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轶苒(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人文主义思想解析
姚轶苒
(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文艺复兴,14至17世纪欧洲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为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一,也对欧洲现当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最早萌芽于意大利,在经过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之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市民资产阶级产生并壮大,其中一些爱好艺术的成为艺术家们的资助者,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潮。人文主义思想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不同于中世纪以神为核心的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热情讴歌人间的美好生活,强调追求人间幸福。
关键词:文艺复兴;意大利;历史背景;人文主义
(一)名词释义。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就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当经历了千年“黑暗的中世纪”那段谈不上有任何文学与艺术的时期,又见到了光辉灿烂的新文艺,犹如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一般灿烂时,人们便认为这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死而复生,故称其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对古典文化,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景仰。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学者、艺术家们都精读古希腊古罗马伟大作家们的经典作品,学习它们、借鉴它们,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创作的灵感,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作品,因此他们一致认为他们的作品与古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古典文化的精神之子,便称之为古希腊古罗马文艺之复兴,简称“文艺复兴”。
(二)名词来源。
“文艺复兴”这个名词的创造者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米开朗基罗的学生瓦萨里(G.Vassari,1511-1574)。他在《意大利艺术家列传》这本著作中正式把文艺复兴作为专有术语使用。而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J.Burckhardt,1818-1897)在1860年发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则是第一部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专著,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部著作对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做了全面的、精细的论述,把文艺复兴的内容引申到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领域,进一步肯定了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历史时代而存在。布克哈特试图从总体上全面把握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强调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他说:“这意味着文艺复兴使人们采取新的姿态,这种姿态必然会改变整个世界。”因此,以文艺复兴观点解释自然界、道德、宗教、公共生活以及文学、艺术创作原则,这种观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然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揭开了“现代”世界的序幕。由于布克哈特的理论影响,史学界在历史分期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文艺复兴”被当作了一个时代。至此西方学术界经常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
(一)城市的发展。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代帝国一些伟大的城市通通埋没在荒野之中,随之而来的蛮族统治,大肆破坏古典文化,继之而起的基督教会对思想自由的残酷压制,导致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在文化领域“一片黑暗”,加上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实行,贵族君主们生活在小小的城堡内,既没有发达的经济,也没有优秀的文化。
随着后来农业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改革,农村人口迅速增长,渐渐地人们开始向城市迁移,以寻求新的谋生手段。这样,在欧洲慢慢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而涌入这些城市的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以自给自足为目标,而主要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生,社会渐渐形成了一种“商业氛围”,人们通过商品的交换,大大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市场经济随之兴起。在意大利当时比较有名的商业城市有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慢慢产生了变化。在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市民资产阶级。越来越多的“城市新阶级”投身于手工业和商业,以赚取金钱、积累财富为目标,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相当繁荣,社会的财富积累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这都为后来的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与艺术的发展必然会建立在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俗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在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是有道理的。
(二)城市资产阶级的资助人。
随着城市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从事不同行业的商人,后来分别成立了不同的“行会”。许多人因为技艺精湛、头脑精明成了富翁。城市里这些“新的富翁”通常被视为“新兴资产阶级”,他们很多人之后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艺术的资助人。这些人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里的阔佬们,很多人实际上是当时意大利“城邦共和国”的实际统治者,如佛罗伦萨著名的美蒂奇家族。跟之前的农村富人相比,这些城市阔佬们不但识字,而且还爱好文艺;第二类人是高级教士们,尤其是教皇。他们喜欢用一些伟大的艺术品来表达他们对神的崇信,因此大力支持并赞助艺术,邀请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来创作艺术作品,如拉斐尔大量的圣母像、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等都是出自这类教皇的旨意。这些教皇们一方面大量收集古代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也奖励同时代人进行艺术的创作。当时由于教皇地位非常崇高,因此他们对艺术的爱好和赞助也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风气,艺术创作成为一种时髦,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三)古希腊古罗马伟大作品的再发现。
大家知道,古希腊与古罗马逝去之后,西方一片混乱,群雄混战,蛮族入侵,很多伟大的古典文艺作品在战火中散失殆尽。中世纪来临后,一方面见不到古典作家的伟大作品,另一方面教会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社会上普通人根本不可能阅读到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作品。这样过了几百年,人们逐渐忘却了他们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这忘却之中,西方也就沉没在没有光明之火的黑暗中。但是,在中世纪后期发生的几件事情让人们重新见到了湮没许久的古希腊古罗马伟大的经典之作。首先是“十字军东征”,这一系列事件的结局虽然是可耻的失败,但那些为首的君主贵族们却从东方掠夺来了大量金银财宝,其中也包括不少文化典籍,特别是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经典之作;其次是1453年君士但丁堡沦陷事件,致使大量希腊人逃回西方,从而引发了古典文化的大复兴。君士坦丁堡的希腊人不堪忍受土耳其穆斯林的统治,东正教徒与穆斯林也有着历史仇隙,虽然东正教与西边的天主教也存在分歧和矛盾,但是很多希腊人硬着头皮,还是回到了西欧。这些希腊人给西欧带回了阔别已久的古典文化,包括古希腊古罗马的许多经典著作。那为什么东边的希腊人能够带回这些古典著作呢?因为在中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一分为二,西边的帝国以罗马为首,东边的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统治西欧的外来蛮族都是“野蛮人”,他们不但自身没有文化,还大肆破坏西欧的古典文化,这样在西欧曾经灿烂辉煌的古典文明被损毁殚尽。但是东边的君士坦丁堡延续了帝国的传统,并且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很好地继承并保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另外在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禁止一切“古典文化”的流行,想方设法破坏古典文化,久而久之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就在西欧土地上基本绝迹了。而在东边,古典文化却被很好地保存下来。因此,在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入土耳其人之手时,很多希腊人带着古典文化的作品(如柏拉图的哲学著作,西塞罗的文学著作等)逃到了西欧,让之前的“经典”重见天日,于是在西欧便首先引发了一场学习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
(四)意大利人的艺术天赋和个人主义。
另外也有很多史学家认为,早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意大利就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例如布克哈特在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运用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在14世纪甚至13世纪,意大利就已经出现了“文艺复兴”的大量迹象,如我们通常把但丁称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而但丁却生活在13世纪。另外一位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堪称文艺复兴运动奠基人的诗人彼德拉克,他也是14世纪的人,那个时候离君士坦丁堡陷落还有一百年左右。很多重要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如布鲁尼、薄伽丘等人,也都生活在1453年之前。因此,他认为文艺复兴运动不可能仅仅是因为来自东方的希腊逃亡者的一份礼物,它更多的是意大利人艺术天赋的产物。
关于意大利人的个人主义,我们都知道意大利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什么都敢干,什么禁忌都可以打破,且无所顾忌。也就是说,他们很清楚地知道人的价值、自我的价值,他们为了自己的幸福可以不择手段,个个都是个人主义者。意大利人的这些特质恰恰与后来文艺复兴主导思想“人文主义”的核心精神相吻合,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了。
(一)人文主义的概念。
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复兴运动,就是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主旨。在这场运动中产生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潮,即“人文主义思潮”,而那些主张复兴和弘扬古典人文学的人,就被称为“人文主义者”,即Humanist。
文艺复兴的基本特点或者说它的基本思想基础就是这样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又称“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主义。这也正是人文主义的中心所在。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自身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作为中心。但这个中心并不是说要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
在中世纪,整个社会是“以神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的。这是一个完全不以人为中心,而以神为中心的社会。于是,人文主义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人的地位从上帝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成为中心,这就是人本。
中世纪人们以对上帝的信仰来代替理性,认为“知识是信仰的奴仆”,认为理性应该绝对服从信仰。而人文主义者却宣扬理性高于信仰,认为人应该追求知识与理性,而不能为了信仰而牺牲它们。
(二)人文主义学科。
人文主义学科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学、文法、历史、诗歌、伦理学以及文学艺术这些学科,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所称的人文学科。之前学生们称教“人文主义学科”、“古代语法和文学”的教师为“人文主义者”,对其活动范围曾有这样的描述:“人文主义学科由一组明确规定的科目组成,包括语法、修辞、历史、诗歌和伦理哲学;并且,任何学习这些科目的人,都要阅读和翻译重要的拉丁文著作和少量的希腊文著作。”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和整个拉丁文化圈掀起了一股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诗人、艺术家、文学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彼德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等。这些人都是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是人文学者和人文主义者。
(三)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基本宗旨。
首先,明确地宣扬人们要热爱生活,不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而放弃对现世幸福的追求。他们主张人应该理直气壮地去满足人性的欲望,没有必要采取一种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方式。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上帝和耶稣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们也都是禁欲主义者,他们使人感到的始终是一种深重压抑的罪恶感和苦难感。而人文主义者则赞美现世生活的美好和人间的幸福,还公然鼓励人去满足各种肉体欲望,不仅不要禁欲,甚至还提倡一种纵欲的生活态度。因为人文主义者认为:作为一个基督徒,固然要有天国理想,但是你首先是一个人,因此你应该先过好现世生活,享受人间幸福,这并不会影响你的天国理想。
其次,并不会公然地反对基督教信仰和罗马教会,他们仍然是基督徒。对很多人文主义者来说,基督教信仰和罗马教会的权威性是不容怀疑的,他们在当时是不可能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的。他们的目的只是想让基督教变成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世俗色彩的宗教,让基督教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神圣性;多一点尘世色彩,少一点天国气味。这也是人文主义的基本宗旨。人文主义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人道”、“人权”反对教会主张的“神性”、“神道”、“神权”。但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来说,这些人文主义者均没有放弃对基督教的信仰。
再次,热情讴歌人间的美好生活。人文主义的另外一个特点便是“以人间幸福取代天国理想,以人道主义取代神道主义,以人性取代神性”。这也是人文主义的一个典型标志。
总结起来,从内容上说,人文主义大力呼吁人应该过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应该热爱现世生活,追求人间幸福;从形式上说,人文主义皆在复兴古典文学艺术那种唯美主义,这种唯美主义在人们欣赏一些人文主义者的作品中会深深感受到,也会被它们巨大的魅力所征服,深深被它们所吸引。这种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在很多该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可以窥见,这些作品都注重突出人体的质感和感官的冲击力,充满了强烈的肉欲色彩,甚至达到了一种夸张的程度,例如米开朗基罗笔下的那些人物。
参考文献:
[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雅各布·布克哈特(瑞士)著,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人民出版社,2004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欧金尼奥·加林生(意大利)著,李玉成译,三联书店,2004
[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丹尼斯·哈伊(英)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80-02
作者简介:姚轶苒(1989-),女,汉族,浙江湖州人,助教,欧洲语言文学硕士, 现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教师,研究方向:意大利文化及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