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2016-11-30 17:12李长青梅州市梅正矿山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梅州514034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2期
关键词:矿山开采识别控制

李长青(梅州市梅正矿山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梅州 514034)



试论在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

李长青
(梅州市梅正矿山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梅州 514034)

【摘 要】随着我国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要求矿山开采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现行矿山开采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安全事故问题,不利于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做好不安全行为识别工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对不安全行为的相关概述、对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以及控制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行为的具体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矿山开采 不安全行为 识别 控制

根据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大多生产事故的发生根源在于人的行为失误。尤其矿山开采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与风险性特征,一旦人员出现违规作业或失误操作很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也影响整个矿山开采进度。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分析,近年来在矿山开采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至少有70%以上为不安全行为,是制约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对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行为的识别与控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不安全行为的基本概述

对于矿山开采中的不安全行为,以往学者研究中并未给定准确的定义,多将其从产生安全事故的行为方面着手,认为在特点环境下,行为者能力无法满足系统对行为者提出的相关要求,由此产生一定的失误。从现行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行为的类型看,具体可细化为三种。第一,从表现形式角度。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设备的应用、以手工操作取代机械设备操作、忽视安全警告、作业中注意力分散、危险品处理不合理以及违规进入矿山危险区域等。第二,从不安全行为后果角度。不安全行为旨在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事故损失等方面的行为。第三,从产生不安全行为的根源角度,其多表现在行为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通常在有意识情况下,行为者往往表现出冒险作业的动机,而无意识则体现出不了解行为具有危险性或心理、生理因素以及作业技能缺失而采取的操作[1]。

2 对不安全行为的识别

2.1 不安全行为的特征表现

结合近年来矿山开采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可将不安全行为特征归纳为三方面,其也是识别不安全行为中需考虑的重要内容。首先,不安全行为相对性特征。其主要指不安全行为与安全行为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主要针对包括矿山开采环境在内的所有特定环境而提出的,如其他行业领域中某个机械设备的应用属于安全行为,但将其套用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便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复杂性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安全事故出现前无法准确识别行为安全或不安全,尤其矿山开采中除对相关设备或技术应用方面不安全行为识别较为容易外,其他因个人心理或生理因素出现的行为极难判断,因此识别中需具备较多的事故经验。最后,普遍特征较为明显。从事故法则理论中可以分析,通常伤害性较高事故、轻伤事故以及无伤害事故在比例上可用1:29:300进行表示,其可说明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出现前便存在较多次不安全行为,只是未产生一定的损失与事故,这样大多矿山开采人员便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身的行为不具威胁性。所以如何结合行为者的心理与生理因素进行不安全行为的识别需要着重考虑。

2.2 正确认识产生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原因

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存在较多原因,矿山开采企业管理人员应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从中判断开采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首先,在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方面。由于不具备安全知识与技能,在开采过程中为达到开采生产要求采取激进措施,表现出艺高人胆大的特征。对于这种违规操作蛮干的行为,其实质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基本前提。其次,在作业人员身心发展状况方面。矿山开采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技术性特征,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一旦行为者难以达到作业体能要求,出现听力或视力下降对局面便可能做出更多失误动作,同时在面临高难度开采作业中,如井下作业等,容易出现焦虑或恐慌等心理,是造成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最后,在作业环境方面。如矿山开采中噪声过强、作业场所过于狭窄、温度过高或存在有害气体等,很容易造成行为者控制能力下降的情况。除此之外,实际开采作业中应用的技术设备也是不安全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如设备过于老化或行为者违规操作等[2]。

3 控制矿山开采中不安全行为的具体策略

3.1 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安全意识的具备是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关键所在。安全教育培训过程中应将相关作业安全标准、技术与设备应用等内容进行明确,并在培训完成后对人员进行考核,确保作业人员可持证上岗。对于矿上开采施工单位,其也可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通过良好企业文化的构建,使员工安全态度与安全行为更为规范。

3.2 作业环境的改善

许多作业人员出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很大程度源于作业环境较差,如矿山开采中的照明问题、噪声问题、粉尘问题以及温度压力等。对此为使作业环境得以改善,在开采作业开展前应引入相关技术措施使环境得以治理,并采取定置管理的方式,使现场材料设备、个人操作定型,这样可减少失误问题的发生。同时对于显现区域开采以及应用设备方面可进行安全标语的设置,起到一定的安全警醒作用。

3.3 监督工作的落实

监督工作的落实首先需注重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作业人员形成外在约束力。但当管理人员未在现场的情况下,许多安全意识较差的作业人员很可能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因此制度完善的同时还需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可在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履职的同时由员工进行联保互保、互相监督。这样对于意外事故的防范可起到突出的作用[3]。

4 结语

不安全行为的存在是制约我国矿山开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识别过程中应正视不安全行为的基本内涵,从其表现特征以及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因素角度着手判断作业人员行为,同时在控制不安全行为过程中需注意做好安全意识培训、监督以及作业环境改善等工作,以此使不安全行为得以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涂翠红.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1.

[2]何明杰,武静.对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J].新疆环境保护, 2013,04:37-39.

[3]李磊,田水承,邓军,王莉,李停军.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06:794-798+813.

猜你喜欢
矿山开采识别控制
浅谈工程爆破技术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
青岛市中山公园园林树木易混淆品种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