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作文之要

2016-11-29 05:32周丽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行动兴趣作文

【摘要】由模仿到创新,消除畏难;用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有了现实的模仿对象;有批判有促进,共同进步;从生活中取得灵感和真知。

【关键词】恐文症 作文 兴趣 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4-021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恐文症”,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使学生喜欢作文,至少不致于害怕作文课的关键何在?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啊大的推动力。”(1)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知之者。”(2)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才会有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做?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

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很想在这时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没有形成坚强的个性特征,缺乏持久的意志力,当他们遇到困难尤其是遭到挫折时,往往会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要教会学生写作文,必须首先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意志力,消除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写好一般水平的作文并不是件难事,进而激发起业余创作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期进度和各个单元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高写作要求。入学之初应该采用仿写片断、改写语段、续写课文等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半模仿,为学生提供基本思路,等方法,让他们的初尝写作的乐趣,进而消除了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逐步寅出属于学生自已的作品来。例如,学了《向北平》后,仿写了《想……》的半命题作文,学了《祥林嫂》后,补写《祥林嫂的幸福生活》仿写等等。

(二)师生共享作文之趣

中学生好胜心很强,他们对自己钦佩的老师会百依百顺,否则,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更无从激起他们的学生兴趣。我们语文教师的写作力,对付中学生,是绰绰有余的,正好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多写下水作文,也是提高本身素质的有效方法。出了作文题后,在规定时间内与学生一起写作,特别对同一题目,是精心写几篇形式各异,甚至中心相反的文章,可能会激起学生与老师一比高下的进取心。一个调皮的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老师眼中的我》,并且得到了全班同学一致通过。其用意很明确:一方面要难难老师;另一方面想知道老师当学生时的秘密。我想,让学生多知道一些老师的情况,也未尝不可。就因势利导,同他们一起下水。我的文章教给学生打分,学生分外高兴,写作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三)互为人师,活跃作文课

中学生很自尊,并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喜欢显示自己的价值,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承认,这就要求老师在必要时应放下架子,与他们打成一片,使他们在良好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感受到美的愉悦,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是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采用讨论的方式来确定文章的中心、选材、结构,最好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使他们感受到有东西可写。比如,有一节作文课,我假说了这样一件事《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中的勃兰特与希特勒相遇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会出现什么情况,要求学生接下去写题为《跨越时空的相遇》的8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讨论得非常热烈。经过老师们的归纳、总结,交上来的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其次是在作文讲评中,也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集体评分,互改作文,使他们品尝到了拿起粉笔当老师的美味,享受到了给人家作文评分的快感,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四)丰富课余活动, 延伸作文空间

繁重的课余作业紧紧地捆住了生性好动的中学生,剪断了他们飞翔的双翅,然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必要时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些与语文相关的活动。联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和学生站在阳台上观察室外风景,甚至可以到校外采风。写记人散文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小商小贩的生活、餐厅生活、教职工的言行等等。为了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还开展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黑板报,编订优秀日记集、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广阔空间,使他们的手脚在仅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充分舒展,日益加深了写作兴趣。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学生害怕作文,不愿上作文课的情况基本上得到医治,绝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已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习写作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实践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

参考资料:

[1]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第144页

[2]【出自】:《论语·雍也第六》【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者简介:

周丽华(1978-),女,山东聊城人,山东聊城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组教师,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行动兴趣作文
用舞台“行动”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