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升
【摘 要】《水浒传》对酒的描写,展示了宋元时代的酒俗特征。小说对酒品以及饮酒礼俗规范进行了较为真实的描写。《水浒传》描写酒俗是为了塑造人物服务,它的目的在于为揭示梁山好汉好酒不好色、一分酒一分本事、以酒见人性等性格特征。
【关键词】酒;礼仪;梁山;好汉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88-01
《水浒传》通过对饮酒场面、所饮酒品以及饮酒风尚的描写客观地反映了以梁山英雄为代表的宋元时期市井百姓的酒俗文化。
酒在我国历史上,应该说既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又是我们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饮用品。文学和酒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就有《酒诰》。《诗经》里面和酒有关的篇什也很多,如《宾之初筵》、《丰年》等。到了后代的诗歌中,以酒为题材的诗歌更是浩如烟海。小说这种文体出现以后,其内容也经常写到酒,尤其是《水浒传》几乎是处处有酒,时时有酒。
《水浒传》里以黄酒居多,大部分是属于发酵酒,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种,度数很低的白酒。智取生辰纲时,白日鼠白胜挑的酒即是此类。第二种是市面上常见的酒,这种酒英雄们在任何酒店里都能喝得到。第三种是少见的好酒,如武松所喝的三碗不过岗,浔阳楼宋江喝的蓝桥风月均属此类。再就是御酒,第一次诏安时,朝廷带来一批御酒,阮小七一个人就喝下去好几瓶,可见御酒既好喝,度数又不高。
喝酒时,还有一些必要的礼仪,在中国讲究尊重长者,并且主客有别,在酒桌上座位安排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是尊者、长者坐上席,辈分低、地位低、年纪小者,坐下席并且负责给长者倒酒敬酒布菜。
酒店酒具下酒菜。小说里面写了很多酒店,大酒店像樊楼、潘家酒楼、浔阳楼、狮子楼等,樊楼是宋朝东京汴梁一个非常有名的酒楼,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写到它。
酒具,根据酒店的不同而有异,大酒店多是用杯、角,属于比较高档的。普通小酒店一般是用碗。
酒菜分三种,一种是荤菜。《水浒传》中的荤菜以这几种为主:牛肉、鹅肉、鸡肉、羊肉、猪肉,其中最少的就是猪肉,最多的是牛肉。第二类菜就是素菜。但小说里面从不具体写明是黄瓜还是茄子,萝卜土豆等,只是笼统地说各种果蔬,也即包括水果和各种蔬菜。第三类,叫按酒。因为文中并未明确描写,所以很难说清按酒到底是什么菜品,但通过推理无非是一些腌黄瓜、煮花生米之类的下酒凉菜。
酒的描写在《水浒传》中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存在的。
《水浒传》里梁山英雄们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好酒不好色,他们往往酒量大得很,甚至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鲁智深就是一个典型。武松与鲁智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见到美酒连山上有虎的官文告示也置若罔闻;罪打蒋门神时更是一路征尘一路酒,狂饮不止。
在古代人心目中酒和女色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一些俗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酒是色媒人”的说法,但是《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酒,但不好色。鲁智深在渭州解救金氏父女,并非是贪欲女色而是为了正义而抱打不平。武松亦然,虽好饮酒但是面对潘金莲的勾引,毫不动心,心中有大义。
第二个特点则是一分酒量一分本事。《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给我们的感觉是喝酒不但不误事相反还能增长本领。鲁智深在桃花庄的时候,曾说过“洒家喝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气力。”这句话道出了梁山英雄的共同心声。
武松正是借助十八碗酒的酒力才能徒手搏虎并致其死地。武松罪打蒋门神更是充满戏剧性,临战之前,施恩怕武松饮酒误事,劝其少饮,武松道:“你怕我喝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于是施恩就相信了武松,带着酒,确保武松一路征尘一路酒。按照小说所写,从他出发地到快活林,十几里路,有十好几家酒店,按照约定他每到一个酒店都要喝上三碗酒再走,这样算下来大概喝了四十碗左右,接下来就很轻松地把蒋门神战胜了。
第三个特点是通过酒性看人性。小说所写每个英雄在他酒后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不尽相同,我们通过他们酒后所作所为对其性格特征就会有更为明了,概括起来讲大体是这样的:鲁智深豪放,武松自负,李逵粗鲁,宋江压抑。
鲁智深豪放。无酒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非常潇洒的人,任性不拘小节。小说在写他在五台山上时,若是困了就倒在禅床上歪斜着身子鼾声如雷从来不顾及他人感受;酒后就更加洒脱豪放,两次使酒任性“撒酒疯”便是显证。
武松自负,自从打完老虎之后,他凡事就要提景阳冈打得大虫便是我,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宋江的压抑,酒后更加明显,正因如此才借着酒劲在浔阳楼上题下反诗。
《水浒传》和一般小说对酒的描写是有明显区别的,它并非专意于真实细致地描写宋元时期的酒俗,而是看到了酒和英雄行为气质之间具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才特别关注于酒,并对其作了粗略勾勒,但无论如何它为我们研究宋元时期的民间酒俗文化,确实提供了大量富有价值的鲜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