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兵,向于宏,巴义名,雷帮齐,甘小川
(1.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3.贵州省体育局,贵州 贵阳 550004)
康体养生产业的概念解析
冯少兵1,向于宏2,巴义名1,雷帮齐1,甘小川3
(1.贵州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3.贵州省体育局,贵州 贵阳 55000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康体”、“养生”、“康体养生”、“康体养生产业”4个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解读为研究目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康体养生”和“康体养生产业”2个概念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的核心区别在于“外延不同”。针对“康体养生产业”的广义和狭义概念,本研究一一列举了两者外延在实践发展中的具体产业形态,希望为康体养生产业的后续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康体;养生;康体养生;康体养生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更加重视,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康体养生产业。目前,康体养生产业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竞相发展的高端业态。国际国内康体养生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之势。在国际上,康体养生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瑞士抗老、韩国美容、泰国美体、日本温泉、印度灵修、法国庄园、美国社区养老、阿尔卑斯高山运动等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国内已经初步形成巴马长寿养生胜地、北戴河海滨疗养胜地、北京中医药文化养生基地等康体养生基地。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认识到康体养生产业的发展前景,将其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康体养生产业的发展。《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助力发展康体养生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指出:贵州省以建设“国际知名的宜居颐养胜地”为定位,以产业体系构建为重点,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养生产业基地,主要包括覆盖生命全周期、围绕人体身心健康,融合医疗服务、大数据健康信息服务、健康管理和促进服务、健康保险服务等配套服务的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4大业态。
针对贵州省大力发展康体养生产业的宏观构思和实践探索,对康体养生产业进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以求指导服务于未来的产业发展实践,就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和天然归宿。但毋容置疑,在构建康体养生产业理论大厦的过程中,康体养生产业的内涵及外延的界定,成为其理论大厦的核心基石,是理论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学者们应该首先且必须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康体”、“养生”、“健康产业”为关键词,检索2010-2016年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查阅电子文献40余篇,翻阅图书10余部,试图解析康体养生的内涵,界定康体养生产业的概念,着力对这一核心而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石。
“康体”从字意理解,简而言之就是“康健身体”,其核心追求是“身体健康”。身体健康(Body health)是指躯体的各器官和组织发育正常,且生理生化指标在可控制范围内,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检出疾病[1]。由此概念推演,身体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形态正常、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良好3个方面。所谓身体形态正常,描述的是躯体的外部形态,具体指躯体正常发育,体型匀称、体态良好。身体机能良好指各种脏器、组织发育正常且生理功能良好,各项生理生化检测指标正常,机体具有自免疫抗力。身体机能反映的是躯体的器质性功能状态。身体素质更加侧重表述身体的工作能力。身体素质良好是指身体有维持机体自身良性运作的能力,并能满足人类进行一定负荷的躯体活动、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等所需的身体工作能力。由此可见,康体偏重人的生理性和自然性。但也无可否认:康体活动除了对人的机体能力有综合提升之外,对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调节也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康体是遵循人体生理生化的自然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优化身体形态、促进身体机能、提升身体素质,达到美体强身、增强体质、激发机体活力、调适心神,以身体健康为核心目的社会文化活动。
养生是界限模糊、涵盖面广、表现形态多元、综合性强的概念,加之认知的多元性和局限性并存、研究的滞后性与渐进性并存,导致到目前为止学界并没有形成标准统一且权威公认的定义。但是,在中西方的学界和实业界,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关注“康体养生现象”,试图阐释对康体养生的体悟与感知。
2.1西方的养生认知在西方,“养生”称谓“Wellness”。“Wellness”是由wellbeing(幸福;福利;安乐)和fitness(健康;适当;适当性)组合而成。其是由欧美医学界著名的理疗医师Halbert L.Dunn最早提出[2]。Hlbert L.Dunn 提出“自我丰盈的满足状况才是一种较高的养生境界”这一养生理念。在此基础上,Adams明确指出养生概念的4个特点:1)多维度性、多空间性;2)以保养、保健而非疾病治疗;3)动态平衡性;4)相对性、主观性和感知性[3]。而Travis则更强调养生的动态性特征。Travis认为:“养生是一种状态、过程与态度,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状态”[3]。Puczko和Bachvarov针对多维性和多空间性特征进一步提出了“养生七维空间论”,即为社会、身体、感情、智力、环境、精神和职业[3]。在养生概念形成过程中,养生理念逐步成型。西方学者已经认识到“精神性是养生的核心”,这种精神性是介于“本我”与“社会自我”之外的超常存在,是人与宇宙联系的奥秘关系[3]。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对养生概念不断深入和细化,已经认识到养生的特性和内核,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2中国的养生思想中国养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养生文化的发展雏形最早可溯及殷商,经西周的“饮食养生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养生文化”和“道家养生文化”,再到东汉时期“佛教养生文化”后呈现出多元养生文化思想交揉、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在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了中医养生学派、道家养生学派、儒家养生学派和佛家养生学派4大学派。可以说中国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和智慧之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髓,其深刻反映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价值诉求。
“养生”又被称为“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颐养”等。在《说文解字》中,“养”为“供養也。从食,羊聲”;“生”为“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所庚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指供养,即保养、调养、护养之意;“生”指万物破茧而出,一种向上的生命态势,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4]。“养生”最早是由庄子提出。庄子著《内篇·养生主》[5]及《达生》、荀子著《天论》[6]、宋代陈直所撰《养老奉亲书》、《抱朴子·微旨》中均有对养生文化思想专门谈及。老子立道为养生之源,观察生命,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和保养生命,追求自然与人统一的最高养生境界。庄子强调人类要自觉的按照自然之规律去调理心身、养护自我生命。儒家持守“以心为本”的养生理念,更加强调心理和道德的培养,认为通过锻炼、活动筋骨等生理方面来培养道德和升华心灵,注重人生命的“形、气、心”三相一体,达到“健”、“寿”和“道”的最终目的。佛家养生理念植根于“戒、定、慧”。“戒”中的“素食主义”,“定”之“禅定理念”和“慧”中包括的气功、武学都有保养生命之道[2]。中医养生学派秉承“天人合一”思想,综合“朴素自然观”、“传统哲学观”、“天人观”、“身心观”、“阴阳五行观”、“经络学说”,提出“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理念[7],认为人的生命、身体、健康和疾病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强调个体内在生命健康与外在复合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立足“阴阳学说”将人的生命健康状态分为“已病态”和“未病态”,提出了完整的专注于“治未病”的养生理论[8]。综上可见,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对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生命状态的高度重视。
2.3养生的概念在中国多元交融的传统养生思想影响下,对养生的概念性认知也是莫衷一是、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传统养生是中国古代对卫生保健方法的总称,有的学者认为传统养生是中国古代对卫生保健和体育的称谓,还有的学者认为传统养生就是保健活动。虽然对养生概念的种属关系没有厘定,但对于养生的宗旨目的却认知趋同,即为养生旨在调养锻炼,保养身体,摄养身心,防病避害,延年益寿。古代养生方法和手段甚多,不同时代却又各有侧重。例如食疗、起居、神补、药膳、行气、吐纳、导引、气功等都是古代常见的养生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养生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使命,其已不仅仅指身心健康,更求生命意义的本真回归。
张金丽(2013)认为: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9]。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养生是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方法与手段,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来调节身心功能,养性调神、感悟生命,以求维持或促进身心健康、防病避害、延年益寿、涵养生命的社会文化活动。其内涵要义如下:
1)养生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社会文化活动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养生的社会性特征。2)养生属于保健活动,不是医疗卫生活动,这是因为养生本真追求维持健康和促进健康,而非修复健康。3)养生的基本目的是身心健康、防病避害、延年益寿,其最高宗旨是涵养生命。身心健康、防病避害、延年益寿追求人类生命的长度;而涵养生命追求的是人类生命质量。养生的目的宗旨阐释了养生的功能价值。4)养生的机理是人类、自然、社会三者间发生综合互动,这种综合互动对人类产生作用的效应之一就是养生。因而人类必须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5)养生的方法与手段是多元化的,但必须是科学而有效的。其方法与手段的多元性,决定了养生外延的宽泛性和拓展性;科学而有效则决定了养生功能价值的实现程度。
因此,结合上述养生的概念,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养生的10个特征:1)养生的普适性;2)养生的社会性;3)养生的精神性;4)养生的科学性;5)养生的动态性;6)养生的多维性;7)养生的复杂性;8)养生价值的多元性;9)养生方法的多样性;10)养生外延的拓展性。
3.1康体与养生的关系幸岭(2014)认为:康体和养生相互包容、相互渗透,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通过形神合一、动静结合、综合调养,以实现增强体质、强身健体、颐养身心、防控疾病、延缓衰老的目标[10]。由此可见,康体与养生的终极理想追求有殊途同归之效,都是为了追求健康。在终极理想追求趋同一致的共性面上,并不能忽视“康体”与“养生”在内涵层面、价值取向和外延方面的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3.1.1内涵方面的区别“康体”偏向人躯体的生理性,注重机体的自然属性;而“养生”侧重人的精神性,注重人的社会属性。
②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性坑塘保护区,禁止一切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的行为。制定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的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1.2价值取向方面的区别“康体”以“身体健康”为核心价值取向,而“养生”则以“涵养生命”为核心价值取向。这也就意味着在“养生”理念中,“身体健康”只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而在“康体”视域中,“身体健康”不是手段,而是根本价值。
3.1.3外延方面的区别“养生”的外延比“康体”的外延要大,覆盖面更广、体系结构更为复杂(图1)。“康体”的外延涉及美容、整形、化妆、瘦身纤体、体育运动、营养膳食、物理理疗(推拿按摩等)、保健用品等“维持和促进健康”的领域,还蔓延到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疗养等“修复健康”的领域。而“养生”的外延应该首先排除康体外延中“修复健康”的领域,除此之外康体外延中“维持健康和促进健康”的领域全部包括在“养生”外延中,但同时“养生”更是涉及到了心理预防与干预、文化体验、心灵静修等层面,主要包括心理咨询诊断与评估、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文艺鉴赏、教育培训、宗教等形式。
图1 相关概念外延比较
由上分析可知:康体和养生的外延不同。如图1所示,若两者的外延相交取其共有部分,则可以形成狭义的康体养生概念;若两者的外延相加取其最大部分,则可以形成广义的康体养生概念。狭义的康体养生内涵中,其更加偏重心理健康,更多关注的是人的精神层面,其也更加偏重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广义的康体养生内涵中,其全面关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道德健康,侧重维护健康、修复健康和促进健康。由此可见,广义的康体养生内涵更加类趋向并接近于健康的内涵,但从外延来看,广义的康体养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健康的外延要比其大。由此分析可见,狭义的康体养生的内涵则更能体现出康体养生的内在属征和本真要义。
3.2健康视域下的康体与养生纵观健康概念的演变发展,其经历了由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再到(社会)道德健康3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三维健康观”。第1个阶段健康的概念与康体的概念基本吻合,都强调重视身体健康;第2阶段的健康概念可以看做是康体与养生概念的过渡融合,强调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第3阶段的健康概念与养生的概念更为相似,重视健康的社会性,添加(社会)道德健康。在“三维健康观”的内部结构中,社会公认“身体健康”始终是整体健康的基础和前提,但健康又是复杂变量的综合体,提出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重要影响。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提出的健康影响因素: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11-12]。Michael Grossman(迈克尔·格罗斯曼)提出的健康生产函数:H(健康)=f(M(健康服务),LS(生活方式),E(教育),T(时间),S(其他)[13]。由此可见:健康受复杂因素和多元变量的综合影响,同时也不能否认,健康是发展性概念。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健康内涵不断丰盈,健康外延不断扩大并融合生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正如《健康中国2020》中所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深化,健康的概念正在不断扩大,在生物、心理、社会、经济、人文等领域不断延伸[14]。
3.3康体养生的概念由上分析,通过对养生、康体、健康概念异同的比较分析,关于康体养生本研究得到以下启示:1)康体养生和健康的内在最终价值诉求趋同,都追求“三维健康观”;2)康体养生和健康都属于发展性概念,随时代变迁而发展;3)康体养生亦受复杂因素和多元变量的综合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对康体养生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分别进行界定。本研究认为:广义的康体养生是指: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在复杂因素和多元变量的综合影响下,运用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方法与手段,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达到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祛病防病、延年益寿、感悟生命等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狭义的康体养生是指:遵守自然和社会规律,在复杂因素和多元变量的综合影响下,运用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方法与手段,通过人与自然、社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以调摄情绪、陶冶情操、调养精神、净化灵魂、体验生命等精神需求为目的社会文化活动。狭义的康体养生侧重精神性,偏向采用维持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手段来涵养生命。广义的康体养生除了侧重心理健康外,也全面重视身体健康和和道德健康,同时在手段和方法上,除了运用维持和促进健康的手段外,也不排除修复健康的手段(医疗手段),在价值诉求上也更多元化。本研究采用狭义的康体养生概念作为分析康体养生产业概念的基础。
4.1产业的概念产业属于发展性概念,其源于劳动分工,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与时俱进。在重农主义学派时期,产业曾指农业;在工业生产时期,产业代指工业。最早使用产业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15]。《麻省理工学院现代经济学词典》(1983)中对产业界定为:“产业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相互竞争的一大群企业”[15]。我国学者杨治(1985)将产业定义为:产业是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16]。芮明杰(2005)认为:从产品的角度看,产业是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集合;从生产的角度看,产业是同类产业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从产业主体的角度看,产业是生产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企业的集合[17]。王述英等(2006)认为:从产业组织层面,产业是指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和产业集群层面上,产业是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者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18]。综上分析,学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剖析产业概念并没有得到标准化共识,但对于“企业集合”这一定位却基本达成共识,分歧的焦点在于对“同一属性”的认知视角不同。“同一属性”既指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相同技术又指同类、相似产品或者具有替代性。但正是这“同一属性”最终发生同类相聚而形成产业。所以本研究赞同并采纳“产业是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这一概念。
4.2康体养生产业的广义概念康体养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同理,康体养生产业的概念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结合学者对健康产业的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从广义的角度看,康体养生产业是以维持、修复以及促进健康为根本宗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与健康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同一属性的产品和劳务而形成的涉及4大产业的产业体系。具体内涵解读如下:
1)康体养生产业的本质是产业体系 这个产业体系包括了产品和服务的商品集合、经济活动集合、经济关系集合、企业集合和产业集合。在这个产业体系中,企业集合作为生产者提供同一属性以及具有可替代性的商品集合,商品集合通过经济活动集合而逐步整合企业集合形成经济关系集合,依托不同产业链弥合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等子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分工协作、结构严密、功能强大的康体养生产业体系。
2)康体养生产业发展的根本宗旨是提升人类健康提升人类健康是康体养生产业发展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康体养生产业通过维持人类健康、修复人类健康、促进人类健康3种模式路径持续提升人类健康,这也正是康体养生产业“存在合理性”的内核。
3)康体养生产业外延宽广、体系庞杂 从涉及的产业看,康体养生产业包含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4大产业形态。具体而言,第一产业农业中主要涉及到原生态的天然食品、绿色环保食品、保健食品、药材、医疗用品以及其为工业品所需而提供的各种原材料、农业为人类生息提供的空间环境及气候资源等;第二产业工业主要包含医疗设备及精密仪器制造业、医药用品制造业、医用材料或耗材及包装材料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保健饮品制造业、保健用品制造业、康体养生场所及空间设施建筑业(医院、景区、酒店、度假村、体育健身场所、休闲基地、房地产等)、体育休闲健身用品制造业、化妆品制造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涉及体外诊断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康复护理服务业、医药服务业、健康管理服务业、保健食品服务业、保健饮品服务业、保健用品服务业、餐饮住宿服务业、化妆品服务业、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休闲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养生康复服务业、调理理疗服务业、整形美容业、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健康文化传媒产业、健康及心理咨询业、健康保险业、健康金融业、健康会展服务业、广告传媒业、运输业、物流业等;第四产业信息业中涵盖的有生物及生命科学研发、医疗技术研发、医药研发、医用器械装备、材料、耗材的研发、保健食品、饮品、用品研发、文化创意、健康检测、咨询、评估策划、健康信息传播、健康项目策划(休闲旅游项目、体育健身项目等)。
4.3康体养生产业的狭义概念综上可知,从4次产业划分的视角,广义的康体养生产业涉及到第一到第四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全产业体系,包含了与健康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产业。但狭义的康体养生产业应该仅仅包括与健康直接相关的产业(主要涉及到制造业和服务业),排除与健康间接相关的产业。
依据康体养生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可以将广义的康体养生产业划分为医疗性产业和非医疗产业。但狭义的康体养生产业应仅指非医疗产业,而应将医疗产业排除在外。其判断依据如下:
1)从康体养生消费者的消费导向看,更多倾向于预防与保健领域,而非治疗领域。这不仅反映出人们健康观念的巨大转变和理性回归,同时也映射出医学模式已由“疾病医学”(单纯疾病治疗模式)向“健康医学”(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的转变。由“疾病产业”(传统医疗产业)向“保健产业”(新型非医疗产业)转型,这代表了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2)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康体养生产业应属健康产业的后端产业[19]。因此,狭义的康体养生产业应归属于非医疗健康产业的范畴。这是因为,康体养生产业重在维持健康和促进健康,属于“保健产业”这一新兴健康产业范畴。
综合分析可知:狭义的康体养生产业仅指非医疗的健康产业,也仅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2大产业。因此本研究将狭义的康体养生产业概念界定为:是指以维持和促进健康为根本宗旨,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与健康直接相关的具有同一属性的产品和劳务而形成的涉及制造业和服务业2大产业的产业体系。
由此,狭义康体养生产业的外延具体有:第二产业工业中主要包含保健食品制造业、保健饮品制造业、保健用品制造业、康体养生场所及空间设施建筑业(景区、酒店、度假村、体育健身场所、休闲基地、房地产等)、体育休闲健身用品制造业、化妆品制造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涉及健康管理服务业、保健食品服务业、保健饮品服务业、保健用品服务业、餐饮住宿服务业、化妆品服务业、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休闲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养生康复服务业、调理理疗服务业、整形美容业、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健康文化传媒产业、健康及心理咨询业、健康保险业、健康金融业、健康会展服务业、广告传媒业、运输业、物流业等。
“康体”、“养生”、“康体养生产业”不仅是宽泛性的概念,同时也是发展型的概念。随着时代变迁,其外延逐步增大,而使人们对其概念的认知各持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研究认为:“康体”和“养生”都属于社会文化活动,这是两者的基本共性,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价值诉求不同和外延大小有异。“康体养生”和“康体养生产业”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与狭义的重大区别也在于外延大小的不同。面对国家及省市相继出台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可谓如沐春风、势如破竹。康体养生产业属于大健康产业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界发展出现了“边界模糊”的“产业融合”现象,这为我们认知康体养生产业增加了迷惑性和挑战性,但同时这也说明康体养生产业与时俱进,外延将不断扩充。望业界同仁高度重视此现象,为康体养生产业的后续统计工作未雨绸缪。
[1] 周智娟.怀化市高等学校体育教师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2.
[2] 冯斐.崆峒山养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3] 王燕.国内外养生旅游基础理论的比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3):109-110.
[4] 刘占文,马列光.中医养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 庄子[M].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6.
[6] 荀子[M].安小兰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7] 黄中平.《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8] 季梦菁.苏州市吴中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
[9] 张金丽.道教生态伦理和养生理论在康复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10] 幸岭.云南省康体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102-107.
[11] 孙德斌.宁波市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1.
[12] 李然然.健康产业园区规划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13] Grossman M. The Demand for Health: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NBER,1992.
[14] 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从文献研究看健康产业的概念与分类[J].浙江经济,2013(16):32-34.
[15] 李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
[16]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17]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8] 王述英,白雪洁,杜传中.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9] 胡琳琳,刘远立,李蔚东.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19-26.
The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FENG Shao-bing1, XIANG Yu-hong2, BA Yi-ming1, LEI Bang-qi1, GAN Xiao-chuan3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Guiyang 550025, Guizhou China;2.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The Sports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4, Guizhou China)
This study determined a definition to "Body health","Nourishing Of Life"," Nourishing Of Body-Life","Nourishing Of Body-Life Industry" for research purposes using "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Nourishing Of Body-Life"、"Nourishing Of Body-Life Industry" two concepts have broad and narrow sense, the core difference lies in "different extens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this study enumerated the two extension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form according to the "Nourishing Of Body-Life Industry" generalized and narrow concept, We hope to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study.
body health; nourishing of life; nourishing of body-life; nourishing of body-life industry
G80-054
A
1004 - 7662(2016 )11- 0038- 06
2016-10-08
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贵州省康体养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黔科合R字[2015]2018-1)。通信作者:向于宏。
冯少兵,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