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盐碱地改良分析

2016-11-30 09:19包春发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盐碱化盐碱地项目区

包春发

(巴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盐碱地改良分析

包春发

(巴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文章通过对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盐碱地分类、成因、分布规律、治理方案等问题的论述,从而确定了合理的盐碱地治理目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盐碱地治理方案。

盐碱地;成因;分布规律;治理方案

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盐碱地改良试点项目区位于巴州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境内,地理位置东经86°39′44″~86°41′17″,北纬41°56′13″~41°57′16″。项目区距离库尔勒市67 km,距离博湖县城约7 km。

博湖县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为棉花、水果等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理想的光热条件,但土壤的盐碱化使作物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充分利用博湖县光热资源,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良利用盐碱地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成为博湖县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项目区地貌单元属霍拉山山前开都河冲积平原地带,地形较为平坦,总的变化趋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程1050~1058 m。加之地势低,地下水位较高,土地盐碱化程度在开都河灌区内较严重,作为博湖县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的灌区,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 盐碱地分类

对项目区的土壤盐碱化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主要针对灌区土壤盐碱化问题,展开野外调查工作,并结合项目区相关土壤资料,进行初步评价,提出综合治理建议。以项目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作为重点工作,基本查明土壤盐碱化分布及与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关系,从水文地质角度论证,降低地下水位,减小无效蒸发量,探讨改良土壤盐碱化的途径。

根据地质勘察及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新疆县级盐碱地改良利用规划工作大纲》补充说明对灌区土壤进行化学成分分类及其盐渍化程度分类(主要根据土壤表层0~0.6 m范围的土易溶盐数据进行分类),评价成果详见表1。

表1 表层土壤盐土分类成果表

2 盐碱地成因

项目区属纯灌溉农业区,经几十年的发展,灌排系统已初具规模,但随着灌区发展,灌排系统的各种问题日益显现。博斯腾湖为开都河流域灌溉排水的容泄区,各方面排水均汇集于此,项目区位于博斯腾湖湖滨区,地势低,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化程度在开都河灌区内较为严重,项目区盐碱化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项目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稀少、蒸发强烈是造成项目区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前提条件,项目区现状盐碱土所具有的表聚性和结壳性等特点,体现了气候因素的强烈作用;②地形地貌影响着土壤母质的分布和地下水的动态,从而决定了盐分的再分配。博斯腾湖为焉耆盆地的最低点,由于受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影响,土壤含盐量呈现随地形由高向低加重的趋势,项目区位于博斯腾湖湖滨区,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严重;③成土母质含有一定盐分,再加上灌区排水系统不健全,田间排水不畅,造成土壤表面积盐无法排走,为土壤盐碱化提供了物质条件;④受博斯腾湖水位影响,加剧了项目区排水不畅程度;⑤目前项目区灌溉大多采用大水漫灌、串灌方式,灌溉定额远大于田间所需水量,水中的矿物质滞留于地表土层中,加之项目区排水沟系年久失修,淤积堵塞严重,重灌轻排,致使地下水位抬升,这是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的直接原因。

3 盐碱地治理做法及经验

博湖县灌区的盐碱地治理历史由来已久,当地群众已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盐碱地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但治理工作仅限于当地群众的自发行为,没有大规模推广开展,建设力度不够,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一般来说,做好盐碱地治理,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畅通排水系统,在做好灌排适宜,控制地下水位的基础上对盐碱地进行治理,可达到良好的效果[1]。具体的排水方式选择上,应依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土壤、水文地质等诸多因素确定。排水方式有水平排水与垂直排水两种方式,水平排水又可分为明沟排水与暗管排水。明沟排水在实际运用中应用较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二十七团,曾运用过暗管排水技术治理盐碱地,在运行初期降低水位快,脱盐效果较好,但运行后期受高额的运行维护费用及清淤、管理困难等因素限制,最终导致实际应用中的不成功,面临废弃的局面。明沟排水和垂直排水,在博湖县盐碱地改良中应用较多,效果显著。因而,在对盐碱地治理的工作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依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法,有效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利用。

4 盐碱地治理目标

盐碱地改良利用达到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规划使灌区范围内水、土、盐满足“两大平衡”:一是“水土平衡”,即通过改良,不但要使灌区的农田得到适时适量的灌溉,还要使地下水位保持一定高度,能够维持周围生态环境不向荒漠化发展;二是“水盐平衡”,即通过改良,力求灌区内不积盐或少积盐,盐随水来,盐随水去。重点要依据盐碱地的分级标准,提出盐碱地分区、分类治理的预期达标指标,制定出治理盐碱地的区域、措施、工程量、投入和管理等实施方案。还要提出盐碱地改良利用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致富及生态环境改良的目标。

5 盐碱地治理方案

对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应依据项目区现状的基础条件,结合水利、农艺、生物、化学等改良措施,对项目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对项目区实施排、灌、平、肥综合改良措施,达到改良试点项目区盐碱地,改造中低产田的目的[2]。排、灌、平、肥综合改良措施,是以水肥为中心,包括林、种、管措施的一个有机整体。根据项目区盐碱土形成原因,对项目区进行分区,提出改良规划。排、灌、平、肥的关系是:排水、平整土地是基础,灌溉是脱盐的动力,培肥是改土的根本和巩固改碱效果的保证[3]。在实施中排灌先行,排先于灌,平肥跟上,林、种、管逐步提高。在排灌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结合农艺、生物、化学等各项措施,逐步进行改良。

本次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的治理方案是水利、生物、化学等改良措施。

(1)水利措施:通过灌溉系统—渠道防渗,排水系统—排水沟的清淤等,竖井排灌,降低地下水位,防止灌区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2)生物改良措施[4]: 采用种草培肥改土和林业生物改良的方法,可以吸收和消耗土壤和灌溉水中的盐分,有利于保持灌区盐分的平衡。

(3)化学改良措施:对盐碱土采取化学措施改良,一般常见的化学改良剂有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等。一是起到酸碱中和作用,降低土壤pH值;二是本身可吸收水分,使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改变水盐运动方向,从而缓解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6 结 语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建设,可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和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并为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通过对灌区内排水系统的规划,进一步完善、配套灌区田间排水工程,可控制灌区田间旱作物的排渍设计深度在临界深度以下,以保证作物稳产、高产,为中低产田改造创造条件,为博湖县的盐碱地改良做出示范。

项目的实施虽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但通过相应措施可使不良影响减低到最低程度,一旦项目建成后,将对本灌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重大意义。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博湖县低产田改良工程的推广和应用积累经验,为今后全面推广低产田改良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丁海荣,洪立洲,杨智青,等.盐碱地及其生物措施改良研究现状[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99-300.

[2] 李彬,孙国荣,李景信.中国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3):68-72.

[3] 石元春.盐碱土改良:诊断、管理、改良[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120-126.

[4] 张永宏.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5(3):48-49.

包春发(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库、水闸、防洪、盐碱地治理、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等工作。

S156

A

2096-0506(2016)10-0065-03

猜你喜欢
盐碱化盐碱地项目区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浸没致使地下水位抬高的水库危害研究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南疆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碱化分析
松辽平原土地盐碱化动态监测与遥感分析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土地整理项目区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