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台湾特约撰稿人 王武郎
因信仰被判入狱绿岛十五载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 劳动党主席 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不懈奔波 台湾统派知名人士 吴荣元
作者丨记者 章涟漪 台湾特约撰稿人 王武郎
在台湾上世纪50年代的“白色恐怖”下出生、成长,后因年轻生命中的理想和热情而入狱。在经过死刑、无期到15年牢狱之灾刑满后,他又毅然扛起大旗,走上为两岸和平统一大业奔波之路……
他,就是吴荣元,台湾劳动党主席、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华民族通过内战选择发展道路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它标志着中国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台湾问题和国家需要统一的时代课题。
1949年,吴荣元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中油公司高雄炼油厂的职工家庭。之后,在两岸分隔军事政治紧张对峙的50年代、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再调整的60年代,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
60年代后期,国际情势风起云涌,对台湾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弱小民族解放运动正轰轰烈烈, 革命和人民的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另一方面则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学生革命的造反运动、反美越战运动,和美国内部的黑人民权运动等不断地发生和开展。这些对于台湾青年人的思想起到了不小的刺激作用。作为有志青年,吴荣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渴望与向往。他和许多有理想的青年一样,一边通过电视、杂志、书籍等各种方式如饥似渴地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和情况,一边不断地对照台湾,思考台湾未来的命运和前途。而这一切,对于“戒严”时期的台湾, 随时都有被逮捕、入狱、判刑,甚至牺牲生命的危险。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台湾面对两大国际事件的冲击:一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 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承认它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另一件事, 则是同一时期,“保钓运动”的掀起。这两件大事无疑像旋风一样刮进了台湾。岛内掀起的“保钓运动”风潮, 使台湾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民族主义爱国热情得到了极度渲染。正是这两件事情的发生,吴荣元内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个中国、海峡两岸的了解,更加地深入、透彻。
“我们那一代尽管是受国民党当局的‘高压’政策教育,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所受的教育依然是中华民族教育,民族意识还是很正确的。无论如何,两岸是一家人,是一个中国。”谈到在那个“高压”政策下成长的经历,吴荣元说,不管怎样,我们知道台湾历史上就属于中国,后因《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1945年台湾光复,回到祖国怀抱。之后,又因内战造成如今的局面。这是很完整的历史脉络,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但是近20年,李登辉“两国论”、陈水扁“一边一国”的提出,和台湾“去中国化”的教育, 让台湾青年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这使得这一代的台湾青年完全不了解自己的祖国, 出现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的大偏移。
上世纪 70 年代初,较具批判意识的台湾青年人早已经开始质疑国民党“三民主义”的教条形式了,认为台湾还处于“戒严”时期,且国民党在政治上仍采“高压”统治,言论进行管制,这与民权主义根本不相符合。而国民党版的民族主义早已是形式化、空洞化,反而是孙中山所言“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这段论述,不仅让有心的学生质疑台湾当局,同时更加深青年学生对于眼前现实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对立感。稍具理想性的青年学生,对于美、欧、日学生运动风潮所高举的“批判资本主义”“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主张”, 自然地产生出一种奇特的连带感。而少数更敏锐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外留学生则发觉,台湾从原本的日本帝国主义支配下的旧殖民地社会, 在光复后转为国民党军事政权统治,成为美国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的战后新殖民型社会。同时,这个时期的青年人所接受的思想教育,都具有较强的中国民族主义认同。就这样,从批资、反帝,到进而认同或回归祖国大陆, 成为当时不少台湾海外留学生的共同倾向。
而在台湾怀抱热情与理想的苦闷青年们陷在迷雾中找出路,也越发地想要探究在两岸对峙中被隔绝的“红色大陆”。于是,一批包括吴荣元在内的青年,怀着少年轻狂的热血冲劲,顾不得“戒严”体制下的威吓,从思想跃进到行动,成立组织展开校际串联,终至求仁得仁,走上“火烧岛(即绿岛,台湾当局一所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进修的道路。
在“白色恐怖戒严”体制下,“火烧岛”对“造反者”来说是口耳相传的“集中营”,也是漫漫长夜消蚀生命的禁锢之地。依照惯例,“叛乱者”在定谳后都被送往绿岛集中服刑。吴荣元在到了绿岛后,亲身体验并见证了“火烧岛”确实是“政治犯”的“进修”学校,也终于见到了传闻中早已被关押在绿岛的许许多多的“政治犯”。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吴荣元做引言与结语
吴荣元观察到,尽管那些“政治犯”许多已服刑快20年了,但他们并没有被“打倒”,仍然表现出淡定、平稳的精神状态,正常、理性的生活态度。可以说,老辈“思想犯”“政治犯”们所展现出来的气质, 让后来的年轻“政治犯”们折服。尤其是, 老“同学们”(这是对早年“政治犯”的统称,他们出狱后彼此都叫“同学”) 在绿岛监狱中,靠着自律和严谨的生活,建立起的一套相应的规范、秩序, 让新到的“犯人”完全感受不到阴暗、 晦气的监狱气氛。
吴荣元对于老“政治犯”林书扬前辈曾说过的“监狱是革命者进修的学校, 要坚持原则,保持斗志!”这句话的印象特别深刻。林老说:“每一位‘政治犯’在牢中,都应有此精神。”此后, 吴荣元在绿岛监狱中开始了漫长的“正规的”重新系统的学习,并用所学的知识继续进行斗争。吴荣元说,在绿岛他才能算得上真正踏上革命的道路。
吴荣元指出,林书扬特别重视原则问题,也强调要有对革命理论和具体现实结合的观点。林老当年曾经告诉过他,从现实的历史格局来看台湾问题,有“四个一”:即“一个祖国、一个全局、一个路线、一个使命”。这个提法,是历史与时代所确定的。具体而言或展开来说:一个祖国, 就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法理基础,内容是承继自19 世纪中叶以来,反帝反封建反殖民的中华民族解放历史, 其中包括当年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反帝斗争;“全局”就是,台湾只能是局部,局部要服从大局;“路线”就是,按中国的国情与世情,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命”就是一个使命感,即推动祖国的完全统一,通过统一以完成整个的中华民族解放运动。
回想起来,吴荣元说,“学生时代对于左翼理论的研习是杂乱、无系统的,却在‘政治犯’监狱‘绿岛大学’的学习中,特别是经林书扬等老前辈们言传身教的‘指导’中,逐步建立起粗浅的理论认知。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有关社会变革理论的运动观点等等”。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吴荣元等还积极配合监狱外的各项活动。绿岛监狱里,做饭、送饭等是“犯人”自己的事情,吴荣元利用在厨房工作的机会,与各区难友广泛建立联系、沟通,组织活动。例如,“世界人权日”,吴荣元和大家一道进行了绝食抗议,并要求台当局对“冤错假案”进行重新审理等。
1985年底,吴荣元刑满释放,当时的台湾社会已经开始“解禁”,国民党当局在台的威权体系在走向崩溃,社会氛围也在渐渐松散。被压抑了许久的台湾人民纷纷走上街头,对原先的“高压”统治提出抗议。因缘际会,刚出狱不久的吴荣元没有丝毫考虑地投身刚兴起的劳工运动,并与有祖国观念的原“政治犯”团体、夏潮系统的社运界人士,以及台湾“解严”前后兴起的工运人士,一起筹组劳动党。劳动党的一个重要纲领就是高举国家统一旗帜,主张推动完成国家统一是台湾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前提。在前20年苦心经营的历程中, 这支被台湾统左派 ( 坚持左翼立场的统派 ) 视为核心政治力量的政党,在“社会主义”与“两岸统一”两面大旗之下,熬过了备感孤独的艰难岁月,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2009 年 12月5日,是台湾劳动党20年党史上值得特别铭记的一日。这支台湾最“红”最“统”的政治力量经过20年的积累,终于第一次在台湾“议会选举”中获得成功,其“中央委员”高伟凯以“工人不大,团结最大”为竞选口号,以 4736 票成功当选第 17届新竹县县议员。
吴荣元接任党主席后,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重点调整为反“独”促统上来,紧密团结带领大家,按照党的章程,积极开展反“独”促统、劳工工会、妇女陆配、青年就业、反贫困反失业、社会保障等各种运动。特别是近年来,吴荣元带领劳动党积极主动参与台湾各大事件,尤其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勇于发声, 重推行动,为遏制“台独”分裂行径、推进两岸交流发展做出了积极而有效的努力和贡献。
2010年3月28日,“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组织成立,吴荣元和时任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主席纪欣出任召集人。发起团体包括:台湾劳动党、中国统一联盟、夏潮联合会、劳动人权协会、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中华基金会、人间出版社、海峡评论出版社、远望杂志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中华保钓协会、反军购大联盟、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新移民劳动权益促进会、“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队”、渔民劳动人权协会、女性劳动者权益促进会、桃竹苗劳工服务中心、高雄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等19个团体。该论坛自成立时起,6年来,在吴荣元、纪欣两位召集人的带领下,始终站在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沿,坚决地与“台独”分子作斗争,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2015年9月3日,更是吴荣元和两岸同胞感觉无比荣耀的日子。这一天,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在这一盛大的日子里,吴荣元作为台湾劳动党主席代表与其他台湾同胞代表被盛邀出席阅兵典礼,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吴荣元在反对日本侵占钓鱼岛活动现场接受媒体访问
今年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台湾劳动党组织所属相关社团,与来自全台多个县市的工会、劳工团体、工运社团,参加以“争劳权、要保障”为游行主题的纪念活动。活动上, 吴荣元表示,面对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台湾经济正处于衰落停滞的阶段,加上执政当局有利于富人的“新自由主义”措施,台湾劳工正饱受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发展落差的苦果。借“五一”运动提升劳工的社会经济地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现实意义。对台湾劳工阶级来说,历经长期“戒严”体制和受到分离主义制造国族认同分歧的干扰破坏,由劳工阶级主导的社会改革运动仍然是一条艰辛的漫漫长路。这需要台湾劳工大众以作为社会主人翁的立场,不仅只重视劳工权益和政策的局部问题,更应拓展关注领域,以批判资本主义、反对美日强权, 来提高劳工意识,并进而认知两岸关系与台湾社会政经发展的重要关系,才能真正代表社会多数人利益,并带动台湾社会的进步发展。
如今的台湾劳动党,正在岛内发挥着积极正面的影响,一面积极主动地为台湾劳工阶层争取民权福利,一面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等多家统派组织并肩战斗,他们,始终站在打击“台独”促进统一的最前线。
台湾今年正逢政党再轮替,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前夕,劳动党特别提出了“坚持‘九二共识’, 维护两岸和平发展,是台湾劳工福祉的根本保障”的声明主张。
吴荣元和劳动党认为,“九二共识”代表着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事实与法理基础,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也是历史正义的体现,这是二次大战后所规定的国际秩序,此现状不会随着任何人的主观意愿而有所动摇。我们呼吁台湾劳工要有这样的历史感,认知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是维护两岸和平发展交流现状所要坚持的政治基础,也是台湾劳工福祉的根本保障。
对于台湾的政党轮替,吴荣元表示政党轮替是台湾选举政治体制运作的常态,选举结果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中”的本质关系,大陆也不会改变一贯坚持的对台基本方针。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关键在于是否承认两岸是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
他表示,从历史的脉络看,在“戒严”体制下,民进党前身的台湾民主运动,曾是代表台湾社会要求民主改革的进步力量,他们大多是台湾各地代表新兴经济势力的人士。同时,彼时的台湾在国民党当局“高压”统治下,民进党要求的“解放”,顺应了当时台湾发展的需要,所以能够快速成长。
两岸关系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有过几次大的转折。2000年到2008年,由民进党执政的8年里,面对全球化冲击下,由于民进党对两岸关系的错误认知,未能妥善应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没有赶上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潮流,导致经济严重衰退。2008年后,马英九执政,在“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两会复会接续了自1999年李登辉“两国论”再到陈水扁“一边一国论”,而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并中断的两岸协商和交流。签署了多项协议,也渐渐稳住了不断衰退的台湾经济。
但是,为什么经过马英九8年的执政, 如此正面的交流没有得到很好的回馈呢?吴荣元表示,之前“李扁执政”的20年间,政治上推“去中国化”,经济上采取“戒急用忍”政策,错失经济结构应对全球化必须转型调整的挑战,形成台湾如今的经济困局,短期内也扭转不过来。但其实如果没有这8年的两岸交流,台湾很难渡过经济衰退严重危机的困境。
吴荣元表示,2008年后的两岸交流是正面积极的,但是有一点很可惜,台当局没有让台湾民众切身分享到和平红利。即没有把在和平发展中取得的和平红利转换为社会福利的投入。很多民众认为,两岸关系密切,但自身并没有从中获得利益,工资依然很低、生活水平依然上不去。那么,他们可能会把对前途茫然的无力感怪罪到两岸关系上来。加上,“台独”势力有意将其曲解为国民党当局的“卖台”行为,使之成为台湾民众的社会焦虑心理。一旦社会焦虑产生,又会在有心人士的鼓动下,将其渲染为社会危机,进而鼓吹民进党才能解决危机。同时,再有蔡英文抛出“维持现状论”,用安抚民众的心理战术,而使得民进党获得胜选。
那么如何看待两岸关系未来的走向?吴荣元说,民进党已取得完全执政的优势,虽然短期忙着要“清理战场”,稳住政权,还不会轻率逾越法理红线,顶多打打擦边球。但如坚持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的“九二共识”,则两岸关系的走向恐将出现不确定的转折。设想双方没有政治互信的基础,体现两岸一家亲维续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路,怎么走下去呢?
两岸因内战分隔对峙几十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情势发展变化的推移,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开展了和平交流的进程,现实上两岸已形成紧密依存的经贸关系,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已成台湾整体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台湾媒体报道,支持两岸和平交流,要求维续两岸和平发展,都是各种岛内民调中最大的民意。台湾的政治人物若要为台湾乡土服务,真心想为同胞谋福祉,就必须做大台湾,通过两岸和平交流的进程,将台湾与大陆和平崛起的经济发展大战略结合在一起,如此不只可以依托大陆广大的市场腹地,还能够通过大陆走向世界市场。与此同时,在促进两岸交流的过程中,为和平统一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实现历史正义。
从台湾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完成国家统一,实现历史正义正是应对台湾三大时代课题的关键。这三大时代课题即为,一、推动历史转型正义,回归民族历史共同体,提出清理内战史观、殖民史观及分离史观,作为导正台湾历史认识的理论;二、推动社会分配转型正义,依托民族经济共同体,将所创造的和平红利为台湾社会的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三、推动青年世代国家认同转型正义,批驳所谓“台湾民族主义”的论述,让青年世代明确自身的民族国家认同,并在两岸一体化的民族经济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希望和前途。
吴荣元表示,虽然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有一条否极泰来的规律,但我们希望事关千万同胞福祉的两岸问题,不需走到否极泰来的地步。然而希望不等于现实,维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仍有赖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