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体育到了创新变革的关键时刻

2016-11-30 02:58吴键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念青少年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到了创新变革的关键时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和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学校体育,在硬件条件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师资队伍配置、体育课时规定、课程与教学体系构建等方面,尽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从总体上看,这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足以令世界瞩目。其中,如大批标准化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兴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评价制度的完善、体育教学研究体系的健全、体育师资队伍的扩大、体育教材体系的丰富等,都可谓是代表性的成就。应该说,除了部分贫困、落后地区,中国学校体育的水平、质量、规模都已跻身世界一流。这些成就,与中国经济、中国教育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基本保持一致的。

经济的发展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了稳固的基石。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始终追随中国经济改革整体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得益于中国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学科地位的不断强化,在实践领域,更离不开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体育教师的不懈努力。此外,还需要强调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体育理念和经验的引进与应用。

但是,在回顾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育改革中日益显现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与理念的式微和缺失。

回顾中国学校体育的变革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即“外来”体育思想和理念一直在主导中国学校体育实践。这些思想和理念,有来自美国的,有来自前苏联的,也有来自日本的,还有来自英国、德国、法国的等,可谓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思想和理念的主导下,中国学校体育界出现了多种多样名目繁多盛行一时的学校体育流派,其中,有为军队服务的,有为劳动生产服务的;有重视体质的,有重视技术技能的,有重视心理健康的;有提倡快乐体育的,有提倡成功体育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稍做一个历史的梳理和分析,一条脉络即会清晰显现:中国学校体育的思想和理念似乎一直在走一条“由外而内”“学习、引进”的道路。看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涌现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学校体育学者,有的是外国来华专家的“土”学生,有的是出国学习的进修生、交流学者,有的是在外国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他们的成长历程,即是上述脉络、路径的实证。事实上,20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总体上就是一个学习、跟随、模仿、改造、探索的路数。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小康社会建设的今天,情况似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中国的学校体育,当下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突出问题。具体来说,青少年“静态生活”越来越普遍,“动态行为”越来越少,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每况愈下;“刷屏一代”远离体育、离群索居、心灵孤独、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困扰国际社会;各种体育“毒瘤”不仅毁了竞技运动的清白,更侵蚀着年轻一代的心灵等。一段时期,学者们也曾试图从国外学习、引进一些“先进”思想和理念,用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扰。但很快即发现,那些发达国家也正面临同样的问题和困扰,也正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意味着,中国与“传统”的先进国家,在学校体育领域的许多方面,已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标志,是中国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标志,它不仅表征了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高度,更提示中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学校体育研究应当具有国际视野,应当站在更高的层面探索学校体育的创新。因为,未来的中国学校体育创新,必将为世界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时代催人奋进,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为学校体育发展突破瓶颈、开拓创新提供了条件。

第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为学校体育创新明确了方向。“核心素养”的提出,本质上体现了教育的人本精神,是教育“以人为本”、以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为核心的理念的回归。这是一次重大的转型,是从关注学科知识向关注学生发展的重大转变。未来的教育,将强调教育是人自身发展基本权利的属性,要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未来的教育,将弱化教育作为工具的属性,教育将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就学校体育而言,所谓高质量的教育,是指必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教育,必须对学生自身发展基本权利给予充分的尊重。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手段,为学校体育开拓创新提供了全覆盖的广阔时空。学校体育本身具有明显的时空制约,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体育一个学科、仅仅是“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是不足以支撑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但基于透明、即时、数字化的互联网,却完全可以实现学校、社会、家庭在同一平台形成对学生个体全方位社会生活的“监控”,在这个平台上,各个学科教育将相互融合、共享。当下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数据造假等,将因为技术条件的提升失去生存的土壤。今后,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将可以在阳光下“曝晒”,将成为教师、家长对孩子成长有效监控的客观依据……所有这些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第三,“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为学校体育创新提供了社会环境。“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健康事业将引领包括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在内的社会发展,同时,健康产业将突破10万亿,这将从方针、政策、制度、经济等方面为学校体育创新提供保障。“健康中国”战略要“落地”,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对青少年的健康投入,将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改革生机无限。中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将源自中国现实的实践探索,可以期待,在创新中将生成新的思想和理念。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创新大有作为的领域,将有可能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于健康成长的体育有效性的探索。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维护健康是核心,其前提是体育能够成为青少年生活不可或缺的“朋友”,体育能够与“屏幕”争夺青少年。在这个研究领域,待突破的发展瓶颈是探索有趣、科学、高效的新模式和新手段。

第二,不同类型体育项目对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成效性的探索。体育对于资本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共识。但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人力资本之智力、经济、身体、情感、个性、社会等构成要素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个领域有待探索的课题是,单一类型的、相对复杂类型的、集体类型的体育项目对于人力资源建设的总体影响程度。这关乎中国人力资源建设的方向,关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成果也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体育考试制度的改革探索。近代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是以“引进”为主,变革中的中国教育考试制度,应当有信心向世界输出“中国经验”。日前,中国出台新的考试方案,体育将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继语文、数学、外语之后的第四项必考科目。这是中国特色。体育考试的设计,最初源自“地位考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施行到今天,历时25年,之所以在今天得到进一步地巩固、强化,归根结底是其独特的成效。体育考试能不能成为有效解决中国青少年乃至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钥匙”,值得探索研究、形成经验和思想。

时势创造英雄。回望中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发展,虽然一波三折,总是逆风前行。哲人有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时代呼唤中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创新,时代呼唤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创新大潮中涌现有思想“有高度”有作为的领军人物。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一个时代的自信与气魄,更是一个行动的号令,中国学校体育工作者们当乘势奋起、努力践行。

吴 键

2016年11月1日

吴键,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学校体育》编委,《校园足球》副主编。

猜你喜欢
理念青少年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