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全,尹慧平,郭振芳,张忠平
(1.甘肃天水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7410012;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特色白黄瓜航育黄瓜1号的选育
王福全1,尹慧平1,郭振芳2,张忠平1
(1.甘肃天水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7410012;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航育黄瓜1号是以神舟四号飞船上搭载的天水地方品种龙果黄瓜经5代选育后的自交系05-33-6-1-2-49为母本、以白玉一号为父本配置成的一代杂种。生长势强,口感脆甜,清香,外观佳,品质优,长15 cm左右,单瓜质量120 g左右,适宜生食和凉拌。适宜早春保护地、露地栽培,一般早春大棚667 m2产量3 500 kg左右。
特色黄瓜;航天诱变;航育黄瓜1号;一代杂种
1.1 母本选育经过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搭载在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上的龙果黄瓜(为了育种材料的保密,自己暂命名),经在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和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稳定后的优良变异材料05-33-6-1-2-49。
①搭载前亲本性状 天水地方品种,本地生产中一直不搭架。生长势中,分枝多,卷须多,叶柄中,叶片中,叶绿色,心脏形,主、侧蔓同时结瓜,雌花多,瓜短棒状,顶尖,绿色,瘤较大,刺中,瓜顶尖,口感佳。
表1 龙果黄瓜搭载前后主要性状比较
②选育过程及稳定后的性状 2004-2006年在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经加代选育,共选育了5代,性状稳定后转入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杂种优势利用。在搭载后种植的第一代就分离出了瓜皮色黄白的单株 (种植总株数68株,变异率为1.57%),对编号为05-33的单株采种,第2代中又有3株瓜皮色黄白的单株出现 (种植总株数102株,变异率为2.94%),第3代中出现1株瓜皮色黄白的单株(种植总株数170株,变异率为0.59%),以后在瓜条绿色的搭载后代中未出现瓜条黄白色的单株;在05-33中一直进行选早、选雌花多、口感佳的定向选择,第5代编号为05-33-6-1-2-49,主要农艺性状完全稳定一致,表现为生长势弱,分枝多,叶柄中,叶片小,叶色深绿,叶片心脏形,卷须多,雌花多,瓜皮色黄白,瓜长棒形,顶略尖,瘤明显,刺较多,瓜把长,口感佳。
③搭载前后不同性状对比 见表1。
1.2 父本主要性状
白玉一号黄瓜属于极早熟品种,植物生长势强,分枝3~4条,叶片为五角心脏形,浅绿色,茎粗,节间短,以主蔓结瓜为主,第2节着生雌花,瓜码密,回头瓜多,瓜呈短圆柱形,匀称,皮乳白色,无刺瘤,无条纹,一般单瓜质量500 g,适宜早春保护地、露地栽培,一般667 m2产量3 000 kg以上。
1.3 杂交优势利用
2007年以05-33-6-1-2-49为母本、白玉一号为父本进行杂交。
表2 2009-2010年航育黄瓜1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表3 2011-2012年航育黄瓜1号多点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1 丰产性
①品种比较试验 2009-2010年在天水市秦州区西十里试验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白地黄瓜为对照(CK),试验在塑料大棚进行,高垄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4 m2,每小区28株。从表2看出,2009-2010年航育黄瓜1号前期产量平均为1 668.9 kg/667 m2,白地黄瓜(CK)前期产量平均为1 139.2 kg/667 m2,航育黄瓜1号比对照(CK)前期产量增加46.5%。航育黄瓜1号总产量平均为3 515.8 kg/667 m2,白地黄瓜总产量为2 269.7 kg/667 m2,航育黄瓜1号总产量比白地黄瓜增加54.9%,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②多点区域试验 2011-2012年航育黄瓜1号在省内武山、甘谷、秦州、麦积、陈县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月中旬育苗,3月下旬定植,以白地黄瓜为对照。试验在塑料大棚进行,高垄地膜覆盖栽培。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5.2 m2,每小区84株,主要考察黄瓜在早春大棚栽培的表现。从表3结果来看,航育黄瓜1号前期产量平均1 719.23 kg/667 m2,对照白地黄瓜前期产量平均1 205.28 kg/667 m2,航育黄瓜 1号较对照增产42.67%。航育黄瓜1号总产量平均3 572.1 kg/667 m2,对照白地黄瓜总产量平均2 430.51 kg/667 m2,航育黄瓜1号较对照白地黄瓜增产47.03%,增产效果明显。
③生产试验和示范 为了鉴定航育黄瓜1号在甘肃省的适应性,2011-2012年在武山、甘谷、秦州、麦积、陈县等地大棚及日光温室进行生产示范,2月上中旬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均以白地黄瓜为对照。由表4可知,航育黄瓜1号前期产量平均为1 750.27 kg/667 m2,对照白地黄瓜前期产量平均1 229.32 kg/667 m2,航育黄瓜1号较对照白地黄瓜增产42.41%。航育黄瓜 1号总产量平均为3 658.62 kg/667 m2,对照白地黄瓜总产量平均2 463.50 kg/667 m2,航育黄瓜1号较对照白地黄瓜增产48.54%。
表4 2011-2012年航育黄瓜1号生产示范试验产量结果
2.4 现场检测
2012年6月20日,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天水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专家对航育黄瓜1号进行了田间现场检测,航育黄瓜1号长势强,瓜皮黄白色,瓜长17.3 cm、瓜粗3.3 cm、瓜把长2.9 cm,平均单瓜质量133.3 g,较对照白地黄瓜增产25.5%,抗霜霉病,适宜早春大棚及冬春日光温室栽培。
2.5 抗病性
2012年6月由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对航育黄瓜1号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航育黄瓜1号霜霉病病情指数为12.5,对照白地黄瓜为27.5。航育黄瓜1号细菌性角斑病病情指数为18.5,对照白地黄瓜为33.0。因此,航育黄瓜1号对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抗性水平明显高于白地黄瓜,属高抗类型。
2.6 品质
由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进行了品质分析,航育黄瓜1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0 g/kg,比对照白地黄瓜高1 g/kg;VC含量为49.1 g/kg,对照白地黄瓜为68.1 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9.9 g/kg,对照白地黄瓜为22.1 g/kg(表5)。
表5 航育黄瓜1号品质测定结果
春季早熟品种,植株蔓生,为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株型好,卷须多,2~3节就有雌花,以主蔓结瓜为主,回头瓜多,瓜条商品性好,短棒状,长15 cm左右,刺稀,瘤大,瓜把较短,瓜皮黄白色,瓜肉白色,口感香脆,品质好,单瓜质量120g左右,适宜春秋保护地或露地栽培。667 m2产量3 500 kg以上。
4.1 施足底肥
一般丰产田要求施入优质农家肥7.5万kg/hm2、三元复合肥750 kg/hm2、过磷酸钙300~750 kg/hm2,均匀撒施,深翻25 cm后,整地作平畦,畦宽1.0 m。
4.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春季大棚2月中旬播种育苗,露地栽培可于3月中旬播种育苗,可加锯末育苗,因锯末透气、保温、保湿,幼苗出土快而壮实,且分苗时不易伤根。壮苗要求茎粗0.1 cm左右,节间短、长约10 cm,叶柄长10 cm左右,有4~5片水平展开的真叶,真叶肥厚、色绿,株冠大而不尖,根多、较粗、颜色发白,瓜苗生长势强而墩实。
4.3 合理密植
该品种生长势较强,为提高光能利用率,株行距(35~40)cm×50 cm,保苗5.55万~6.00万株/hm2,采用搭架栽培。
4.4 科学整枝
因该品种主、侧蔓均能结瓜,栽培时,幼苗期一般不摘心,5节以下侧枝与瓜全打掉,5节以上侧枝见瓜后留2片叶打顶,及时去掉下部老、黄、病叶。待主蔓快到架顶时,可进行摘心。
4.5 加强肥水管理
黄瓜生长期间要促控结合,使瓜秧两旺,前期加强中耕,进行蹲苗,以蹲到根瓜坐稳、足以坠住瓜秧时再浇催瓜水为好,否则浇水过早,易引起植株徒长而出现化瓜的情况。初花期以控为主,结瓜期以促为主。追肥原则是勤施、薄施,根瓜收后,采取“一清一混”交替进行的方式,顺水追施尿素120 kg/hm2或碳酸氢铵300 kg/hm2,后期可减少追肥量,这样才能获得稳产、高产。
4.6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可选择喷施杜邦克露 (霜脲·锰锌)、安克锰锌 (烯酰·锰锌)、甲霜灵、DT杀菌剂、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粉锈宁(三唑酮)等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斑潜蝇等,可选用蚜虱净(吡虫啉)、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
4.7 适时采收
黄瓜是以嫩果供食用的蔬菜,当瓜条长度和粗度达到一定大小,而种子和表皮尚未硬化时,应及时采收,过晚则不仅影响品质,而且易导致坠秧,同时还会延缓下一个瓜的发育,特别是应适当提前根瓜的采收。
Breed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White Cucumber Cultivar Hangyu Cucumber No.1
WANG Fuquan1,YIN Huiping1,GUO Zhenfang2,ZHANG Zhongping1
(1.Tians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Gansu 741012; 2.Gansu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Hangyu Cucumber No.1 was an F1hybrid,by taking inbred line 05-33-6-1-49 as female parent and Baiyu No.1 as male parent.It grows strongly,tastes crisp and sweet,smells fragrant,looks fine and has excellent quality with its length of 15 cm,single cucumber weight of 120 g.It was suitable to eat directly or with sauce.It is also suitable to be planted in early spring protected field and open field with the yield of 3 500 kg/667 m2in early spring greenhouse.
Characteristic cucumber;Space mutation;Hangyu cucumber No.1;F1hybrid
S642.2
A
1001-3547(2016)16-0030-04
10.3865/j.issn.1001-3547.2016.16.013
王福全(1972-),男,本科,副研究员,从事蔬菜航天育种选育工作,E-mail:tshnkshwfq@sina.com
郭振芳,女,通信作者,中专,实验师,从事实验室工作,电话:18093859291,传真:0938-2111068,E-mail:1391962.cool@163.com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