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涛 (中国文字博物馆 455000)
刘红梅 (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 455000)
河南书法艺术现状及成因分析
杨涛(中国文字博物馆455000)
刘红梅(河南省豫北水利勘测设计院455000)
近三十年来,河南省书法创作在全国性的书法大展上大放异彩,成为公认的“书法大省”。分析河南省地域性书法成长的足迹,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提供借鉴。
河南书法;现状及成因
河南书法艺术的崛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发展至今。河南地域性书法艺术的崛起,有其深刻的原因,了解和分析河南书法创作崛起的因素,对促进中国书法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中国书法发展的地域性差异是存在的,我们以兰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的获奖情况为例,统计河南区域的获奖情况,列表如下:
表1:兰亭奖河南区域获奖情况1
表2:全国奖河南区域获奖情况2
以上图表,陈列了从2002年到2013年共七次全国性的书法展览,从河南的区域角度来看,其特点如下:第一, 河南占据第一集团时间长。七次全国性展览(包含了四次兰亭奖、三次全国展)时间跨度超过十年,河南书法创作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前列;第二,河南获奖书法作品数量多。从统计的四届兰亭奖中,河南获奖32个,提名26个,总计58个,占全国总量24.5%,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第三,河南书法创作水平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毋庸置疑,河南书法创作水平高、实力强,那究竟是什么因素让河南这个中原省份成为全国公认的“书法大省”呢?
河南书法艺术在当代中国书坛,乃至于整个中国书法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历史过程中河南书法艺术的沉淀
河南书法的繁盛,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找寻。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到河南书法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第一,河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河南安阳殷墟揭示了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殷墟发现甲骨10余万片,将近5000字,成为甲骨文书法发展的最初动力;金文资源方面,1939年在安阳出土的殷商时期的司母戊鼎,内铸“司母戊”三字,西周时期的《大盂鼎》有291字,《毛公鼎》有499字;在碑刻文字方面,河南境内同样丰富,小篆《袁安碑》、隶书《孙庙碑》《李孟初碑》、楷书《元怀墓志》、草书《升仙太子碑》等。总之,河南地域内的考古痕迹记载了中国书法各个历史阶段,正如石嵩瑜评价河南在中国书法中的历史地位:“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龙门魏碑,举世瞩目;从古到今,碑刻书法极为丰富,真草隶篆,千姿百态;数量之多,居全国之首”3。
第二,从历代的书法名家中,河南书坛巨匠名贯千秋,远到秦代李斯,近到明末清初王铎,可谓书家荟萃。“书法大家,代代相传,影响深远,诸如小篆之祖李斯,隶书巨匠蔡邕,楷书之祖钟繇,北朝书圣郑道昭,书论家庚肩吾,唐代褚遂良、孙过庭,明清时期的王铎等。”4由此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河南书法艺术之所以繁盛,其根本在于历史过程中艺术的沉淀。
(二)河南省书协的努力
1980年5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成立,随即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书法家,如费新我、沙曼翁、王学仲、吴丈蜀、苏白等来河南讲学,为新时期河南书法艺术人才的集聚奠定了基础。1982年和1983年召开了河南省第一和第二届“书学研讨会”,让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同步,培养全面的书法人才。1984年,举办了首届“中原书法大赛”,1988年,省书协举办了“第二届中原书法大赛”并在1989年举办的“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中,成绩排名全国之首。河南书协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使河南书法艺术走向繁盛。
(三)书法展览的频繁
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书法艺术的交流、研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国性的书法大展以及书法大赛对推进书法艺术的前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不同地域举办的全国性书法大展(大赛)也反映了该区域的书法艺术活跃程度。笔者根据广西书法网提供的数据,查询2013至2015年举办的全国性书法展,列表如下:
表3:2013—2015年全国书法展览情况
由此可见,在河南,全国性的书法大展(大赛),地域性的各种书展活动举办得相对频繁,书法艺术的交流活动为河南书法的繁盛提供了驱动力,也成为河南书法强盛的原因之一。
河南书法家得益于河南地域浓厚的文化氛围,回归传统人文精神,深入专研体会,做到书法艺术的“学进去”;如今,河南区域各种展览、赛事不断,使得书法艺术不断交融、发展,做到书法艺术的“走出来”。“学进去、走出来”成为河南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根本。
注释:
1.数据来源于《第二、三、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集》.
2.数据来源于《全国第八、九、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作品集》.
3.石嵩瑜,翟伟宇.略论古代河南书法艺术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J].天中学刊,1997(6):42.
4.石嵩瑜,翟伟宇.略论古代河南书法艺术及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J].天中学刊,19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