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北方绿茶好品牌
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4年,由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一家集茶叶科研、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餐饮、宾馆、旅游休闲、拓展培训、园林绿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国有企业。历经十几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通过ISO9001、22000质量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产品被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选为唯一的“专供绿茶”,获得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是“山东省著名商标”,荣获“中茶杯”银奖、“中绿杯”金奖,“日照碧波”已成为日照绿茶的亮丽名片。
一、超前谋划高端定位 确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是从源头抓起,确保原料的安全和质量。公司先后投入1500余万元自建有机茶园基地2个,约67公顷。在管理中,通过采用深挖沟、施用有机肥,采用生物药、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了有机茶种植、管理的标准,从源头保证了茶叶品质。茶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绿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茶树良种示范园”“山东省十大高效生态科普示范基地”。
二是加大硬件建设,建有标准化厂房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公司总投资4800余万元,按照有机茶标准要求建有大型生产厂房3座,绿茶生产线6条,红茶生产线1条,配备标准化和智能化加工设备,拥有先进的现代化不锈钢电加热制茶设备,配备全自动小袋包装机3台,年设计生产能力20万千克。设有质量检验室,率先配备了国内一流的农残检测仪器,建有茶叶恒温保鲜库2座,年保鲜能力达12万千克。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
三是科学管理,优化传统工艺,确保生产一流产品。为充分保证绿茶品质,公司引进精益管理理念、尝试推行卓越绩效模式,认真梳理日照绿茶传统工艺,总结研究出日照碧波绿茶一整套独特的生产加工工艺,并在加工过程中建立起科学的工艺流程,制定了详实的操作规程,使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达到了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公司先后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ISO90001、22000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参与制订了多个山东省地方标准,如《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控制》(DB37/T898-2007)、《茶叶生产企业HACCP应用指南》(DB37/T865-2007)等。近期制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日照绿茶》(DB37/T2709-2015),碧波茶业公司是首家倡议发起并参与制定的茶叶企业。公司在质量管理中,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模式,重点采取了“抓两头、控中间”的管理措施。“抓两头”即抓好原料入口关和成品出厂关,实现“从农田到茶杯”的卫生和安全。“控中间”即控制好加工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优化加工工艺流程。比如,在曲形茶工艺中加入了“杀二青”环节,在扁形茶工艺中加入了“回潮”环节,在所有工艺中加入了“提香”环节,使日照绿茶特有的内质得到更充分体现。
四是多措并举,广铺渠道促营销。公司按照稳住市内、占据省内、开拓国内、瞄准国际的营销思路,广铺渠道,多措并举,采取“3+N+1”的营销模式,倾力打造济南、日照、电子商务三个旗舰形象店,发展N个加盟店,通过直销、代理代销、网络营销等形式促进茶叶销售。目前,拥有直营旗舰店3个,加盟商22家,在多个商超拥有专柜。近几年,通过参加澳大利亚农展会等活动,积极推介日照碧波绿茶产品和品牌,受到国外客户的好评。
二、加强茶叶科技研发,增添动力和支撑
首先,在山东省科技厅、市科技局领导下,联合陕西、河南、山东知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规模茶叶企业发起成立了“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公司被推举为理事长单位,以期打造北方茶叶“联合舰队”,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联盟为依托,公司联合山东省林业科学院、日照市茶科所实施了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北方茶树抗寒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该项目立足北方茶园,以山东茶园为主体,整合省内外抗寒茶树种质资源,紧紧围绕北方茶树冻害问题,以茶树栽培种植、生理生化为技术基础,采用系统选育、自然驯化、人为扩繁等研究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温室扦插育苗,提高茶树品种的越冬抗寒能力,选育出适宜北方生长的茶树抗寒良种,进而扩繁推广,加速产业化开发,提高北方茶园总体抗寒能力。
公司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全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和80余平方米的组培室,配备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20余套,建有远程自动传输操控系统,用于茶树无性快繁技术开发研究。从省内外50多个茶树种植区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共收集茶树单株900余株,建立种质资源圃2公顷,筛选出抗寒良种品系5个,抗寒优质单株2个。
三、科学发展、质速并重、奉献社会、不遗余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公司本着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宗旨,与周边合作社茶农实施全面合作,带动周边5000余户茶农平均年增收3500余元,为当地农民增加了近3000多万元的产值,并且从当地招录用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维护社会稳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刊记者 毛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