌镇戏剧节也渊源颇深。前两届,他跟随田沁鑫导演的作品来乌镇演出,第三届他以选手身份参加青赛,并抱走20万奖金的“小镇奖”。到了今年,他上演了从选手到评委的“逆袭”。在吴彼看来,青赛的规则很有吸引力,“它不像‘我的爸爸’‘快乐的一天’这样的题目那么死板。三个道具给了你一个方向,这方向又不知道是去哪儿,你可以在这方向里天马行空地走”。同样从青赛脱颖而出被业界和观众认识的还有青年导演、编剧庄一。2014年,他从英国留学归来,在乌镇青赛上以一部悬疑剧《山居》摘得“特别关注奖”。“我觉得有一个题目,反而能更大程度刺激创意的发挥。再加上微妙的竞赛气氛,也能帮助创意进一步激发,大家会互相看对方表现,激发自己的好胜心,每一组都非常努力排练”,庄一说。
主办方定时公布现场观众的投票支持率
开演前,各支参演队伍已经开始宣传造势
广州“游乐园剧团”创作的《卷帘》入围本届青年竞演
此外,乌镇戏剧节除了给青年戏剧人打造了展现平台,其主办单位——“文化乌镇”还有一系列的扶持青年戏剧的计划。2014年,特邀剧目《东海暴风雨》便是“文化乌镇”推出的首部乌镇驻地创作“1+1”作品,导演任明炀是首届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的参赛者之一。今年,“文化乌镇”选中了青年编剧李静的剧本,由青年导演王翀执导,刻画鲁迅舞台形象的《大先生》在国内多站城市巡回演出。可以说,乌镇青赛已经为青年戏剧人创造了一个可观的上升通道,这是其他戏剧节所不具备的,但同时乌镇戏剧节总执行陈瑜亦表示,青赛不会给获奖选手任何压力,也不会有签约的要求,希望年轻人能在自由的环境里创作。对此,黄磊笑言,“青赛就是一所学校,我们不断给青赛的‘毕业生’创造一个希望——‘留校不察看’”。
没有预约到票的年轻人,提前两小时现场排队等缺
第二届获奖者毛尔南来参加青赛是怀着一个“阿维尼翁”之梦的。原来,根据青年竞演的奖励规定,获得特别关注奖的剧组(不多于三组),每队可得奖杯、证书,以及来年前往国外三大戏剧节的往返机票两套。早在2011年第一次到访阿维尼翁,戏剧青年毛尔南就对阿维尼翁一见钟情,参加乌镇戏剧节的青赛前,他更以此鼓动团队:“只要咱们得了奖,我一定带大家来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就算没拿到奖,咱们也争取自己凑钱去阿维尼翁戏剧节。”最终,毛尔南执导的《跳墙》获得第二届“最佳戏剧奖”,手握20万元奖金,这群青年人不仅圆了“阿维尼翁”之梦,比梦幻更梦幻的是,他们甚至因为青赛的杰出表现而获得邀请,登上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的舞台——不怕你梦做得大,只怕你不敢做梦,这正是青赛的魅力。
《跳墙》讲述的是孤山之上的小小寺庙中,15岁的小和尚即将跳墙出山回到家里,却在跳墙前夜犹豫不已。是继续眷恋清灵的空山?还是踏入纷扰的软红?从未踏出山门可红尘为何挂碍心中?这出戏以两位女演员默契而精彩的演技征服了台下的评委和观众,也用琴声和对话讲述了一位少年僧人在回归红尘前夕内心的疑虑和挣扎。“略一看这似乎是一个和佛有关的故事。可实际上我们是借用了这种形式,讲述关于人的故事。”毛尔南介绍,在乌镇戏剧节上,限于比赛时间的规定,《跳墙》是一部27分钟的短剧,而赴阿维尼翁戏剧节的演出扩充至70分钟,不仅加入打击乐等元素,剧情与表演也更加完整。最终,《跳墙》在阿维尼翁的亮相得到了中国剧团少有的好成绩,普罗旺斯大区报给予他们四星评价,没有语言的隔阂,外国观众99%都表示看懂了。《跳墙》还因此受到了各国演出商的邀约。
可以说,青年竞演的参赛团队带来的不一定是最有经验的、最成熟的作品,但一定是最真挚、最具有年轻创造力与热情的剧目,这对于涉“戏”未深的观众一定是最打动人的,因此总能看到一些作为嘉宾出席的明星、艺人场场不落的身影。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年轻的心脏跳动在舞台上具有特殊的魅力,而这些魅力势必有一天会延展到更广阔的舞台上。“青赛是基于整个乌镇戏剧节大平台举办的,这一块是我们非常重要的项目。我们的初衷是把中国的戏剧推到国际平台上,想要在国际平台有立足之地,就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好导演。每年我们的评委,都要争得面红耳赤才会评出结果,但为了更大的公平,我们今年还增加了观众人气的评选。”戏剧节总执行陈瑜说。
为青年戏剧人提供创作的平台,创作的资金,并且送他们到世界重要戏剧节学习交流,对于渴求进步的青年戏剧人而言,这样的孵化扶持是意义深远的。“我们不遗余力支持未来的戏剧大师,”在黄磊看来,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对于中国戏剧的贡献不仅是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大师与青年,更连接中国戏剧的梦想与未来——而梦想永远年轻”。说到这里,我想起本届乌镇戏剧节开幕仪式上黄磊的一段感性宣言,他说有一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记者当场请陈向宏、赖声川、孟京辉、田沁鑫和他各用一个词来概括乌镇戏剧节,完全没有商量的,他们分别给出了“执着”“纯真”“热情”“天才”和“孩子”——连在一起,正好就是“执着、纯真、热情的天才小孩”。而“青年竞演”不正是诞生在乌镇的一个“天才的小孩”么,在这个“小孩”的身后,将是中国戏剧不可估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