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册传奇

2016-11-30 01:15王晋苏
收藏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登基皇权皇帝

王晋苏

那些五彩缤纷的服饰,夺目璀璨的珠宝首饰,还有层出不穷、各种香艳的化妆品,早已不是爱美的女性专有的时尚了。纵观时尚T台,饱览影视艺术,当今时代的男性在穿着打扮、护肤美容方面也一点不输给女性。不仅如此,那些教人如何化妆、怎样造型的老师也以男性居多,他们频频亮相出现在各大时尚类专题节目,引得爱美的女性总是不停拨弄手中的遥控器,奔走于各大秀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追得上他们引领的时尚脚步。

对于当下这些所谓的时尚,也许有人摇头,也许有人沉默,不过无论怎样都不重要,我们也大可不必用“存在即是合理”这样的言语来宽慰我们的无奈。当我们回过头看看历史才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上中国男性引领的时尚界的风潮,竟然一点都不输给今天。

就拿佩戴首饰来说,男性佩戴首饰,中国古已有之。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礼记·玉藻》中记载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玉在古代被赋予了许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古人认为“君子于玉比德焉”,是说君子以玉象征自己高洁的德行。所以中国古代男子历来就以佩玉为美,或者说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品格。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雅士的衣服上系着玉。王室贵族就连死后还要穿上金缕玉衣。

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那首《春望》中有这样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代男子留长发,这本来就已经是很爱美的表现了,而且还要把头发束于头顶用簪子别住。虽然杜甫的诗总是那么的忧国忧民,不过以诗人的身份和他当时的收入来判断,杜甫使用的簪子,一定是用玉制的吧!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在构思了一个那么庞杂、令后世反复研究玩味的故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体力和脑力消耗极大的写作过程里,曹老也不忘给他偏爱的贾公子随身配上一块“通灵宝玉”。

从古至今,玉和美好就这样一直捆绑在一起,玉也被比喻成圣洁、完美之极的事物。佩玉者自然就成了无比高尚的人,因为他们已获得了如玉一般的道德品质,都是翩翩君子。

在今天的时尚概念里,玉同样也保留着传统的含义,它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蕴,优雅含蓄的东方韵味,成为很多雅士们追捧的饰物。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玉石还被证实能产生静电效应,使人体发出谐振,它含有的许多微量元素,也可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从而醒脑提神,消炎解毒,具有保健作用。

古语有言:君子佩玉,小人藏刀,凡人藏钱。既然玉有这么多好处,而且人人争做君子,这样看来,玉被人们追捧自然不会出现什么疑问吧!可是,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皇帝,他不用追捧,也能够轻松拥有别人得不到的玉,可是这对于他来说并没有给他交到什么好运,不仅如此,一个朝代也因这个皇帝和他的玉走入了尾声。奇怪吗?故事就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说起。

王朝的没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唐朝开始走向没落。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以及连年的战乱,使得历经盛世的唐朝逐渐走向没落衰败。

公元904年八月的一天,当时身为皇帝的唐昭宗,突然被害身亡。皇帝死了,而且是被人害死的,一时间唐朝宫廷上下突然间变得慌乱不知所措。然而,就在这慌乱之下,唐昭宗的儿子突然继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登上皇帝宝座的这个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唐哀帝李,年仅14岁、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虽然说藩镇势力的步步紧逼使得唐朝一再没落,皇权的势力也一降再降,然而唐朝毕竟没有灭国,身为一国之君,唐昭宗的死和唐哀帝的继位并不正常,在旁观者的眼里似乎是如此的离奇慌乱。那么,这没落的唐朝宫廷内部,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据说,唐哀帝即位当天,皇宫里并没有任何喜庆的讯息,反而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在中国,皇帝登基即位,那是举国欢庆的大喜事,唐哀帝即位却如此的悲惨。这显然不是他个人能够控制的了的,而且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也许他并不想登上这个皇位。即位当天,皇宫里所有的皇亲国戚、宫女嫔妃和大臣们都在为唐昭宗的惨死而感到悲伤,但却没有人敢哭出声来,压抑和悲愤似乎填充在每个人的胸腔里。新皇帝的登基仪式就在这哀怨笼罩下举行着。

自古皇帝登基时都会进行祭天、祭祖仪式,并由颁布册文用以祭祀告天。虽然唐哀帝的登基看起来仓促而且反常,但所有的仪式也都按照宫廷旧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毕竟唐朝作为一个朝代还健在,皇帝也依然是天子。在登基仪式上的一套玉册,就是唐朝皇帝即位时最重要的物件之一。

玉册是由十枚狭长的玉片组成,每片玉洁白温润,上面镌刻着皇帝祭天的册文,表示天子受命于天。十枚玉片如书简一般串联在一起,把高高在上的皇权衬托得更为神圣。玉册上刻有册文,可以说是唐哀帝李登基时的一个凭证。

然而,就是这种看似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皇权,却有着难以言说的隐情。唐哀帝即位后,并没有能够改变唐朝的衰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此时的皇权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了。而且,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哀帝即位后,仍然延用唐昭宗所用的“天佑”作为年号。

唐昭宗被杀,到哀帝突然继位,宫廷中这种种的不正常,显然是有人在幕后操控着这个没落的王朝。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疑云的破解

在疑云和恐怖的重重笼罩下,唐朝早已无力回天,公元907年朱全忠篡权建立后梁,结束了唐朝的历史。就在朱全忠建立后梁的第二年,登基不久的唐哀帝也被杀害。原来连杀两个皇帝的幕后真凶,就是朱全忠本人。这朱全忠到底是什么来历呢?说起朱全忠和唐朝皇室的渊源,还得从唐中期以后的乱世说起。

唐中期以来由于统治的腐败,藩镇割据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义不断,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此时的朱全忠就混迹于各种旗号的农民起义大军中,并在起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羽翼也渐渐开始丰满。然而,暗藏野心的朱全忠却没有坚持起义路线,突然投靠了唐朝。这并不是朱全忠顿悟后弃暗投明做出的人生抉择,而是他野心的继续。朱全忠继续在朝廷中发展着自己的势力,渐渐他的身边党羽成群,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也逐渐占据了上风,到后来,就连皇帝都几乎成了朱全忠手下的傀儡。

朱全忠的野心在急速膨胀着,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上皇帝宝座。从唐昭宗被杀,哀帝即位慌乱登基,所有这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事件,其实就都是朱全忠幕后操纵的。

虽然唐朝自中期以后,统治腐败战乱不断,唐朝的没落难以无法挽回,但是加速唐朝灭亡,使唐朝遭遇灭顶之灾的背后,正是朱全忠称王的野心。那么,既然唐哀帝的即位由朱全忠一手操控,而且那时的唐哀帝根本不是朱全忠的对手,可为什么朱全忠最终还要置他于死地呢?

为了瓦解唐朝的势力,达到称王的目的,朱全忠杀死唐昭宗后,并没有立即称王,而是立即策划新皇帝继位来掩饰自己。哀帝登基时的慌乱,以及宫廷中弥漫着的恐怖气息,可以看得出朱全忠使用手段的毒辣和残忍,匆忙即位的哀帝在无奈中自然就成了朱全忠的傀儡。唐朝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在朱全忠的股掌之中了。

此时的朱全忠,占据着唐朝势力核心,完全一副“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势。朱全忠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四处征战,终于在没落的唐朝之上建立了后梁。至此,从盛世一路走来的唐朝大势已去,朱全忠也仿佛欣欣然接受了自己改朝换代的历史功绩,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称王后的朱全忠很快便杀死唐哀帝。如果非得探究他杀掉一个傀儡皇帝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可能只有一个,本性。

从登基到被害,唐哀帝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做了三年的皇帝,从14岁到17岁,一个年轻人似乎还没有认清周围的这个世界,他的生命就在这突然袭来的大起大落中被淹没了。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往往充斥着战乱,血腥。唐朝的灭亡除了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外,宫廷中那些失去势力的贵族,同样也变成了刀俎下的鱼肉,令人感慨。朱全忠的不可一世,唐昭宗的惶然离世,唐哀帝的哀婉命运,还有他登基时难以掩饰的无奈,那些中规中矩礼制下的祭天,祭祖,还有象征皇位的玉册,都湮没在历史中。那时所经历过的喧嚣、杀戮也早已沉寂。

历史的见证

1990年,在河南洛阳城宫城遗址发掘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地从遗址废墟中发现十枚玉片,清理完玉片上的泥土,当温润洁白的玉展露在人们眼前时,那段飘逝的历史似乎瞬间清晰起来,令人兴奋的是,还有玉片上断断续续的文字,它们记载着的,正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即位时的册文。

然而,印象中唐朝的国都是长安,可为什么唐朝皇帝即位的玉册会出现在洛阳城遗址呢?

原来,历史上唐朝在经历过盛世之后,为了躲避沉积在都城长安的内忧外患,唐昭宗时,唐朝都城被迫从长安迁到洛阳。然而,迁都后不久,唐昭宗被奸臣杀害,年仅14岁的唐哀帝李即位,唐哀帝即位时,应该就是在洛阳城的宫城中。因此,这套玉册的发现,也成为唐朝后期迁都洛阳的一个实物凭证。

那些传唱于耳边的传奇故事,还有那些记载于史料的历史,在玉册出土的刹那似乎变得真实,触手可及,唐哀帝即位玉册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唐朝衰亡提供了真实的历史凭证,而且这一玉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皇帝的即位册文,非常珍贵。

自古以来,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各种礼仪和制度推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作为皇权确立的一个标志,皇帝即位时的玉册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古代,玉册作为皇帝登基时告知天下的凭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

册文,也叫策文,是皇帝祭天时所用的文书,也叫天书玉册,是天子受命于天的瑞征。在皇帝登基当天,要祭祀告天,并颁布册文,象征皇权授命于天,至高无上。中国古代皇帝即位,需要有册文对即位一事加以确认。这种镌刻册文的玉册,就相当于皇帝即位时的一个凭证,也可以说就是任命书。皇帝受到天的册封,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天子,凌驾于万人之上。

中国古代皇帝登基即位,往往被认为是神明的旨意,在汉字最早的形态甲骨文中,就可以找到许多帝王在祭祀等活动前的占卜记载,其中有许多就是关于王位更替的记录,这就是册文的雏形。

到了商周时期,当时的礼法规定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一列鼎制度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社会等级森严,帝王贵族的封禅继位时,不仅有相应等级的青铜礼器,还会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这些象征身份的青铜重器,就成为当时帝王册文的一种重要载体。

秦汉魏晋以后,皇帝即位,开始逐渐使用玉制的册书颁布册文,这就是玉册。玉,往往被视为君子的化身,用洁白莹润的玉,雕琢成玉册,并在上面镌刻册文祭祀告天,使得帝王的登基即位仪式更为庄严神圣。与玉册配套的,还有皇帝的玉玺。

玉册是将玉制成的如竹简一般的条状,几枚玉片串联在一起,上面镌刻册文。唐哀帝即位玉册,就是当时皇帝登基使用玉册的实物例证。

唐宋时期,玉册不仅用来记录皇帝即位时所用的册文,而且皇帝封禅祭祀等大典也都会用到玉册。在台北故宫就收藏有一件唐玄宗玉册和一件宋真宗玉册,这两件玉册就是当时皇帝祭祀封禅泰山神使用的。

到了清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达到顶峰,册立亲王等都要使用金册,清朝使用金册颁布皇帝册文,用以显示皇权的尊贵。与金册配套的,还有金印,而且就连皇太后、皇后以及贵妃的册封也要用到金册。

清朝使用金册也不仅限于宫廷内部,当时清朝册封西藏班禅、达赖喇嘛时,颁布的册文也都铸刻在金册上。今天我们在故宫博物院能够看到当年这些金册,它们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清朝皇权的尊贵和鼎盛。

帝王册文的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而唐哀帝即位玉册,就是唐朝晚期历史最好的实物见证。册文的载体在变,而它本身象征皇权的含义不变,即使在没落的唐朝,对于帝王尊严几乎扫地的唐哀帝来说,它的登基仪式也要有一组玉册。

世人对玉的追捧,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果当年的唐哀帝能够感知到玉中蕴含的君子之气,不知又作何感慨呢?看来,玉本无言,是因为它的稀有才被人追捧,也因他的珍贵成为帝王册文的载体。而人的命运却无法因有玉或者没玉而改变。

唐哀帝即位玉册与其说是皇权的象征,不如说是他悲惨命运的见证。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所有战乱无非是改朝换代,或是权力之争的工具,但却都毫无例外地带给人们疾苦,其中可能是平民百姓,也可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这几枚残存的玉册碎片,在为我们提供解读历史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沉思和警示。

历史也许并非如故事中所讲这样,那些飘散远逝的是是非非并没有一一记录在史册中,或许我们只能臆想其中的片段,做一些主观的拼接,这也是历史的无奈。

也许有人会说,相对于精美的配饰,唐哀帝的玉册根本无法破解时尚的风情。然而对于玉本身来讲,一边是皇权,一边是时尚,却在那无法调和的年代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没错,历史就是这样,一组玉册和它主人的故事就是这样。

(责编:高功)

猜你喜欢
登基皇权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皇帝怎么吃
国王的逻辑
西夏佛教图像中的皇权意识
县以下代表皇权的人员?——胡恒《皇权不下县?》读后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