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当代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也转变着艺术的自然范式、认知和观念的结构,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回应着这些变化,并把艺术媒介从雕塑、绘画、行为和影像等传统框架里释放出来,将前沿科技作为艺术表达的语言,这一趋向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明显,而且并不乏走在技术前沿的艺术家们。其中,以技术为引擎的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teamLab备受瞩目,他们依靠着强大而专业的技术支持,创作了大量充满科技之力的新媒体互动作品,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体验方式。
从现在起到8月底,teamLab将在本东京湾的御台场内进行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新媒体艺术展DMM PLANETS。东京的台场地区是日本年轻人游玩的好场所,而这个新媒体展览的入驻为该地区的夏天活动增添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公共艺术项目,这正是teamLab的宗旨。这些令人深临其境的作品在3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中以类似迷宫的形式建构起来,感官丰富的颜色结合光影混杂的空间不仅形成万花筒般的景观,每件艺术作品都因其拥有其独特的香气一一森林、鲜花甚至“宇宙”般的香气而充分地激活了参观者们的感官。如同这支团队很多作品都在借助科技重现自然界的永恒变化,促使人们反思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一样,作品《随落花飘零》(Floating in the Falling Universe of Flowers)在一个巨大的穹顶空间内散发着香气,观众可以在其中使用各自的智能手来选择“蝴蝶”,当“蝴蝶”飞进这个空间后,会在这个花的宇宙中飞舞。屏幕里的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旦凋谢就不会再重现,每个瞬间都只有当下一刻的机缘。这件作品的技术亮点在于,蝴蝶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不是一个预先制作好进行放映的影像,而是通过电脑程式实时地不断进行描绘来实现的,从整体来说,这并不是复制以前的状态,而是一个受到观者行为举动的影响,不断持续地变化着的进程。一同展出的作品《锦鲤和人划过的水面——无限》(Drawing on the Water Surface Created by the Dance of Koi and Peop Le-Infinity)也运用了同样的技术。
互动装置《漫步在水晶宇宙中》(Wanderthrough the Crystal Universe)是teamLab迄今为止同类主题作品中规模最大的一件。这件作品将LED立体地设置于空间之内,当中所使用的能够在这个立体空问内即时瞬间移动的技术,便是由teamLab独自开发的Interactlve 4D Vislon。借由将无数的发光物作为粒子配置在立体空问内,表现出宇宙空问里光的动态,观者可以在这个立体影像所营造的光和宇宙空问内自由地步行移动,并且,观者进入空间后会对空问整体造成影响,让光线持续变化,这个变化始终围绕着观者为中心而进行,由此,观者与光完全融为一体。在这个“宇宙”里,观众还可以用手机打开网页,在荧幕上轻划指尖,在这片宇宙里“创造”自己的小星球一一作品通过网络和定位技术实现了创世的过程,让观众站在造物者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而“宇宙”的气味由宇航员山崎直子(Naoko Yamazakl)亲自指导调制,散布在空间之中。
在这里,teamLab不仅建构了观者的感知空间,并且通过公共互动的形式引导了公众,达到“共同创作”的目的。TeamLab所建构的互动性并不限于影像作品,在作品《软黑洞》(Soft BLack HoLe-Your Body Becomes a Space that Inftuences Another Body)中,teamLab打造了一个无比黑暗的空间,地板、墙壁和天花板之间也没有任何分界线观者能够接触的所有地方,都柔软到会陷入其中,空间本身也会受到人身体的重量影响而产生变化,人与人之间都可以透过作品空间互相影响。
能够把技术实现得如此细腻,得益于teamLab本身就是一个超级技术团队。teamLab2001年由猪子寿之(Toshiyuki Inoko)在东京创办,猪子寿之在大学里研究概率和统计模型,念硕士时对艺术语言处理产生了兴趣。TeamLab在创办最初只有5个人,他们按照客户的要求制作不同的引擎和软件,如今已有300多名员工的团队包括了艺术家、程序员、设计师、动画师、机器人工程师、编辑,甚至建筑师等各种技术领域的创作型专业人才,为要达到科技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他们的身份和分工并不是截然清晰的,而是彼此交叉,共同协作。作为一家能够实现高度创新的公司,teamLab是众多商业品牌、影视创作和公共机构在选择新媒体创意与技术支持的首选,他们的客户不乏东芝、奥迪、无印良品和电视台这样的大公司,如无印良品今年夏天上线的ivlUJl to SLeep是一款据称可以“有助睡眠”的应用程序,其背后的制作者正是teamLab,他们组成一个18人的临时小组,在日本各处录制大自然的声音,制成了一款有6个场景选项的高音质应用。猪子寿之在采访中表示,“我做的事情一方面非常艺术,一方面又非常商业,在很多作品中,艺术和商业的界限有些模糊。如果有人对产品提出要求,它便是个定制的商品,反之,它也可能出现在画廊和博物馆里。”
teamLab的名气正在慢慢发酵,他们每次推出新的作品都备受期待,纽约、伦敦、巴黎、泰国、新加坡等地都举办过他们的大型展览。就在年初,与新媒体领域的大师们一直保持合作的世界知名老牌画廊佩斯画廊启动了新媒体项目“艺术与科技同步”(PACE Art+Technology),作为这一项目的首秀,teamLab个展“生活数字空问与未来公园”(Living Digital.Space&Future Park)在美国硅谷拉开序幕。“未来公园”也是一个互动式的公共艺术装置,参观的孩子们在白纸上描绘各种海洋生物,然后通过扫描器传送到荧幕上的水族箱里,每个人的微小举动都能对这些虚拟的世界造成影响。
事实上,这种交互技术的应用,最早在teamLab的创作中并非出现在艺术展览上,而是用于商业表演中。2011年,男性艺人团体“岚”(ARASHI)在舞台上像魔术师一样把玩着背景荧幕上的彩色方块,当将它们瞬时变成了蝴蝶和星空时,人们不仅在现场为之尖叫,这段演出在Twitter上一个月内点击量达260万次,演员们只需要记住舞步和动点,就能实现虚拟场景,这种策略建构了一种新的互动体验。2015年,“岚”在为日本电视台台庆60周年演出时,观众可以通过一个teamLab设计的节拍社交游戏参与其中,在这里,teamLab把之前由表演者才能实现的体验交给了公众,通过游戏的社交功能赋予了作品公共性的意义。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新媒体艺术的出现,虚拟世界和由二进制编码呈现的数码世界等非实体艺术形式,以及技术上可以实现的真实与虚拟空间的相互渗透,颠覆了人们对艺术及其展示方式的传统认知。TeamLab所建构的这种虚拟互动世界被称为“时基艺术”(Time Based Medla Art),光线、声音、空间、活动对于观者的影响都是这个作品的创作元素,目前美国的几个主要艺术博物馆都已经将Time Based Media列为了他们的常规艺术媒体类别,在这里,艺术品从原有的二维和三维空间扩展到了四维空间,第四维则囊括了跳脱了真实空间而参与的时间与观者的感知。TeamLab在这一领域属于新近崛起的明星,早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艺术家Stan VanDerBeek(1927-1984)就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在2012年纽约的New Museum为其举办的新媒体艺术展“Ghosts in the Machine”中,人们看到这位钻研新技术的艺术家的所有展品都是在谈论科技和灵魂的关系。在当下,视觉艺术大师罗伯特怀特曼、“光与空间”运动代表人物杰姆斯·特瑞尔、罗伯特·欧文等,以及从去年9月开始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出并引发热议的体验式装置艺术“雨屋”,其创作者艺术团队“兰登国际”等,都是这个领域里被热捧的对象。
实际上,所谓的“新媒体”概念时刻都在更新变化,每个时代的艺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面对媒体更新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具有时间意义的媒体带来了虚拟性、互动性和网络化的可能,对于积极回应这种变化的艺术家们来说,掌握这些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固然重要,但更要深入到它所蕴含的文化逻辑之中,才有可能跳出简单的媒体方法论,站在人性的高度和现时文化情境的角度来思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等各种关系的矛盾和问题,如此才能和它们互构成新的艺术经验。(编辑: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