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秀波(淄博市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古典式摔跤疲劳产生原因和力量训练方法
苗秀波
(淄博市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古典式摔跤是两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耐力优势战胜对方的一种体育竞技项目。古典式摔跤在奥运会历史存在已久,这个体育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要求十分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力量训练是最为核心的部分,良好的训练计划可以更加稳定运动员的身体姿态,最终提高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是因为古典式摔跤运动属于一个短时间内高强度对抗运动,动作本身又具备一定的危险性,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一旦训练得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导致出现疲劳现象。运动员疲劳期出现时间的长短,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成绩和运动生涯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教练在制订力量训练计划时,一定要科学合理,注重训练后的恢复训练,缩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疲劳期产生的时间,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1.1生理疲劳
1.1.1能量消耗 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机体内能量物质消耗过多,导致了能量供给失去平衡,由于能量不能及时补偿,导致运动员出现了运动性疲劳。在运动员综合能力代谢系统中,生理和生化指标产生严重变化之后,都会对运动员的身体技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对于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来说,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导致运动员能量过度消耗,并且能量又不能及时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导致运动员血液中血红蛋白和血尿素水平发生变化,这是运动员出现生理疲劳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长期得不到恢复和调整,势必会导致运动员出现重度的疲劳,对提高成绩不利。
1.1.2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机体代谢方面的问题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时间短,对抗强度大,机体细胞呼吸多数都是以无氧呼吸为主,比赛后在肌肉和关节处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等中间产物,一旦运动员体内的酸性物质得不到及时的消耗,就会聚集在体内,加上体内大量水分蒸发,盐分过度消耗,导致体内的各种电解质出现电解失衡,导致体内环境失调,最终出现严重的疲劳现象。
1.2心理疲劳因素
1.2.1动机疲劳 动机是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向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持续维持这个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的动力因素。当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产生了动机疲劳之后,就会出现主动性降低、积极性不足、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的现象,运动员的心理优势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1.2.2注意力疲劳 注意力疲劳是指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对特定的对象难以产生作用。注意力疲劳产生之后,不能从某一个对象转移到其他对象的中,同时还不能高效地分配运动员的注意力。这种疲劳是古典式摔跤运动员难以将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主要动作环节外的其他技术细节方面,从而产生了注意力分配不协调的结果。
1.2.3情绪不稳定 心理疲劳产生之后会显著影响到运动员的情绪,主要表现为紧张和焦虑。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过度紧张和焦虑会显著抑制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显著影响战术的执行和技术动作的发挥,导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成绩无法很好地提升。
1.2.4心理饱和状态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这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来维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保证自身思维灵敏,洞察赛场一切。而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之后,一个显著的影响就是运动员会产生心理饱和状态,主要表现为厌烦训练和比赛,逃避比赛,这种心理状态的出现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会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阻碍运动员技能的发挥,破坏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2.1绝对力量训练
在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绝对力量进行训练时,如果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不存在控制体重的因素,可以采用1~2RM的负荷大小进行训练,一共连续4组,结束后休息2min,再进行3~5RM的负荷训练,每次连续4组,然后间歇3min。这种绝对力量训练方法因为负重比较大,能够显著增加运动员的绝对力量,提高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如果需要控制运动员的体重,则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1~2RM的负荷练习,每次练习8组,这种训练方式既可以增加运动员的绝对力量,还可以控制运动员体重。
2.2速度力量训练
在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训练过程中,首先,在不影响运动员最大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训练负荷,一般采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6%的负荷比较合适,每次训练做6组,每组8~1次,用运动员的肌肉爆发力完成训练,每组间隔2~3min,这种训练方法要求运动员积极完成,同时还要求还原动作要完整。其次,速度力量的训练还应该结合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动作和发力特点进行,可以采用短促、快速地打击式训练方式练习,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跳绳、三级跳远等体育项目进行练习。这种训练模式一般中使用3~5组,每组休息10min左右,由于这种训练模式强度比较大,因此,需要穿插其他项目进行,避免肌肉拉伤。
2.3力量耐力训练
力量耐力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总负荷,在训练过程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1)速度力量耐力训练。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连续、多次、快速地克服相应负荷的能力。速度力量耐力训练主要是以无氧呼吸为主。在连续过程中可以练习3~5组,然后间歇3~4min发展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2)静耐力训练。在古典式摔跤运动项目中,静耐力主要是运动员双方身体处于僵持状态时的对抗能力,其与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最大静力力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应该结合这一方面的特点,采用100%的负荷或者高于100%的负荷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某些关节角度的最大静力进行耐力训练,最终提高运动员的对抗能力。
参考文献:
[ 1 ] 罗元方.第27届世界摔跤锦标赛中国古典式摔跤队技术统计与分析[ 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1).
[ 2 ] 孟潼,陈刚,张信波,王兴,杨鹏飞,季程程.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古典式摔跤研究计量学分析[ J ].运动,2015 (19).
[ 3 ] 李文涛,赵可伟,孙化玉.男子古典跤运动员体能训练评价的构建与应用[ J ]. 山东体育科技,2015(6).
[ 4 ] 吕红芳.民族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
作者简介:苗秀波(1973~),一级教练,本科。研究方向:古典式摔跤。
收稿日期:2016-03-21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