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萍 郑永波
在西藏日喀则市的边境辖区,村民家门前不时会飘扬着一条耀眼的橙丝带。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一种装饰,但是管辖着这片区域的西藏公安边防官兵看到这条橙丝带时,却明白这是村民家中遇到了困难。他们会解下这条橙丝带,走进村民家中。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边防官兵把这个活动称为“传递温暖一一橙丝带在行动”。
橙色代表阳光、欢乐、活泼、和谐,健康向上;橙丝带有温暖、爱心、奉献、美好、和谐之意。从2013年开始,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边防支队的边防官兵。通过开展“橙丝带”行动,向辖区困难群众传递温暖,奉献爱心。
边防官兵一次爱民送温暖实际行动,使越来越多村民在门前挂起橙丝带
日喀则边防支队“传递温暖——橙丝带在行动”的爱民活动,一开始是由拉让边防派出所先搞起来的。想出这个创意的,是这个派出所的原参谋郭远敬。而他的这个创意,又源于汶川地震时爱心公益活动。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当时,郭远敬正在四川警察学校就读。地震发生后,他义无反顾地跟随学校师生开进地震灾区,开始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警务援助。他说,当时激励他的始终是“多难兴邦”4个大字。
两个多月的艰辛,每每有人问起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郭远敬都会这样说:“我们都是钉子,钉在了大地的每一个裂口处,填补着灾民们在家园重建中的心灵空缺。”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郭远敬的心中就种下了热心帮助别人的种子。他对自己说,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2012年,毕业后的郭远敬被分配到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日喀则边防支队仲巴边防大队拉让边防派出所,当上了一名边防民警。他发现辖区面积大、所里业务人员少,派出所业务参谋在走访中很难及时了解驻地群众的困难。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3年2月,郭远敬借鉴2008年在四川绵竹灾区开展的“红丝带”爱心公益活动的经验,在拉让乡发起“传递温暖——橙丝带在行动”活动。辖区的村民家中如果有困难,就将派出所发给他们的橙丝带系在家门口显眼位置,边防官兵在日常巡逻走访中一旦看到,便可以解下橙丝带,走进村民家中,对村民的实际困难进行登记,并通过各种途径全力帮助村民解决困难。
然而,当郭远敬将自己的想法报告所领导通过后开始实施时,并不那么顺利。那时候,郭远敬每天提上工作包,带上笔记本和警民联系卡,兴致勃勃地开始入户走访,告诉村民“橙丝带”的事。不料一连走访的几户人家,都给郭远敬泼了不少凉水。村民们并没有报以郭远敬想要的热情,甚至根本不把他的想法当回事。
开局的不顺并没有浇灭郭远敬的热情,经过多方了解,他得知村民对他和“橙丝带”行动不接纳,主要是因为不信任。他们不相信仅靠一条小丝带,就能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想法得以推行?郭远敬陷入了沉思。
经过一番思考,郭远敬决定从村委会人手,先说服群众响应号召。为此,郭远敬找到了村委会,向村干部详细说明了橙丝带活动的意义。后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当地群众勉强答应先领取橙丝带。可是,橙丝带发到群众手中之后,有的将橙丝带当钥匙绳、头绳,有的弃之路边不屑一顾。
后来,真正让群众信任边防官兵的,是发生在拉让乡的一件小事。2013年8月,郭远敬和战友一起下乡巡逻时,看到村里困难户仓木决家门前挂起了橙丝带。郭远敬立即和战友解下橙丝带,走进仓木决家中了解情况。原来,快到开学季了,可仓木决儿子旺堆却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一件学习用品。无奈之下,仓木决想到了橙丝带,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门前挂起橙丝带。了解情况后,郭远敬立即将情况向所领导汇报,利用单位爱民固边专项资金为小旺堆购买相关物品,第二天就送到了仓木决的家中。
一件小小的事情,却在村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村民们对“橙丝带”行动开始刮目相看。当家中有困难不好解决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在门前挂起了橙丝带。
解下牧民家门口的橙丝带访贫问苦,官兵们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题
“橙丝带”行动开展3年多来,让郭远敬最为难忘的帮扶行动,是给予牧民扎西仓决家的帮助,同时也解决了乡政府驻地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2013年12月的一天,郭远敬与战友在辖区走访时,发现一户牧民家门口系上了橙丝带,他们随即上前解下了橙丝带,并敲开了牧民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通过与老大爷交谈,他们了解到,自从大爷搬到新的廉租房后,居住条件虽然好了不少,但距离取水的地方太远,每背一次水就要走1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大爷家离派出所不远,他提出能不能到派出所去背水?郭远敬马上答应:“大爷,您以后来我们单位,随时都给您提供井水。”
那个时候,整个拉让乡,只有派出所为配套取暖工程打了一口井,全乡人用水都要到距离乡政府驻地一公里以外的河里取水。扎西仓决老人的话,让郭远敬陷入沉思。他想,派出所应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能帮老乡们把吃水问题解决了,这才是真正的办实事、解难事。回到派出所,郭远敬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向所领导做了汇报,同时建议每天晚上集中一小时为乡政府驻地群众(全乡只有1000余人,大部分在牧区,乡政府驻地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免费抽水。郭远敬的提议,得到了拉让边防派出所领导的认可,免费供水成了乡政府驻地群众最大的实惠。
如今,每天中午和晚上两次的集中供水时间,派出所的院子里都排满了长队。村民们一个个拿着盛水的器皿,开心地接着清冽甘甜的井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扎西仓决老人每次看到边防官兵,都会激动地拉着他们的手说:“真心感谢你们啊!没有想到,我的一点困难让你们如此费心,还同时解决这么多人吃水的难题,你们真是活菩萨啊!”
“橙丝带”行动传递正能量,通过网络催生爱心微公益
吃水问题解决后,不到一个星期,扎西仓决老人家中第二次挂出了橙丝带。
原来,扎西仓决老人家有两个孙女儿,一个正在读中专,一个还在上小学。几年前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因为疾病相继去世,两个孩子就在爷爷奶奶的拉扯下成长。爷爷奶奶年纪都很大了,全家只能靠低保过日子。两个孩子非常争气,在班里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现在,大孙女丹增在江苏徐州的一所幼师学校读书。可是陕到过年了,扎西仓决却连孙女回家的路费都没有筹齐,万般无奈之下,扎西仓决老人再次在门前挂出了橙丝带。
了解到老人家里的情况后,郭远敬和派出所官兵都陷入了沉思。求助的群众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派出所官兵小范围的募捐,只是杯水车薪,也不是长久之计。辖区群众的困难和社会上名目繁多的民间公益组织,促使郭远敬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通过与这些公益组织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为牧区贫困群众特别是儿童募捐衣物,争取结对帮扶。
然而,“橙丝带”行动在网络上的发起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当郭远敬信心满怀地拨通了一个公益组织的电话,对方答复:“仲巴县太远,活动效果不好,暂时没有这方面的计划。”郭远敬和战友们没有轻易放弃,他们认为要让“橙丝带”行动顺利开展,就必须要在困难群众和爱心人士间建立信任的桥梁。现在群众的顾虑解决了,关键是要和捐赠者建立信任的纽带。郭远敬想到了一个字:“晒”。他将牧区群众遇到实际困难,用真实数字、现场图片、切身感受晒到各大贴吧、爱心网站上。
努力没有白费,确切的地址、震撼的图片、真实的数据,没过多久就得到了第一批爱心人士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与爱心人士沟通、交流,郭远敬建立了“爱在海拔5000m”的QQ公益群,耐心细致地跟每名成员讲解活动开展的情况;每接到一次募捐,每开展一次物资发放,郭远敬都会用图片附上详细的文字说明发到群里、空间、微信、微博上。一来二往,爱心人士对边防官兵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郭远敬在“百度爱心吧”发出的帖子,也得到山东建筑大学“中华励志公益团”等爱心组织的普遍关注。
爱心志愿者越来越多,想提供帮助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志愿者郭女士想为小学贫困孩子们做点什么,郭远敬也正想让一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和爱心志愿者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在边防官兵的努力下,拉让乡11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得到内地爱心人士结对帮扶。扎西仓决老人的两个孙女,都得到了爱心人士的无偿捐助。
“橙丝带”行动在延伸,内地爱心人士为雪域高原的藏族儿童捐赠3个电教室
起初,郭远敬只是想通过“橙丝带”行动为驻地群众解决各类困难,通过爱心公益QQ群让更多的困难儿童得到爱心帮扶。可是,后来郭远敬却通过“橙丝带”行动获得了一家上市公司对仲巴乡援建3个电教室的项目。
郭远敬在拉让边防派出所工作时,他还兼任拉让乡完全小学的法制辅导员。2013年9月的一天,郭远敬带着笔记本电脑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法制课时,孩子们都凑了上来,看着这个本本上面有视频、有照片、有文字,十分好奇。有的小朋友过来用手摸摸,还有的想打开看看,为什么小小的电脑里什么都有。
郭远敬知道,牧区的孩子从小与牛羊为伴,对电子产品很陌生。时代在发展,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说不定哪天就要到内地去上学或是到城市去工作、生活,如果从小不学习电脑,出去后他们面对外面的世界可能会无听适从。
于是,郭远敬萌生了给孩子们筹备电教室的念头。可是他也知道,凭自己和派出所官兵的力量,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他开始在“爱在海拔5000m”QQ公益群中,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半年后,他终于收到爱心人士郭女士的回复。在郭女士的牵线下,浙江省湖州市一家叫美欣达的上市公司老总,得知西藏牧区群众的艰苦生活后,深受触动,主动提出愿意向西藏捐赠3个电教室。
郭远敬将情况报告了支队“爱民固边”办公室,并将其余2个电教室名额分配给了友邻单位的驻地小学。2015年6月,一台台崭新的电脑、投影仪、幕布,翻越万水千山送到了孩子们的面前。现在,雪域高原上这3所小学的藏族儿童,也有条件上电教课了。
如今,这一条条小小的橙丝带,已经成为联系边防官兵与驻地群众感情的纽带,郭远敬的“橙丝带”行动,也被日喀则边防支队在全市边境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