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时装,不仅是暗夜中的浪漫

2016-12-01 17:57叶田田
艺术与设计 2016年8期
关键词:哥特式哥特浪漫主义

叶田田

爱伦·坡的《乌鸦》是首午夜时分的挽歌,阴沉、凄怆,却饱含唯在黑暗之中方可窥见的浪漫。这种独特的美学并不只限于文学式的诗歌的吟诵。自十八世纪开始,哥特式(Gothlc)美学从建筑领域延展至多媒介的视觉表达之中。以世界领先的巴洛克与超现实主义收藏闻名世界的美国Wadsworth Atheneum美术馆2016年推出重要展览“Gothic to Goth:Romantic Era Fashion and lts Legacy”,以1810年至1860的服装设计为线索,第一次全面探索在服饰设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浪漫主义及其当代性演绎。此展览由服饰及面料史学家及博物馆顾问Lynne z Bassett统筹策展。

在十八世纪前半页,西方社会的转型为美学的进化提供了蓝本。人们逐渐从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 Period)所呼唤的秩序与理性的桎梏中走出,以还原更具人性化的想象与情感。在这一时期,个体意志与主观化的导向成为影响时代设计哲学的方针,而浪漫主义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庇护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剧变侵蚀着原有的中上层阶级的安逸状态,在生产力高速生长的同时,社会之中笼罩的,更多的是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无措情绪。而浪漫主义,所编制出的一种理想国式的怀旧,与对恬淡乡间生活的向往,无疑成了世人所期许的一种现世逃避。

诗意的、浪漫的怀旧成了此次展览所展示服饰作品的一大脉络。作为此次展览中最早的藏品,一件1820年的棉质平纹细布连身裙具有明显的复兴主义风格,设计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风格,内衣部分从外衫的间隙露出,从而强调织物质感的对比。而展览中另一件1930年的作品则将这种设计理念愈加强化:宽大的笼袖与衣领所映射的是对十六十七世纪时装的影射,而在细节上,则运用了十三世纪的装饰。

在十八世纪设计的拟古浪潮中,源于中世纪的哥特式(Gothic)设计成了彼时最为重要的设计蓝本。哥特式建筑用巨大的体量与空间感营造出的至上氛围来赞颂神的荣光。而这种形而上的、反现实主义的视觉形象在十八世纪被借用,以营造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气质,从而消解工业时期的反人性化的冰冷。犹如建筑穹顶般的线条被彼时的时装匠人转化成裙装的主要廓形,而躯干部分则混合着巴洛克式的繁复点缀。同时,浪漫主义时期对爱情、婚姻与母性在文学与艺术中深涵感情的诠释,也成为此次策展的另一思路。婚纱、护士装与幼儿服饰的组合,以时装为镜,映射出彼时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的趋向。

何为哥特式(Gothic)的风格,从当代的设计哲学的维度,这种解读不应桎梏于一种词汇学的无意义讨论。狭义来说,哥特式是浪漫主义时期对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形态在时装表达上的一种引用,而广义而言,是整个浪漫主义流派用深情的乡愁与怀旧情愫,用时装来呈现一种现实的逃避。对于当代高级定制、乃至高级成衣而言,实用主义(utilitarianism)已经不再是方法论的主导,而现世逃避则建构了奢适享乐(hedonism)的根基。

在Maria Grazia chiuri离任Valentino前的最后一季2016秋冬高级定制系列中,这种浪漫的哥特情怀用奢华的手工匠艺铺陈开来。以莎士比亚为灵感,故事的叙事被置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黑色丝绒、伊丽莎白式的飞边褶领、铰结府绸衬衫、当然少不了哥特式的长裙,以及带着宗教感的红、白、黑。在Pierpaolo Piccioli与Maria Garazia Chiuri在过去数年的创作中,他们用一种纯粹的柔美来建构了新Valentino的女性姿态,这种对传统审美的“时装乡愁”似乎也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时装的浪漫主义寓言,当设计师用大量洗练的线条与中性化的廓形解构为女性赋权只是,也让消费者暴露于对自我女性身份认知的慌措之中。Valentino用“反革命”的方法建立起一个用蕾丝与刺绣打造的时装帝国。另外,此季的高级定制系列中,又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禁欲式的阴沉,这种怖然,如同为这种时装戏剧的拉起了午夜的帷幕,化身为一缕哥特的张力。

同一季,来自英国的高定新血Giles Dacon用31个极富戏剧化的造型衬托出女性妖媚却脆弱的极致美感。Giles此季将Lady Ottotine Morre奉为缪斯,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社交圈的名媛,其永不落幕的派对上穿梭着彼时文艺于艺术圈的名流,Lady Ottoline Morrell曾长期为Btoomsbury Group举办沙龙,其中成员包括英国文学史中最富盛名的作家:Virginia Woolf.WB Yeats.LP Hartley和T.S.Eliot。而这位社交名媛却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她有着贵族式的举止、却穿着华丽而怪诞,又拥有不迎合时代的强烈宗教信仰。同时,她与彼时首相Philip Morrel长期开放式的伴侣关系和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的恋情,以及诸多的情人,则是一位女性对爱情强烈的渴望却止息于无数次的崩塌与幻灭的象征。Giles将这位一反主流价值观的女性形象以高级定制的时装语言进行叙述,是一种极致的悲情的浪漫。而这仿佛也是对高级定制在当今商业体系中的一首挽歌,如同Allen Poe那首《Raven》中反复出现的那个辞藻:“Never more(永不复还)。”

时装潮流的变迁是社会变革的镜像。浪漫主义所盛行过的几个时期,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世纪三十与七十年代,正值社会与经济动荡的转折点。而浪漫主义也在这以四十年为周期的浪潮中逐渐演化成一种更为阴暗的叙事。超自然的意象,扭曲与自我挣扎的人物心理,反世俗道德的、略带病态的浪漫,哥特式的逃逸转向了一种哥特(Goth)的次文化。社会学家将这种趋向关联于当代文化中日益加重的文化压力。新自由主义所诞生的脆弱的经济与政治体系、全球化下文化的剧烈;中撞加之碎片化的社会阶级结构,一方面迫使人们在一种更为剧烈的感官刺激中达成某种逃逸;在另一方面,也正是在这一时代的多元价值观的蓝本上,一种小众的趣味可以成长为一种体系的文化符号。

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哥特这一词语最早被乐评人John stickney提起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成为一种既定的表达以叙述诸如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一并另类乐队的音乐质感。而直至八十年代,哥特正式进入时尚领域,成为一种特有的风格。杂糅着朋克风格与十九世纪的服装元素,人类学家Ted Polhemus将哥特时尚描绘为“充斥着黑色丝绒、蕾丝、渔网、与皮革渲染着紫与红的色调,配搭着紧束的胸衣、手套与令人不安的廓形,并充斥着异教与仪式性的大量银饰。“这种张扬、硬核的强烈风格被学者指出是对七十年代Disco风格与八十年代所流行的明艳色彩的一种反抗。他们将大众认知中的黑暗面奉为审美标准,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时装语汇体系。而恰在八十年代,随着西方时装界中个体化的多元美学价值的逐渐兴盛,哥特也被诸如Jean Paul Gautier,Alexander McQueen及John Galliano带入高级时装体系,在浪漫主义之外,哥特式的(Gothic)风格亦演化成一种奢侈的哥特(Haute Goth)。

Alexander McQueen似乎即为哥特而生,他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童年被姐夫强奸的记忆和性格中强烈的乖张与暴属让他的创作有着不可抑制的愤怒与阴暗。1998年2月25号,名为“Joan”的秋冬成衣系列在GatliffRoad巴士车厂上演,以圣女贞德(Joan of Arc)与查理七世的情妇Agnes Sorel为灵感,模特后移的发线所露出的光洁的额头与红色的隐形眼镜,这种古怪的造型被McQueen的化妆师Vat GarLand描述为“被外星人绑架的贞德”。此个系列的闭幕造型见证了McQueen其一生戏剧式时装演绎的重要时刻:戴着红色面罩、穿着猩红色串珠坠饰的模特走至舞台中央,而随后被一固烈火所包围,一种宗教式的献祭与重生的涅槃编织出不可名状的阴沉情绪。这个匿名的形象成为了McQueen式女性的标志:坚韧、刚强——她是未知恐怖的幸存者。Lee McQueen用酒精、毒品与无端的挥霍来消抵自身工人阶级出身的强烈的自卑与不安,他的生活存留在这样的自我毁灭之中,而因此他的创作总是在怜惜那些饱受身体、精神与性折磨的女性。

2007年的秋冬系列“In Memory of Elizabeth Howe.Satem,1692”开场时,背景中传来低声细语:“I open my heart to you.I open my spirit to you.I open my body to you”。模特有着科幻式的异教徒造型,而在秀场上巨大银幕播放着设计师作指导的短片:蝗虫、猫头鹰、鲜血、火焰,裸女和腐烂的头颅……McQueen将整场秀转化成一场撒旦膜拜的仪式。大量有着权威影响力的时尚评论家对这一系列嗤之以鼻,而对于McQueen而言,这正是他反击主流时尚对名利的追逐,和随之塑造的一种希冀被供养的女性价值观——哥特成为了一种女权主义的宣言。

2016秋冬纽约时装周,Marc Jacobs纯白而空旷的秀场上,涂着黑色眼影与口红的模特踩着凄怆的钟声鱼贯而出,Marc Jacobs编织出一个纯粹哥特的梦境,而籍由比例与廓形的把玩,让这些次文化的视觉元素组合出高级时装的当代感。这或许可以称得上其设计生涯的另一个高峰。在如今时尚设计愈发显出铜臭味的谄媚的时代,这位最具明星气质之一的设计师用黑暗与危险的寓言敲响天边的惊雷。而在这一设计出发点的背后,更多地有着超越时装领域的自我反思。2016春夏设计师描绘了美国文化的光鲜的一面:消费与娱乐文化的享乐感与星条旗下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而此时此刻,Mare Jacobs似乎预示到了一种不安,太多无以履行的诺言、太多胜景之下的腐朽。或许有一天,纯粹的浪漫,也将堕落成消费文化中,另一个妄语。(编辑:九月)

猜你喜欢
哥特式哥特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哥特兰:不依赖空气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张悦然:哥特少女已成熟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走偏锋 暗黑哥特妆容AB面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
西方哥特式文化景观——哥特式文学与电影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