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超红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课堂高效教学就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形成技能的高效益,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实现高效教学从何入手呢?我认为还应从夯实基础做起,我将其中各部分知识能力要求之间内在联系从综合运用、解题技能、审题和点线面等方面加以论述。
万丈高楼平地起,“知识点”是其他教学目标的“根基”。高效课堂是否成功就取决于是否能有效地掌握知识点。然而,生物学科知识点繁多、零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掌握,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知识点的梳理占用生物教学的4/5时间,阻滞了知识框架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如何加快基础知识的理解速度,缩短夯实基础的时间?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浅谈如下:
一、让“道具”派上大用场
案例1:如在讲述“遗传信息的转录”时,
难点:模板链有几条?转录方向是什么?
学生学习情况:实际上教材给出的图很清晰,但由于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生对此过程不易理解。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采取的是观看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体会转录的模板、原料、产物、方向等。但结果只是表面很热闹,实际学生却一无所获。
个性处理方法:而我采用了实物模拟的方法,自制教具,首先找了三根铁丝(两根红,一根黄)如下图:
演示效果:使得学生在动静之间融会贯通,学生不自主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转录方向从右往左,模板链只有其中的一条链。)
二、小“游戏”带活大课堂
案例2:在讲述染色体组的概念时。
难点:一个染色体组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按照教材顺序进行:分析果蝇染色体图——总结染色体组概念——巩固训练的环节进行
存在问题:结果可能导致学生生搬硬套,遇题还是不会。
个性处理方法:而我则将本节课设计成系列“小游戏”。
1.观察果蝇和人的染色体组成图,并构建染色体组模型图?(见相关教材插图)
2.若细胞中有32条染色体,共有8种形态,用图表示。
部分学生:那么多,都画吗?如图1。
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画图,如图2。
学生很快对第二种表示方法产生共鸣,脑海中很快构建了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模型。
3.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有何特点?(问题的核心)
4.(玩一玩,举一反三)如果能找出3个方片2,说明有几副扑克牌?(3副)
本比喻中一副扑克牌中有54种染色体。
5.(验收一下)若细胞中有56条染色体,共7种形态,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
本节课的亮点:
1.扑克牌的应用。用类比推理的方式,以扑克牌这个学生很熟悉而且很契合的实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很自然,又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染色体组这一抽象的概念。
2.模型教具。在黑板上画,很实用,让学生都参与进去,并且能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概念,对学生的理解很有帮助。
上述两种教具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得本来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更关键的是,教师利用教具本身的特点强调染色体组的核心概念,即含有本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
三、让“对比”发挥生命力
案例3:在讲述“细胞的生命历程”时
难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实质区别是什么?
误区:教材文字定义背得很熟,但不能在具体情境中认清分化的实质。
解决办法:再现生命历程图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两个概念的实质,并让学生自主通过表格形式对比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四、让“名人”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在讲述“细胞衰老的特征”时,我没有让学生把书上给出的结论背熟,而是给出刘德华的年龄图,学生无比兴奋。让学生找出个体水平衰老的特征?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例如,皮肤干燥、发皱细胞;原因是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减小,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细胞衰老的特征。欣赏名人的同时,兴趣盎然,师生互动探究中,衰老的刘德华的特征深刻地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是创造。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师生教学活动结构,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唯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和经济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汪玉琳.生物高效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12(4).
[2]杜诗首.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浅谈如何学好生物学知识[J].考试周刊,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