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占礼
2600公里——从雄鸡版图的心脏北京乘飞机前往处于鸡冠位置的空军漠河雷达站,需要一天时间。2016年4月末,这里还下了一场齐膝深的雪。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一群20岁上下的年轻人常年担负“盯着天上的飞机”的任务,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成长和成熟方式“不太一样”。
漠河雷达站所在的漠河县,距离北极圈只有约13个纬度,是中国最北、最冷的地方。这里的冬季有8个月,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57.3°C,大多数时候在零下20。C至零下40°C。而到了夏季,气温会升到30°C,每天的日照时间有20多个小时。
零下40°C在室外跑操是一种什么感觉?“呼吸困难!”王烃旭倒吸一口气,总结出4个字。回味一会儿他又补充说:“感觉肺要炸了。”21岁的王烃旭,是漠河雷达站的一名雷达操纵员,家中独子。孙天宝比王烃旭还小一岁,也是雷达操纵员。他上面有两个姐姐,在家是名副其实的“宝”,从小到大没洗过一双袜子。
这两个早已习惯被别人围着转的“小太阳”,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围着雷达天线转。谈及此,王烃旭扭头看了一眼窗外写着“北极第一站”的连队大门,睁大眼睛说:“人待在这儿就是一种战斗啊!”
冬天户外雷达装备的防冻液会被冻住,这时候就得有人爬到装备顶上用手推天线,“把天线推转起来,人也就冻透了”。
人们常用“一个雷达兵连着一个司令员”来形容雷达兵战位的重要性。他们的日常工作是坐在雷达舱里守着屏幕,随时搜索、发现和传递空情,保证领空不受外来侵犯。
除了要对抗寒冷,在漠河雷达站,更可怕的是“孤独”。雷达站四周荒无人烟,他们平常“一般靠新闻感知外面的世界”。为了让战士们能够扎根“北极”,上级没少下功夫。这里的第四代营房被战士们修得像别墅一样精致。欧式洋房的竖柱被粉刷成鹅黄色,方形和拱形的窗户被红灰相间的瓷砖包围,灰色房顶错落有致。不过改善基础设施只是一种拴心留人的方式,根本还在于思想。
在连队党支部坚强领导下,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下,年轻战士在这里茁壮成长。“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官兵们的响亮口号,也是他们的座右铭。说到军旅路上的追求,20岁出头的王烃旭掰着手指头说:“比如那个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我觉得这‘四铁是男人都该具有的。”
1990年出生的雷达排长苗伟,带过一个1994年出生的兵。“22岁的孩子得知家中老人去世,抱着我哭了一场,然后说,‘你放心吧,排长,我没事儿,第二天照常值班。”苗伟说,“现在1994年出生的兵,能照顾1996年出生的兵。”
在苗伟眼中,这些孩子的“成熟”和“担当”,与身上担负的使命有关。
这些20岁上下的年轻人,保持着漠河雷达站自建站以来连续41年情报合格率100%的纪录。这意味着,他们替13亿中国人守住了一方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