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琴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7-01
一、背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幸福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如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探索。
二、课堂上的场景
场景一:
师引入:蓝大、碧水、绿色、阳光为人们的生活构织出绚丽的风景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存在,请大家观看大屏幕。(播放几幅大气污染的画面)
生:非常惊讶,不解地发出惊叹声。
师(趁此机会):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生:大气污染。
师:相信这些画面我们中间许多同学都见到过,谁还能给我们举出你曾经见到、听到或者亲身感受到的大气污染呢?
生1:我们家住在建平造纸厂附近,经常闻到造纸厂的难闻气味,真是受害极深。
生2:我曾经到我哥哥工作的水泥厂去玩过,生产车间里的空气很污浊,对工人的身体应该有很大的危害。
生3:……
师: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行不行?
生:不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场景二:
师: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面几个事例可能就在你的身边,请选择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将学生分成四组探讨)
1.农业生产:每年农作物收获后,村里的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秆烧掉,免去清理秸秆的劳动,同时用秸秆灰作肥料。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浓烟滚滚连眼睛也睁不开,能不能改变这种对秸秆的处理方法呢?
2.交通运输:城市里的汽车很多,尤其是私人汽车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3.家庭生活: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一到做饭时家家烟筒冒着烟,污染空气,尤其是冬天家家需要取暖,空气中的污染更为严重。怎样做才能将燃煤造成的污染降到最低呢?
4.生活居住:有人想买新房子,有两处可以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但房价较贵;另一处虽然便宜些,但离工厂较近,空气质量较差些。选择哪一处呢?
学生热烈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到第四组的时候,老师可适时出示徐州南区与北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和房价进行比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场景三:(进一步升华)
师:望天空,几多悲哀几多愁,这已是很多城市人的苦恼,如何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空气更加清新呢?现在我们开展一个“金点子大赛”活动,请大家积极献计献策,比比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多,想的办法好?
学生分小组讨论,形成答案。
生1:改进联合收割机,减少秸秆留在地面上的高度,避免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耕种,对秸秆回收、深加工……
生2:植树造林……
生3:工厂治污……
生4:使用清洁能源……
师:为了更好地唤醒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我们一起做一次义务宣传,请你设计义务宣传画或宣传口号,要具有冲击力、感召力,能够让对空气质量最麻木的人都震惊,走到改善空气质量的队伍中来。
学生积极设计,纷纷展示:
生1:让大气清新、让天空蔚蓝、让河山碧绿。
生2:保护环境,请使用无铅汽油。
生3: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生4:……
有的学生甚至现场画出了宣传的漫画,看到学生精彩的设计,我真为学生潜在的能力惊叹。
三、案例反思
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
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带到一定情景中去,把抽象的文字知识点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情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例如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策略,从生活中的情景导入,让学生先去感受生活中大气污染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这些图片,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有话可说,回答热烈,情绪高涨。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也保证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已不是惟一的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如教学时学生观看完图片后教师提问:你能否给大家举出你曾经见到、听到或者亲身感受到的大气污染呢?再者给学生提供徐州北郊、徐州南郊和市区的空气污染指数,请同学们结合当地实际分析出三地差异的原因。这样,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中,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因此,在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材料选取外,还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学中分析影响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可借助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例,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生活、生活居住几方面入手深入讨论、探究影响因素,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空气污染的原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四)回归生活实践,学会解决问题
从整个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上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问题。如教学过程中适时对徐州南郊与徐州北郊空气污染指数和房价进行比较,让学生走出课堂,体验分析问题。另外进一步深化如何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丽,空气更清新,积极献计献策,并引导学生为了更好地唤醒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设计宣传画或宣传口号。这样学生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下仍余味无穷,记忆深刻。
总之,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