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娟
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发现孩子计算正确率明显下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方面原因,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都认为这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很多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很多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会做却做不对。比如,我发现学生计算错了,想了解学生错的原因,便让学生再做一遍,学生便能做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制定对策,减少错误率。在平常教学中,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素质评估,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不仅在“差生”中出现。其实多方面能力缺失综合表现,忽视不得,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尤其中年段更不能马虎。
首先从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习惯来说:
第一,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四则运算的法则是根据实例总结出来的,如按一般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知道要这样算,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计算过程中知识性差错比较多。例如:306÷3=?有的学生错算为12。这种错误是对不够商“1”的除法笔算法则理解不清。针对这种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使学生懂得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下面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这里0起到占位作用。
第二,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后,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灵活地巧算,才能省时、省力、提高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质量。如计算128×5×8=?不会观察题目的孩子直接计算,但是教师提示一下,125和8相乘可以得到1000。这样既容易算对又省时。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当重视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巧,尤其四年级学习了运算律以后,更应该培养孩子巧算和简便运算。如可以让孩子记住25和4、125和8、25和8等这样相乘后能得到整百整千的特殊数,孩子做起来就会很快。另外,合理多练,讲究实效。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是在运用计算法则,经过综合练习后实现的。多练并不是让学生做机械性练习,这样练再多也收不到效果,可以针对某种类型进行深入和透彻训练。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应包括四方面:即细心审题、认真计算、正确估算、仔细检查。学生掌握运算法则都能很好地说出,只是运用时不太理想,老师要求他们对每一道题都做到一看(看数字、看运算)、二想(想怎样计算)、三算(根据想好的,仔细书写)、四查(看计算是否正确),有时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验算。要学生书写一定认真,因为只有书写认真,学生注意力才能集中。正确率才会提高。学生久而之久就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这里还应该强调用草稿纸,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给孩子演示如何用,让孩子效仿。这样可以教给孩子用草稿纸的方法,以免发生在草稿纸上做对,到试卷上就错或者从试卷抄题到草稿纸上就出错的问题。
第四,加强口算能力培养。进入中年级后随着课程难度加深和练习量加大,孩子进行口算的时间越来越少。另外为了考试时求稳,有些估算对孩子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说只要掌握方法,不要求掌握到何种程度,更不要说真正运用到实际计算中。而实际上口算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整十与一位数相乘、两位数与两位数的相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相乘、整百数与一位数;到四年级后,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可以训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两位数。还可以教孩子方法,如78÷13=?我们可以这样想:几乘3的末尾会有8呢?想到6,再进行6与13的口算,验算下是否正确。最后得出答案,可以省下试商的过程,又快又准。
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不能用的想办法用,实在用不了再笔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方法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心理不容忽视。
不能对题意、题目本身有全面的认识,原因在于孩子的感知能力弱。经常发现学生计算时由于受到算题本身的影响,常常感知不全面、不精细,造成抄错数字或漏写数学等。如把67写76;把÷写成+;有时抄题时抄了这一题的前半部,下题的后半部,首尾不符。还有的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这都是孩子意志品质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孩子些鼓励和刺激,促使孩子更加集中。
在前面做题的基础上没能适应新的题型,存在思维定势。如168-68÷2,其实孩子知道运算顺序是先除后减,但是拿到这个题目,他的注意力会放在168-68上,感觉正好是100,就会先算。因为前面学习的都是分步计算,他的感知停留在一步计算,而现在有两步的综合算式了,孩子会忽视后面的运算而忘记运算顺序。
孩子在进退位上容易出现问题,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暂时性遗忘。进行进退位加减、或者乘法时,很多孩子会忘记加减进位数,也许嘴里还念叨着,一到手写时就忘了。这时老师可以教孩子些方法,用手指表示进位的数,这样就能减少遗忘等。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