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扬
【摘 要】民间文艺团体主要活跃于基层组织,且以农村为主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目前看来仍占多数。各县、乡中往往具有数十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这些团体往往根据地方的特色有着自己团体的“看家本领”,能通过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在专业剧团难以满足需求的同时,起着非常重要的阵地作用。
【关键词】民间;文艺团体;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85-01
如今,这些文艺团体的生存与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民间的文艺团体绝大多数是业余的,拥有专业性质的极少,每一个团体都有着各个年龄段的业余演员,这些团体的演出形式多样,大多数都是以民间艺术为主。这些团体的成员活动自由灵活,大部分的成员是农忙时分散务农,农闲时就组团演出。这些文艺团队常常游走于乡村和社团之间,是农村基层群众自娱自乐,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这些特殊的成员结构使得这些民间文艺团体的演职人员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创作新剧目,这样的创新能够尽其所能地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
一、演出形式与内容要积极创新
在演出内容与形式上要与时俱进,从而争取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被年轻一代摒弃。由于这些民间文艺团体的成员大多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是缘于共同的爱好才走到一起。因而当他们站在台上演出时,比专业演员更容易和观众拉近距离,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为了让这些传统文艺队伍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就必须让他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创造、表演出更优秀、更大众化的文艺作品。因而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比如:开通QQ群、微信、博客等让大家及时了解团队的动态。
二、民间团体要加强自身管理
规范文艺团队建设,提供丰富多彩、品质优良的文艺节目,加强演员的专业水平建设是当前文化队伍建设的十分必要的课题。因此,业余文艺团体要尤为注重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层面地对演员及其他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在多数民间文艺团体中,会对演员的日常训练相应提出一些演奏要求,如音准、节奏的准确性,改变坐姿、神态的陋习等,还会根据业余演员的理解能力,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音来提出要求,避免过多使用专业名词。在每一次的训练过程中更是稳中求进,按照演员的实际问题,要及时了解情况,适当进行整改,确保训练工作的有序开展,民间团队要注重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虽然这些民间文艺团队往往都带着“业余”两字,但管理方面却不能只追求“业余”水平。而要根据各团体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并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合理分工,服装、道具、乐谱、车辆、通知等各方面都可以安排相关的专人负责。这样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整个团队有条不紊地运作。同时,还要制定一些相应的奖励措施,从而充分地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文化惠民工作的社会普及作用
现在的互联网、电视台每天给老百姓及观众提供了屡见不鲜的各式各样的节目与文化活动,冲击着大众的视听觉神经,让民众应接不暇,无从感知并辨别孰是孰非,那么基层文化馆等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如何真正地使文化惠及民生并有所作为?现今各地政府纷纷解囊,斥巨资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送戏下乡、送文化进家门、办各式的文艺晚会,促进各种文化活动的催生,一时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化现象层出不穷,形式喜人。但不少地方只把它当做任务加以完成,只在乎我做了,不在乎所产生的精神形态及社会效果,不管老百姓喜不喜欢,导致政府耗资购买的“文化产品”惠民,观众却不买账,喜爱的人不多,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文化工作者要从“文化自觉”走向并成就一定高度的“文化自信”,使文化惠民活动真正服务于大众,服务社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在开始讲究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也追求文化生活质量。因此,强化民间文艺团体人员的思想意识,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