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强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手术方式在肺癌患者中的手术效果。方法 60例实施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 根据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 每组30例。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良手术方式, 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开胸术。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开胸所用时间及开胸时出血量情况, 观察两组术后引流液情况、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发热及术后上肢活动受限等)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手术组开胸所用时间少于传统手术组开胸所用时间, 改良手术组开胸时出血量低于传统手术组开胸时出血量, 改良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为(212±35)ml;住院时间为(11.5±2.4)d;疼痛评分为(3.04±1.25)分。传统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为(389±41)ml;住院时间为(15.6±3.1)d;疼痛评分为(5.27±1.54)分。改良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7%)低于传统手术组(23.3%)(P<0.05)。结论 改良手术切口及入路在肺癌中有较好治疗效果, 术中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 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优于传统开胸术。
【关键词】 肺癌手术;传统开胸术;改良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84
手术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手术方式的选择与医疗科技水平发展有关, 目前的微创手术在大医院广泛开展, 但在基层医院由于技术水平和设备的限制, 传统手术方式仍是重要选择[1]。但是可以采用改良手术方式来降低手术对患者的创伤[2]。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 观察改良手术方式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60例肺癌患者, 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证实, 均符合手术治疗, 患者均同意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不能耐受手术或麻醉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影响手术和麻醉的慢性疾病患者[3]。上述患者根据选择手术方式不同而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 每组30例。改良手术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52.1±6.1)岁;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分别为17例和13例。传统手术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平均年龄(51.8±5.7)岁;周围型肺癌和中央型肺癌分别为19例和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传统手术组患者在麻醉成功后实施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选择合适切口(肿瘤病灶在上肺侧时取第5肋间切口、肿瘤病灶在下肺侧时取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 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术后观察胸腔情况(是否有出血存在、是否漏气等), 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做好术后处理。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良手术方式实施手术, 麻醉成功后, 在腋后线中下1/3处和第5肋间交界处取切口(长约10~15 cm), 钝性分离胸大肌和背阔肌形成的三角间隙组织直到第5肋上缘肋间肌, 在此处切口进行胸腔, 实施手术操作, 术后观察胸腔情况(是否有出血存在、是否漏气等), 放置引流管, 缝合切口, 做好术后处理[4]。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开胸时所用时间、开胸时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液情况、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的情况, 术后疼痛程度评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定[5]。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开胸所用时间、开胸时出血量、切口长度比较 改良手术组开胸时间为(19.3±3.4)min;开胸时出血量为(34.5±9.6)ml;切口长度为(16.9±3.1)cm。传统手术组开胸时间为(27.6±4.1)min;开胸时出血量为(78.5±10.4)ml;切口长度为(25.6±4.7)cm;改良手术组开胸所用时间少于传统手术组开胸所用时间, 改良手术组开胸时出血量低于传统手术组开胸时出血量, 改良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传统手术组手术切口长度,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改良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为(212±35)ml;住院时间为(11.5±2.4)d;疼痛评分为(3.04±1.25)分。传统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为(389±41)ml;住院时间为(15.6±3.1)d;疼痛评分为(5.27±1.54)分。改良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少于对传统手术组引流液量, 改良手术组住院时间少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引流液量, 改良手术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术后疼痛评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手术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发热1例、术后上肢活动受限1例)发生率为6.7%;传统手术组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发热3例、术后上肢活动受限4例)发生率23.3%, 改良手术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癌的治疗方式中, 手术治疗是重要而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术后的放疗和化疗效果[6]。肺癌手术的治疗目的是彻底切除癌症病灶, 并清扫可能转移的淋巴结, 尽量保留周围的正常组织。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术中创伤和术后恢复有着密切影响。传统的开胸术治疗肺癌时, 手术切口较长(长约25~30 cm), 在手术过程中会损伤到重要肌群(如前锯肌和背阔肌等), 由于术中对肌肉等组织损伤程度大, 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较高, 同时也影响到患者术后肺功能, 导致术后肺功能严重下降, 同时对上肢肩关节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导致术后上肢活动受限。随着对手术入路的研究深入以及微创外科发展, 临床医师逐渐采用较小创伤的手术入路实施手术治疗, 目的是减少术中创伤, 减少术后并发症, 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7-9]。
本文中, 改良手术组选择手术入路和手术切口长度均与传统手术组不同, 改良手术组选择了较小切口实施手术(记录结果显示, 改良手术组切口长度短于传统手术组)。由于改良手术组手术切口小, 入路中避开了对重要肌群的损伤, 从胸大肌和背阔肌间隙入路, 所以减少了对肌肉损伤, 结果显示改良手术组患者开胸所用时间和开胸出血量均低于传统手术组, 说明采用此种改良手术方式更利于入路实施手术, 同时也减少了对患者手术创伤[10]。术后, 改良手术组引流量低于传统手术组, 改良手术组住院时间低于传统手术组, 改良手术组疼痛程度也低于传统手术组, 改良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低于传统手术组, 上述结果说明, 改良手术方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改良手术切口及入路在肺癌中有较好治疗效果, 术中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 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优于传统开胸术。
参考文献
[1] 张树明. 肺癌手术中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的临床体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5):43-44.
[2] 靳智勇, 高旭东, 特木热, 等.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比较. 医学研究杂志, 2015, 8(3):60-63.
[3] 苏建华, 喻鹏铭, 周渝斌, 等. 影响肺癌手术住院费用和快速康复的临床因素分析. 中国肺癌杂志, 2014, 17(7):536-540.
[4] 王蓉, 高德伟, 龚卫琴, 等. 改良POSSUM评分在预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手术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肺癌杂志, 2014, 17(9): 669-673.
[5] 刘大鹏, 任宏, 韩钥, 等.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肺癌手术42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 11(16):1508.
[6] 张为迪, 宋平平, 刘希斌, 等. 改良前外侧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肺癌杂志, 2006, 9(5):471-472.
[7] 吕定量, 万海军, 邱燕军. 不同手术方式在肺癌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12(11):1486-1488.
[8] 支修益, 陈东红.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现状和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 6(3):298-305.
[9] 周彩虹, 张力建, 杨剑, 等. 1297例肺癌手术分级的回顾性调查研究. 中国肿瘤, 2012, 12(8):597-600.
[10] 吴清泉, 赵铭, 陈其友, 等. 手术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6(7):1032-1035.
[收稿日期: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