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土家园林在恩施州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01 02:20李忠凯姚兰
绿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恩施州应用发展

李忠凯,姚兰

(湖北民族学院 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恩施州土家园林在恩施州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李忠凯,姚兰

(湖北民族学院 科技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指出了恩施州土家园林作为土家族人民生活娱乐的场所,在土家族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恩施州的旅游、文化、新建住宅等方面探讨了恩施州土家园林在恩施州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恩施州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恩施州;土家园林;发展;应用

1恩施州土家园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文简称恩施州)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共同进步,构成了恩施州地区的民族多样性。恩施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地势呈西北、东北部高,中部相对低的状态,绝大部分是山地,且河谷、盆地相间,所以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受恩施州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土家族儿女们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生活场所,本文称之为恩施州土家园林。

由于恩施州土家族地区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及其独有的土家文化,根据传统园林定义,将土家园林定义为:由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入本民族文化、特色建筑及本地特有植物、水体、山石,充分运用本民族造园技艺,在土家族生活活动区建造具有调节小气候、协调建筑与自然关系的第二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组合。根据我国古典园林主流分类方式,恩施州土家园林可分为土司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公共园林和寺观园林四类。[1]

土家园林诞生于自然山水之间,在整体的风格上属于自然式山水园林。它扎根于当地原始森林河流的大环境之中的土家园林,显得更加原生态、质朴,更具山水写意情怀。土家园林以吊脚楼为建筑主体,再配以恩施州的本土植物、雕刻等构成。其园林布局规整在选址上遵循依山傍水的原则,讲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土家园林扎根本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特色不单表现在建筑上,而是贯穿在土家族人民生产劳动、休闲娱乐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整个大环境中,在园林的选址、营造和修整的过程中也无不体现着土家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和诠释。

2高速发展的恩施

当前恩施市城市规模成倍扩大,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8.5 km2增加到20 km2;城区人口增加到25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恩施州开始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的“双轮驱动”,特色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至2014年全州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达到612亿元,增长9.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245元,增长10.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 194元,增长13 %;并形成了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六大“产业链”其中支柱产业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至今已拥有4A级以上景区达到15家(截止到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3 100万人次,增长17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增长35.6 %。[2]

3恩施州土家园林在恩施州建设中的应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文化既是设计的源泉,又是设计特定的文化背景。应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弘扬地域特色,将被湮没的本地民俗、地域文化符号、风格加以延续和传承,把它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起来。恩施州的《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2030)》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其中就以建设“山水园林城、民俗风情城、生态旅游城”等为目标,来突出恩施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恩施州土家族文化。通过对恩施建设的研究,发现恩施州土家园林对恩施的建设有意无意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1山水恩施

恩施州土家园林选址对恩施州土家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十分重要,恩施州土家园林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最初的选址往往有某种内在力量的推动。以咸丰唐崖土司城为例,其建城选址深受“隐遁于自然、山川待人而显著也”的思想和本地多山多水自然因素以及风水学的影响,而“山川待人而显著也”则是容美第14代土司主田舜年提出来的,他强调造园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功能上相互因借,这正是恩施州土家园林对恩施建设“山水恩施”的精神源泉。

恩施市主城区沿清江向南北两个方向生长,依山势而居。恩施市在城市新建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同时,科学运用多种自然环境肌理的保护方式,使传统街巷保持恩施少数民族民居的原有风貌特色,建筑群落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全面提升特色街区的整体品质。[3]在改造、更新老城区块时,在不影响交通组织、功能结构的前提下,在空间布局、高度控制上,不破坏山水环境,保护山水自然环境肌理,突出山水自然景观的特色,充分利用恩施城区山、水、林、城多元交融的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恩施州土家园林造园选址的精神内涵,把恩施城区打造成生态绿楔与城市组团有机融合的山水园林城市,形成了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品质的仙居恩施。

3.2民俗风情城

恩施州的土家族文化,是世代生活于鄂西南恩施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土家族人民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创立并与中原汉文化、楚文化、蜀文化等相互交融而成的一种包含多方面的民族文化形态或区域文化形态,是恩施州土家族地区开发和进步状态的标志。

恩施古称施州,建有州城,因此既可以去恩施市六角亭建有古城感受土家族地区土司时代的“卫城”的气息,也可以在恩施市在建的施南古城体验了解恩施土家族地区少数民族改土归流后的生活、商贸、军事等历史。恩施州咸丰唐崖土司城在2015年7月4日申遗成功,标志着恩施州土司园林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仿建于2002的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每日有两场土家民间艺术表演,分时段进行墨冲楼前土王迎宾、黉庐严子课读授业、风雨桥上唱迎客歌、月亮湖赏竹排情歌、廪君祠敬香祭神灵、什用殿堂土王断案、争当土王乘龙快婿、宁馨宫容妮齐聚首、清风亭上撞钟许愿、太阳寨观容妮织锦等场景表演,还有清明时节公祭廪君、四月的牛王节、秋季的椎牛节等重大民族节日举行的主题民俗活动,让到此游玩的人们更好的体验了解恩施州土司时期文化习俗。

恩施旨在打造中国西部首家文化旅游商业古镇,中国的相亲之都的中国恩施土家女儿城。游客可以在此参与每年7月举行的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体验恩施州土家族少男少女是如何相亲。“清江山水秀,土家歌舞乡”恩施土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女儿城也可以看到不少土家民族舞蹈,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的摆手舞。文化需要载体,恩施建设民俗风情城,需要的重要文化载体是恩施州土家园林,恩施州土家园林可以让游人通过土家园林建筑、园林布局、园林景观、园林内人们的民俗表演等观看与欣赏来了解恩施的民俗风情。

3.3生态旅游城

恩施地处北纬30°附近,与兴安岭、横断山脉齐名为“中国三大后花园”,2009年已被核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国家和省域层面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恩施市成为了恩施州旅游集散地和接待中心,鄂西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受此影响旅游业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山川待人而显著也”是容美第14代土司主田舜年提出来的,他强调造园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功能上相互因借。土家园林“山川待人而显著也”的造园思想用在恩施建设生态旅游城再好不过,并影响了恩施形成理想的风水平衡格局:“三山两水”,山形圆润丰富;江水穿城而过,落面山背水,山环水抱的生态城。

生态旅游城,只有生态建设无旅游业发展则不可的。近些年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将对恩施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产业结构、交通格局、城乡统筹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的有益影响,恩施的区域地位、经济实力和辐射吸引能力将会得到快速提升。提升城市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生态旅游城。作为生态旅游城建设的一部分,恩施州的土家村寨也是不可缺少的,为相应国家的“建设美丽乡村”,让旅游者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土家族文化。恩施也大力发展一批土家村寨,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重点,突出“土家聚落特色,彰显民俗风情”让其不管是外部总体建筑风格还是房屋内生产生活用具等都应能体现土家族特色。

4结语

恩施州应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本地地域文化、山水作为根本优势,以建设“山水园林城、民俗风情城、生态旅游城”为目标,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恩施州本地地域文化及山水综合影响而产生的恩施州土家园林虽然还不为世人所了解,但是近年来恩施州土家园林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及恩施市的城镇化建设,处处可见恩施州土家园林的元素。古诗有云“润物细无声”,相信恩施州土家园林为世人所知之日不远。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天然.恩施州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20日在州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EB/OL].[2015-01-21].http://www.enshi.gov.cn/2015/0121/143218.shtml.

[3] 恩施市人民政府.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R].恩施:恩施市人民政府,2010.

[4] 高秋爽,李忠凯,王雅君,等.湖北恩施州土家园林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4(11):100~101.

[5] 龚志祥.恩施土司城开发经营调查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4~27.

[6] 周兴茂,肖英.论土家族文化的基本特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5.

[7] 许葳.浅析“山川待人”自然观影响下的鄂西容美土司园林营造[J].华中建筑,2014(6):142~145.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121-02

通讯作者:姚兰(1982—),女,湖北恩施人,讲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植物与生态方面的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李忠凯(1993—),男,河南商丘人,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大学生。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K201474)

收稿日期:2015-11-12

猜你喜欢
恩施州应用发展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1课时)”教学设计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