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盈 邵小球
人类的审美意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据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研究,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对美的追求,对于自然形象有朴素的审美意识,对于各类飞禽走兽、花卉树木,有了简单的描绘与记录。表现在山洞的墙壁上、岩石上、还有原始陶器上,那时候的花鸟还只是简单的装饰手段和无语言的装饰记录,但还不是花鸟画,只属于一种原始的花鸟艺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是人类艺术中最永恒的主题,自有语言起,人们便没有停止过对自然花鸟的讴歌和赞美。
中国国画历史悠久,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国画不仅代表了一个时期的发展,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随着时代发展,国画经过了传承与创新,演变成了今天这种多技法、多规格、多内容的创作形式,但按传统文化的画科分类,共分为花鸟类、山水类、人物类这三大画科,其中花鸟类与山水类逐渐成为了当今中国绘画的主流。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统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历史悠久,其形象作为绘画形式出现,虽比人物、山水都早,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擅长画花鸟的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画蝉雀,自景始也”。这里指的就是南朝的顾景秀,顾景秀是南北朝时南朝宋画家,供奉于宋武帝至宋孝武帝时期的宫廷中。其以画蝉雀著名于世,据说宋武帝刘裕曾赐驸马都尉何戢蝉雀扇,即为景秀所画。后齐高帝肖道成求扇画,何戢将此扇献给肖道成,并且陆探微等人称赞其画艺“巧绝”。其蝉雀画法工细,意境佳妙,为当时的楷模。顾氏亦能人物、肖像及树竹等,作品流传至唐代有《蝉雀麻纸图》、《宋文帝像》、《王献之竹图》等。据文物鉴定资料记载,当时一些着名的人物画家,也画过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六朝四大家之一的顾恺之也画过花鸟题材的画作,顾恺之的画最为著名的还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同为六朝四大家之一的陆探微也画蝉雀,代表作《蝉雀图》,他其实是属于顾景秀的后辈。在中国画史上,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可惜今已难再见到他的画迹。搜寻史籍,发现有关陆探微的生平活动资料非常少。《历代名画记》中记载:“陆探微,上品上,吴人也。宋明帝时,常在侍从,丹青之妙,最推工者。”这是有关陆探微生平正面书写的唯一记载。我们对陆探微绘画风格的了解可以说全是凭借后人的著述。陆探微没有一幅绘画真迹留存至今,所幸是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还有南朝的陶景真画的《孔雀鹦鹉图》也是惊为天人,可惜这些画迹都已失传。唐代的时候,花鸟画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唐代的时候,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80多人,不少花鸟画家以其精湛的技艺名垂后世,初唐薛稷为画鹤名手,开元、天宝时期,曹霸、韩干、陈闳画马独盛一时,冯绍正画鹰、鸡等甚为精妙,画牛以韩混、戴嵩最为精专。在那时,画家们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花鸟画发展至晚唐时,实际上已存在精工与粗放、斯文与野逸两种风格,这就孕育出五代花鸟画的两大流派。五代时期可以说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很关键的时期了,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就是“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一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而江南的徐熙所代表的一派,则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熙野逸”。徐熙出身于江南豪门,一生未官,郭若虚称他为“江南处士”。沈括说他是“江南布衣”。其性情豪爽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徐熙是江南花鸟画派之祖,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玊堂富贵图》、《石榴图》、《春燕戏花图》。他画花,落笔颇重,只要略施丹粉,骨气过人,生意跃然纸上。徐家后人皆善于画画,时称“江南花鸟,始于徐家”。黄笙是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十七岁时即以画供奉内廷,曾任翰林待诏,主持翰林图画院,又任如京副使,任前后蜀宫廷画师四十余年。其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长期处于宫中的他画风受到很大影响,由于所画多为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风工整富丽,反映了宫廷的欣赏趣味,所以被称为“黄家富贵”。到了宋代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淡墨挥洒,整整斜斜,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内容。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鸦片战争以后,“海上画派”崛起,代表人物有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虚谷等。海派绘画对近百年绘画发展影响较大,现代写意花鸟画大师如齐白石、潘天寿等,均明显受海派艺术的影响。
与在宣纸上传统国画不同的是,我是在陶瓷上作画的,其难度更大,成品率更低。瓷器是我国伟大的发明之一,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与革新,无论是在造型、材质、装饰方面都有了较高的造诣,体现出了我国瓷器的独特风格。陶瓷釉上花鸟装饰有古彩、粉彩、新彩、红绿彩、金银彩、电光彩、墨彩、广彩和刻瓷等品种,从目前来看,釉上花鸟装饰以粉彩和新彩占主导地位。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瓷,始创于清朝,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粉彩花鸟瓷画颜色鲜明,光泽如玉,看上去华贵典雅。
陶瓷花鸟画的价值比国画花鸟丝毫不逊色,清朝的几幅粉彩花鸟画都以极高的价格被拍下。清乾隆三十年的《粉彩镂空开光鱼戏水纹瓶》于2 0 1 2年以一亿九千一百三十六万的高价被拍下,同是乾隆的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更是以折合人民币5.5亿元的高价一举刷新了由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创下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纪录,这一成交价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最高价格。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御用督陶官唐英与其副手在景德镇官窑设计研制出了我国古代制瓷史上设计最精巧、工艺最复杂的三种瓷器样式:套瓶、交泰瓶和转心瓶,并奏请乾隆皇帝御审。其中,工艺最为复杂的正是将几种样式结合的转心套瓶,它分为内瓶和外瓶,内外瓶颈相连,内瓶底部与外瓶内心连接,外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富贵大气,瓶颈上红色“吉”字蕴含吉祥如意,由外部可以看到内瓶绘制的青花图案。虽巧夺天工,但费时、费工、费料,更不易仿制,连乾隆皇帝也觉得其工艺过于复杂,在唐英的奏折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由此可见,经历了天灾、人祸以及战火侵袭而有幸留存下来的转心套瓶,代表的是集历代制瓷艺术与技术精华于一身的艺术结晶,可惜现如今那时的技艺已经濒临失传,很难得再见到那么巧夺天工的花鸟瓷画了。
在现今的信息时代,现代科技推动了文化传播,全球的文明与文化相互冲击,导致文化变得多样。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传统花鸟画所追求的精神内涵、笔墨情趣,以及常见的题材内容,已经难于表达当代人的情怀。全球资源的共享、学科的相互交叉,让人们眼界变得开阔,思维变得豁达,改变了传统规范中的克制、理性、内敛与含蓄的情绪表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奔放、外在的人的天性的自然流露,人们更加向往自由,渴望看到更具前瞻性、学术性,更有想象力、更异样的当代花鸟画作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当代花鸟画家们的创作理念则要更加贴近当代人,关注当代人的思想,价值观以及审美需求,拓展其创作内容。但是不能抛弃传统的优良精华,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眼光要放得更加长远,赋予作品更多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