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魁 骆帅 邢红艳(中航工业黎明航服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43)
航空发动机的外场维修差错分析
袁宏魁 骆帅 邢红艳
(中航工业黎明航服分公司,辽宁沈阳 110043)
目前,随着我们空军力量的蓬勃发展,从事航空发动机外场维修的厂所也逐渐增多,国内许多军工企业都外派人员进行航空发动机保障和维修工作,由于人员技术水平和其他各方面因素影响,外场维修差错造成的事故层出不穷。本文结合作者的外场工作经验,立足于外场实际,系统地总结了航空发动机外场维修差错的特点,详细地分析了造成航空发动机外场维修差错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降低维修差错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航空发动机 外场维修差错 航空装备
航空发动机的外场维修差错是指维修人员在外场维修工程中因受到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错误行为, 使维修作业活动发生偏差和错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并伴随有航空装备状态异常,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等不良后果。
(1)维修差错具有明显潜伏特征。航空发动机作为一个复杂和较封闭的工程系统,维修过程中的差错往往不能及时显现。
(2)维修差错具有突变特征。在维修过程中, 很多的差错不是一次维修造成的,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重复、连续多次的操作造成, 这些长久的积累就会使得量变逐渐的产生质变, 最终导致差错的出现,这也是长期不正确维修会引起的必然现象。
(3)维修差错具有连锁特征。航空发动机维修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很多时候会由于维修人员不恰当的工作导致一个故障从而引发其他故障, 或者加重某一个故障的严重程度, 更为严重的是, 在维修过程中, 相关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存在的由于连锁反应而引发的其他故障。
(4)维修差错具有明显的必然特征。依据墨菲定律: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作为一个心理学效应,只要维修活动中人为因素不能排除,则差错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完成一项维修工作不管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多么小,当操作次数增多时至少要发生1次差错。
3.1发动机的因素
发动机的因素是指设计时维修性因素考虑不充分,维修件的构型差异性、防差错性、互换性、可接近性、易修复性等先天设计不足。发动机的可维修性是维修效能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维修的差错率。
3.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外场维修条件往往比较简陋,温度噪声防护等工作条件和工厂内条件差距较大,维修人员在维修工作中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很容易发生各种错、忘、漏等问题。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收入差距、个人定位认知、家庭婚恋、子女的教育,甚至生活琐事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3.3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体现在疾病和疲劳两个方面,它们是导致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外场维修人员往往是在各使用方的场地和厂内长期奔波,差旅生活工作生活反复交替。人的生理节律调节容易紊乱,压力较大,更容易产生疲劳现象,此时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决策和判断能力减弱。当处于疲劳状态或带病维修时,其维修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导致人为差错的发生。
3.4行为因素
行为因素是指维修人员的某些行为缺陷或心理特征。部分人员对所维修对象的基本构造、原理、检查方法、排故方法不清楚,尚未稳固建立必需的一系列记忆体系。基本操作技能不足,发现和排除故障能力低,于是引起维修差错的发生。
3.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指主管部门对维修过程中的人、机、环境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正确、有效的协调,导致组织管理不当,计划分工不明确,现场管理混乱。处于维修成本考虑,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的外场技术维修工作往往不能配备独立的监管检验人员,维修工作的管理、质量、进度高度依赖于现场人员的表现,维修工作游离于厂内管理检验视线以外,而现场人员或多或少存在着厌倦、求快、习惯、侥幸、自负、麻痹、紧张、逆反等诸多有害的心理倾向,容易引发维修差错。
4.1加强发动机的维修性设计
发动机的研制水平决定了发动机固有可靠性和维修性。而设计时使用余度设计和防差错的设计来提高发动机的容错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发动机维修的差错。
4.2改进发动机的测试、故障诊断技术
测试性是维修过程的重要条件,随着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测试监控诊断系统可以实时全面的记录分析各项监控数据,可以更好更快更准确的实现故障定位与分析,有助于杜绝差错的潜伏累积。
4.3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减少维修人为差错的保证
航空发动机作为最复杂的机械系统之一,人工活动在维修工程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虽然系统的固有属性主要取决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物理特性,但不能脱离人的影响因素。在航空维修工程中,科学的管理,良好的计划,合理的制度,完善的技术支持,优秀的企业文化,完备的培训提升系统。有助于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要想制定有效的纠正措施,有的放矢地消除差错,就需要了解差错的真实过程,引起差错的原因。这就需要维修人员对差错的真实情况进行报告,但是要让维修人员自觉自愿地报告他们所犯的错误,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出于人员本能的自我保护,对差错有时会采取回避态度,不敢把真正原因和真实过程讲出来,甚至采取隐瞒不报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其后果一是差错发生了,我们却根本不知道,从而留下了隐患,最终导致更大事故的发生。二是我们发现了维修差错,却说不清真正原因,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有效纠正措施,从而导致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因此我们应该强调培养和营造一种组织文化,这种组织文化将使全体维修人员都能大胆地讲出差错的真相,在自愿报告发现的问题时不会有任何顾虑,有利于最终找到差错的真正原因并采取正确、有效的纠正措施消除差错。
在航空发动机外场维修中,产生差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但却是可以减少和预防的。为了把航空维修差错降到最低极限,需要我们从培训质量、外派人员水平、硬件装备、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加强外场维修工作质量把控,保证航空发动机的安全性。
[1]张均勇,李金瑞,孙颖等.航空维修差错的研究[J]2006(1):78-80.
[2]熊静.民航维修人为差错的防范与控制[D].天津: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
[3]龙涛,张执国.人的可靠性与航空维修差错[J].江苏航空,2007,34-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