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萝
你为什么总是“看不惯”
●绿萝
现在的人怎么一个个都那么张扬?某某又谈恋爱了,真看不惯她每天在朋友圈秀恩爱……我们“看不惯”的越来越多,究竟是世界怎么了?还是我们怎么了?
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作“投射效应”,其本质是一种认知障碍,可以简单理解为“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感情、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人应与自己持有相同态度。在这种心理下,一旦发现他人与自己的态度、行为出现“偏差”,就会“看不惯”。
把责任归咎于外部
它是人们在遭遇挫折时,主观认为原因不在于自身,进而产生的一种对外的、非直接的攻击性情绪,也就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几乎所有“看不惯”的人,都会想当然地把“看不惯”的责任归咎于外部,而很难反思自身的不足。
想要标榜自己
很多人在自己的小环境里是佼佼者,但一旦脱离了小环境,这种优越感很快便会遭到挫折。而“看不惯”可以是标榜自己、建立优越感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看不惯”更是对自己的惩罚,紧张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胃肠功能紊乱……而且,长期持续的“看不惯”,让人变得彻底失望,慢慢地你就对生活变得麻木。
“看不惯”者常是外强中干
米妞儿长得非常漂亮,又很善于言谈,怎么看都应该受欢迎。但事实上,看起来最光鲜的她,在办公室却是人缘最“臭”的。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有人和领导相处得好,米妞儿会冷冷地哼一声,说最不喜欢这种拍马屁的人;听到有人赞美同事的新衣,米妞儿会把眉头紧紧皱起来,说职场怎么就吃虚伪这一套;会议上谁出了新的点子,即使承认其对项目的贡献,米妞儿也会补一句:“出风头……”
解析:对于自己在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及专业能力,外表光鲜的米妞儿其实也许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自信,甚至可能是对此充满焦虑。“看不惯”,是她为自己的“落后”找的借口,她以这种姿态来维护自尊。然而,她的冷笑、嘲讽等表现,也许恰恰源于羡慕甚至嫉妒。
化“看不惯”为动力,努力完善自己,才是摆脱“看不惯”的根本之道。
以自我为中心,难免“看不惯”
琦琦第一次走进寝室的门,就开始对Nini“看不惯”了——上个学而已,她父母竟然送到寝室,连铺床单、打热水这样的事都要事无巨细为她打理好?从此以后,琦琦再没有看惯过这位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大家都用公共餐具吃饭,自己拿餐具是闹哪样?床头挂满某男神的海报,每天都花痴一样看着也就算了,竟然时不时地会对他说话?明明这一天轮到我打扫,可是为什么我晚起了一点,她就已经把寝室打扫干净了?
解析:心理学上有“强制暗示”的概念,在这种心理下,人们对外界的“看不惯”很难改变,并会越来越深,最终,无论对方做什么你都会“看不惯”。
琦琦的“看不惯”,在于她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足够的包容度,不能接纳“不同”。遇到“不同”,先要尊重他人,而不是轻易就做出评判。事实上,如果肯花时间更多地去了解你的那些“看不惯”,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的“看不惯”是多么不可理喻。
规避“看不惯”是一种美德
乔乔刚到公司时,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伙伴,相处得也很好。可是,再朝气蓬勃的团队,也会在堆积如山的工作中慢慢露出倦态与“不堪”:慢慢地,面对一项新的任务,大家不再那么积极了,总要先抱怨上几句;当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其他团队不那么被看好的工作却得到表扬,无理由的猜测与攻击开始漫天飞。“这真的很让我失望,但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也在‘堕落’,也开始‘看不惯’了。”乔乔说,“这可怎么办是好呢?”
解析:对于情绪也要有群体观念,试着学习控制情绪、不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到其他人,这一点也是“美德”。
以乔乔的经历来说,当周围的人陷入“看不惯”模式之时,最好暂时“回避”一下。不妨试着做些努力冲淡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听听歌、进入更积极的环境让坏情绪被冲淡等。而最根本的,还是要试着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不要盯住硬币的一面不放,试着换角度思考,你会发现比起“看不惯”,懂得欣赏会让你更加愉悦。
(摘自《女友·校园》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