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供电公司,四川 广元 628000)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实践
王斌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广元供电公司,四川 广元 6280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其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逐渐提升。但是就该领域的发展而言,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和实践相结合,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提高管理质量,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方法与实践
电力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工程,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其中,安全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为工程的顺利竣工提供安全性的保障。本文将简要分析安全管理在电力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电力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因此,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其过程属于动态发展的形式。实施该工程的安全管理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现场安全的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安全管理能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企业自我改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完善安全卫生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在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企业环境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应当按照相关部门提供的安全管理规范进行项目管理,能够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欠佳、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等普遍情况。
通过安全管理能够做到对危险因素的预先识别,有利于减小安全隐患的防控范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现实“零事故”的管理目标。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强化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工作的质量,为现场作业安全可控提供支持。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安全生产缺乏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持,技术标准与实际生产过程不配套,亟待完善。其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在监管方面有较大漏洞。由于监管手段缺乏时效性,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投入不足,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落后,进而为重大事故埋下了不同类型隐患。此外,预防控制体系尚未健全,当面对重大事故时,难以有效排查和解决,缺乏技术的支撑。最后,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法治观念,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就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发展方面,科学的管理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将事故管理变为事故预防。超前理念有利于为安全管理提供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由于设备问题、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与此同时,电力工程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包括人员流动和环境变换。人员流动的主要影响是操作人员无法熟练掌握工程相关技术。而电力工程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并不发达的地区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而环境变换则需要工人对施工环境进行新的了解,在熟悉的过程中缺乏细节上的掌控,从而引发一些安全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受到区域的影响,在规模、资金、技术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而电力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资质方面的监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1.创建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落实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问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包括:质量主管、安全主管、材料主管和技术员在项目中是否有效地完成了自身的工作,能否承担工程质量问题。因此,根据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在发生问题时候找到直接责任人,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小损失范围,为电力工程安全提供支持。
2.加强电力工程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设备、工具的检查,确保器械安全。具体而言,在电力工程施工准备前需要对全部设备进行性能上的检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当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处理。与此同时,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管理问题,保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维护施工的安全。其二,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每一位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行业的操作规范完成工作,确保技术上无差错。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综合素质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端正工作态度,提升技能熟练度能够减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
3.加强对施工危险点的分析和预防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施工危险点进行事先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预防方案,从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安全监控方面我们要加强整改力度,制定应急方案,确保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面对电力工程中出现的突发事故做好相关预案准备,能够为救援提供更多的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而危险源的控制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人、机、物、法、环。
人是指技术操作人员由于自身的操作失误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产生安全问题最直接的来源。而人为事故发生多与知识水平相关,包括文化知识和认知能力、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经验以及必要的生产技能、安全生产态度等。由于人自身素质上的差别,在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发生冲突的时候,所产生的行为往往不具有安全性,从而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机主要指安全管理机制。在大数据时代,电力工程的施工缺乏机制上的制约,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越级承揽工程、资质不合格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与此同时,在电力工程中存在未竣工验收先投入使用、假招标、开工后补办施工许可证、工程受贿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信誉。由于监管质量差、缺乏安全管理意识,直接造成危险事故的频繁出现。
物主要是指机械设备、工具在不正常状态中投入使用,是事故的主要危险源。由于器材本身存在潜在的破坏力,在非正常的状态下运作会直接诱发危险。而微小的物件问题常常被忽视,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将直接转换为致命的打击,需要得到重视。
技是指工程作业中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硬技术,即具体的施工技能和工艺;二是软技术,即管理方式和施工方案。当安全措施存在隐患、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方法存在缺陷的时候,施工技能缺乏有效性调整、新工艺运用能力差将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环主要是指生产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问题通常被忽视。例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狭窄、通风照明条件差、作业面拥挤等会影响到操作本身。除此之外,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电力工程的进展。面对工程周期较长、露天作业多的情况,工程会受到地质条件、天气因素、水纹状况、温湿度的干扰,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实际效果。因此,项目管理者应该重视该问题,在项目开工前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因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尤其是气象环境带来的巨大干扰。
4.完善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采用限制、约束危险物质或能量的意外释放,实现降低事故损失的目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入施工现场时的安全准备。这是指劳动防护用品、器材设备处于可使用的安全状态,同时需要设置专用通道和安全标准,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其次,我们要加强对高空作业安全防护,尤其是在平台搭建、脚手架的使用中做好交叉作业、临边作业和悬空作业的安全防护。此外,注意施工用电安全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为漏电、线路故障造成的爆炸和火灾。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的时候需要做好专业的防触电准备。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时候,应该加强技术安全防控。最后,当我们遇到难以克服的自然灾害和恶劣的天气变化时,应该采取必要的防寒、防滑、防冻和防震等安全措施,减小自然环境带来的危险事故。
电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对电力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力工程的规模也随着需求量进行了新的扩建。本文针对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层的分析,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推动电力工程的新发展。
[1]侯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外包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2(2):157-158.
[2]路遥.城乡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4(11):322-323.
[3]李爱丽.浅谈电力工程项目外包施工安全管理的方法[A].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5(7):24-25.
TM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