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结婚,但我也享受单身

2016-12-01 21:44暮雨
家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单身婚姻

暮雨

婚姻能带给我什么?问题的答案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息息相关。对现代女性来说,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反婚也不等于终生不婚。单身or暂时单身,都只是选项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世界

如果晚生30年,陈贤萍一定是中国最潮的女性之一。

68岁的陈贤萍依然过着单身生活。几个文化圈的朋友赞她是真正的“生活家”:弹得一手好钢琴,会摄影、PS和养花;亦静亦动,玩各种极限运动,是四川手工艺协会的资深会员。

“我参加了很多群。”她乐滋滋地与人分享她的微信群生活,三个女性沙龙群被她置了顶。在一大堆中青年精英女性里,像她这样终生未婚的几乎没有。但这不妨碍陈贤萍成为群里的情感专家——她在许多活动里做过演讲嘉宾,讲如何经营感情和人生。

“不结婚不等于我不懂男女关系。”她站在台上,微微翘起下巴,语速不疾不徐,带着点当老师的苦口婆心:“你们这些小姑娘,如果遇到了合适的人,该结婚的时候还是要结;但如果把握不准呢,先处一处,也不损失什么。你们都是最优秀的女性,商场都敢闯,怕什么情场呢?”

婚姻≠感情的必然结果,这是陈贤萍的演讲主题。台下的“小姑娘们”或者露出会心的笑,或者心有所感地频频点头。

不是每个人都能有陈贤萍那样强大的心智,积极的心态背后是那个时代对单身者的巨大歧视压力。在她的青年时代,一个不结婚的女人除了会被传闲话,还会影响到工作、升迁以及社交圈的开拓,“在我们那个时代,不结婚意味着一个女人是有问题的。”陈贤萍的问题是她的性格太直,无法去迎合男人做“温柔贤惠”状。

即便是现在,这个词依然是大多数男人和女人对女性特质的定义。

老师的职业曾让她在相亲市场上颇有缘,但都无份。“因为那时的男人没法理解一个女人热爱旅游的心,他们觉得女人在家才最重要。”

“其实谁不想结婚呢?我也是谈过好几段恋爱的人嘛!”老太太自嘲。随后反问台下的听众:“你们觉得婚姻能带给自己什么?有什么是只有通过结婚才能获取的?你们是为了谁才结婚的?你们是否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到底怎样?”

“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别怪父母要对你们逼婚了。”

征服男人就能征服世界?呵呵

许多人希望通过婚姻实现的心愿,也许还是那句老话:“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结婚是人生捷径,可同时实现安全感、财务升级、责任转嫁等多重目的。

但真的如此吗?

一对情侣吵架,因为男朋友决定要一个人去欧洲旅行。女朋友自然很生气:“你怎么一点责任也不付,怎么就没想想带着我一起去?”

两个人对旅行的定义,也是两个人对两性关系的定位。男方要的是分享与分担:一起策划、做准备,一起出钱,一起吃苦,当然也一起享受风景美食。女方要的是享受:专职司机、豪华旅馆、地道美食。当然,她也有付出,精神上的,比如拥抱和说“我爱你”。

这也是许多现代女性对婚姻的规划。嫁个爱你的人,享受他对你的呵护宠爱,你做不到的事、实现不了的心愿,可以让他去帮你完成。这也许能解释下面这个现象:为什么中国的职业女性比例居世界第一,但从1980年代至今,全职太太的数量却保持了逐年递增趋势?

但男人们不会这么想。靠自己征服的世界,怎么会拱手让出呢?在他们的逻辑里,女人即便最终征服了自己,可世界依旧不属于她们;而且若不能亲自征服世界,怎么能享受到过程?上台领过奖的人都知道,最好的事情已经在台下发生过了,台上只是一个总结性发言而已,它相当于一句话后面的那个句号,那里面能有多大的享受?

没有不劳而获的婚姻,更何况婚姻本身建立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真心换真心,郎才换女貌;没才没貌,就搭伴一起解决房贷和养老问题。

我这么优秀,凭什么要被人挑?

作家石康的一篇老文最近又被翻了出来,前半截依然被大肆批判,因为他居然认为中国姑娘只是冲着“钱和性”才与男人交往,压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嫁的男人能赚钱就万事OK,与女汉子一样的美国姑娘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任何一个中国姑娘听了这话都会骂死石康:才在美国待了多久,就忘了中国女人才是正宗女汉子这件事了么?

但后半截被姑娘们疯狂点赞。狱警郑潇甜在朋友圈里也转了石康的这篇文,尤其强调了那几段:

“中国出现优秀剩女在我眼里这是新的一步,不完美但总算是在向前,这现象最早出现在英国三百年前,当然代价是失去家庭生活,但若那家庭生活带不来乐趣反而多是痛苦,那么这些中国女人的抉择仍明智……我以为检验中国的崛起用GDP太不客观,不如去对比统计一下与发达国家的婚姻进出口情况更直观,我觉得中国男人若是有一天变优秀,那么皮特就有机会嫉妒拿下茱莉的中国男,我看若是萨科齐的女人甩了萨科齐与李泽楷传绯闻,哪怕最终是生下三个孩子再分手也能显出中国男人的性价值,哪怕是灵光一闪。

中国现代的悲剧是留不住自己的最优秀女人与母亲,世界上有几个蠢国家,不知把纯粹依靠自我教育取得成绩的优秀女人怎么办?我以为,在中国对外出口中,只有女人是高质量、高溢价的……”

郑潇甜已经36岁,谈了4次恋爱,相亲无数次,最后终于抵住层层压力,过上了“一边享受生活一边等真命天子”的日子。

“我不是不结婚,但我真的不想因为年龄到了随便找个男人凑合着结婚。”她和父母有过一番促膝长谈,列举了自己对婚姻的考虑。虽然是文职,但多数相亲对象一听到她的职业就打了退堂鼓,她也不愿随大流在同行里找,“我不想回家后大家谈的还是工作,视野太窄,心理压力太大。”

36岁就坐到正处级的位置,郑潇甜的优秀也成了她的“负担”,有亲戚背地里“提醒”她的父母:“你女儿是不是眼光太高了,工作太努力,以后怎么顾家庭?”

没想到,这话反而促进了父母对女儿的理解。虽然他们仍会担心女儿不婚或者结婚太晚会老无所依,但也接受了“活在当下”的理念。

变化的还有这几年来周围人的态度。郑潇甜和几位大学同学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同学都已婚,但聚会、一起玩时,大家也不会把她的单身当回事,更不会像五六年前那样动辄就给她介绍男朋友,“人各有志,不代表不能玩到一起。”

采访快结束时,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好几位“又想结婚又享受单身状态”的采访对象。现在的男女,无论读书还是进入社会,其实都在一条起跑线上,谈不上谁占绝对优势;而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婚姻带来的好处——安全感、财务自由、身体需求甚至生育意愿都能靠自己独立解决时,它对女性的诱惑会越来越小。

所以,为什么不能对不优秀的男人和凑合的家庭生活说不?

我不会为了孩子才去结婚

“我想拥抱每个人,但我得先拥抱自己。” —几米。

2014年,在接受了一项社会调查后,樊星就把几米的这幅画设置成了手机屏保。她才28岁,就和前夫撕破脸,带着1岁的儿子离了婚。很多人都劝她趁年轻尽快再找一个,当单亲妈妈累且不论,男孩子的成长里总需要一个男性长辈的角色。

起初她也动心过,介绍的相亲对象里有不少表示能接受她的孩子。但一个师姐的话提醒了她:“婚姻是成年人的游戏,如果你单纯是为了让孩子能健康成长,交个你喜欢他、他也喜欢你的男朋友才对啊。”

也是在师姐的介绍下,她参与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亚亚针对“都市单身女性生存状态”的研究调查。

从急着嫁出去的“剩女”“离异人士”到不慌不忙对待婚姻的“单身女性”,其间有着巨大的差距。陈亚亚发现,婚姻仍然是中国人生活的主流选择,但不婚或者晚婚人群的数量逐年递增到能被纳入社会统计数据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中国,婚姻和家庭承担的义务远超发达国家。在公共福利不健全的情况下,婚姻和家庭承担了教育、买房、医疗、保险在内的大部分社会化职能,所以家庭完整性对中国人来说显得更重要。

但现在,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让其中一部分人开始考虑自己的感受,不再甘心做“默默奉献、为家庭付出一切、把自己放在最后”的传统妻子。

一如樊星最终做出“继续单身”的选择。尽管这种选择在陈亚亚看来,还缺乏成熟的社会大环境与之相配套,“不仅房子,很多日常用品、消费都不是为单身者量身定做的。”但她也看到为单身者开发定制产品已成为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单身不等于不婚,人类是社会动物,需要精神上的共鸣与陪伴,陈亚亚在调查里特意强调了自己的观念:“我把这种不急着结婚的单身现象称为‘反婚潮,反婚并不是倡导大家不结婚,而是反对‘人人都非结婚不可的观念及其造成的负面效应。”

欢迎加入“反婚潮”

未来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像美国、法国甚至北欧国家那样,不婚人群数量超过已婚人士?

美国人口普查局在2010年9月28日公布数据:在25~34岁的适婚人群中,从未结婚的人占比高达46.3%,已婚仅占44.9%,单身人群首次超过已婚人群成为多数。

亚洲地区已经显现出紧跟的迹象:中国台湾地区的未婚单身人士超过380万,而上海人的时髦在领先地位,早在多年前也体现于婚恋领域,零点公司出炉的《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报告》显示,在被问及认为时尚的婚恋生活方式时,50.75%的上海居民选择了“独身”,而在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等地,这一数字也接近了50%。

而陈亚亚的调查更证实了她之前的猜想,“反婚潮”的影响早在2005年左右就不动声色地布局了。她通过对天涯论坛“情感天地”和文学网站“晋江文学城”下“战色逆乐园”这两个女性网友较集中的网络空间的观察,发现单身女性们在最近五年实现了观念上的快速“华丽转身”。

比如当某单身网友抱怨:“最郁闷的是每到过节,朋友们都成双成对出去玩了,只有自己形单影只没处去”时,立刻有人反驳:“楼主有没有想过,一个大男人翘着二郎腿看电视、打游戏,而你还不得不穿着性感睡衣疏通马桶、吃泡面的情况?”回复一出惊起千层浪,诸多网友纷纷点赞。“可见单身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辩证地看待单身生活的得失。”

陈亚亚又举例,在名为“25岁以上还一个人住并且打算这样生活下去的女孩子进来”的帖子下,回帖表示认同的高达65.69%。在网友“孤单也可精彩”的主题贴“一个人漂在上海打拼、一个人住、年龄25以上的女子请进”中,回帖表示认同的更高达71.19%。其中甚至还有已婚女性:“很想加入你们,我是已婚人士……我不想我的生活只围着老公转,我想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现在,单身女们已经开始学会乐观地面对单身生活,而享受其中乐趣的女子也正在得到社会认同。” 陈亚亚表示,那些摒弃传统女性角色(结婚生子)、重新审视传统婚姻模式的单女更认可单身状态。“结婚是一件可以等待和选择的事,而不是刻意。” 她说,“她们通过反思和实践挑战当下主流的婚恋制度,证明拒绝传统女性角色的人生或许更精彩。”

猜你喜欢
单身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幸福的婚姻,离不开这六件事
单身久了会上瘾?
41岁,我单身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婚后过得好的人,都有一种“单身力”
单身
单身是最好的升值期
我为什么至今单身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