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程标准注重能力考查

2016-11-30 11:00徐淑章���オ�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太湖流域制约机械化

徐淑章 �� �オ�

2015年浙江省衢州市《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第21题从一些独到的角度给人以启迪。这道题是这样的: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看,A地区位于。B地区所在国与我国共同濒临洋,该地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是。(3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景观②对应的地区是(填字母A或B),并分析制约该地区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3分)

(3)请列表比较A、B两地区人们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4分)

对此,我认为该试题对我们平时教学和命题有如下启示:

1.注重能力的考查。

一是启示我们平时要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如第(1)题中,要求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看,回答A区域处在何处。这“地理区域”就是题眼。对此,只能回答“南方地区”,而不能答成“长江下游”或“太湖流域”或“我国的东南部”等。

二是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本题要根据图中的“北回归线” “长江”或从经度的度数和排序可知该地图所指的是北半球,因而知道A、B两地共同濒临太平洋。图中的收割机代表此地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三是注意对学生对比能力的培养。比较是学习历史或地理的常用方法。第(2)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景观②对应的地区是(填字母A或B)”,需要将两幅景观图进行对比,并根据后一小问“制约该地区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的信息才能断定对应的地区为A,因为这一小问暗示着A地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再说如果没有对比,美国中部大平原也有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等。

四是注意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第(2)题中的后一小问——“分析制约该地区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要准确回答这一问题,书上找不到现成的表述或答案,这就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美国适合采用机械化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是什么?这就容易从“气候”和“水文”的角度想到美国中部大平原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河网稀疏。因此,就容易想到我国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因而河湖众多,河网密布,且泥土黏性重等因素制约农业机械化生产。而地处平原虽是自然因素,但非题中之意,不是制约的因素。

这里也启示我们平时教学要注意中外对比,重视学科的综合性。

2.命题依据是课标而非某版本教科书。

如前所述,对于第(2)题中的后一小问书中找不到现成的表述或答案。那么,书中没有表述是否就不能答题呢?显然不是。因为《浙江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命题要求”部分明文规定:“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而不是依据某一版本的教科书。”《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目标“1—4—2”是这样表述的:“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而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浙江省教学实际制订而成的“考试目标”第6条、第7条、第9条分别表述“描述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一试题或设问的命制是依据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命题者不是“任性”而为的。

3.平时教学要依标施教,举一反三。

其实《历史与社会》(七下)教科书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已分别讲述了“红松之乡”“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北京”。照理说,本课所涉及的“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知识内容属第二课“南方地区”,师生对一个“区域”的描述已有相当的基础了,也就是说,当学习“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时,就应该通过知识的迁移方法,知道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水文”“土壤”等方面描述,“太湖流域”气候和水文特征虽书中没有明确提到,但在上课时却能被补充到。这就告诉我们平时教学应依标施教,而不是照本宣科,不应过于关注知识的本身,而忽视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对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考试题是经过多位学科专家和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共同打磨而成的。每一道中考试题多少都会对我们有启发,但此题对我的启示尤为深刻,它强调依标施教和命题,注重能力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

猜你喜欢
太湖流域制约机械化
太湖流域低污染水处理技术研究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太湖流域LUCC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中国拟再投千亿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