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汉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16-11-29 05:32王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古代汉语问题对策

【摘要】古代汉语教学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深奥、枯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据此,古代汉语的教学,要从内容上把语言知识和其所记载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把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相联系,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多进行探究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利用现代化教学仪器传播声光色影的教学信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古代汉语 教学 问题 对策

【Abstract】The main cause of low efficiencies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is that teaching content is profound and boring, traditional methods could not meet the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is cultivated by the modern teaching concept. Accordingly, in 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we must combine the linguistic knowledge with the social life as recorded by them in the content, and contact the languag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and resp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蒺 learning, and do more research, practical and active learning, and use modern teaching instrument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teaching.

【Key words】Ancient Chinese; teaching; problems; strategies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2015JGB39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8-02

古代汉语这门传统的课程,其学习内容是深奥和枯燥的古代语言和文化知识,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有独立思考习惯、尊重自我感受的大学生,面对受21世纪声光色影环境影响下的喜娱乐、尚实用的大学生,越来越失去它的地位和应有的作用。如何丰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开发适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的古代汉语教学方式,是古代汉语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即从这几方面论述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把语言知识及其所记载社会生活相结合,丰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

古代汉语课如果是纯粹的学习书本上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必然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但是语言是生活的工具,更是社会生活各种内容的载体,利用这个特点,可以把学习语言知识和了解其所记载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语言文化知识多是抽象的规则与道理,但是与语言文化知识相关的社会生活图景却是一幅幅血肉丰满的画卷,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教学,既能将语言文化知识感性化,也能丰富古代汉语的学习内容。如古汉字构造章节,学习“父、斤”的字形和字义。“父”是“斧”的初文[1],古代用手拿石斧的形象表示父亲的概念,甲骨文形体为 ,是一手持拿石斧之状,斧已经简化成一段直线,金文形体为 ,字形右边是一只手,左边是上锐下圆的斧头的形状,但是到斤的字形 ,可以看出装了柄,这是先民在使用工具的时候,一开始直接使用的是不装柄的工具,但是这对手的冲击和磨擦比较大,于是人们又在工具上装了柄[2]。所以,父和斤这两个字互相关联的古字形,是对当时人们使用工具的和改造工具的劳动生活的反映。如在《齐晋鞍之战》一文,可以结合“斤、戈、干、矛、盾”等众多的武器再次温习通论部分所学的古汉字的构造,通过有关兵器的汉字感受古代的战争文化,在讲解这些古代兵器的用字时,可以介绍使用这些兵器的古代战争的特点。古代的战争大多数是士兵与士兵之间近距离的博斗,使用的主要是长杆的兵器,用长杆的兵器能扩大攻击的范围并给人以更多的安全感,而“斤、戈、干、矛、盾”这些兵器也都是代有杆的。有了这种对古代战争特点的描述,学生对这些兵器及相应汉字的形体的特点也就有了更形象的感知。

除了将古代汉语的知识与古代生活结合,还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不少古代生活风俗的遗存。如《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介绍“郑武公娶于申”,郑武公不在本国内娶妻而要到郑国去娶妻,除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也是同姓不婚的婚姻习俗,因郑伯姓姬,且居郑国者都为姬姓百姓。这种整个邦国同姓以及去邦国之外娶妻的现象很好的保留在我国农村,比如不少村落名称以姓氏命名,如“张家庄、李家寨、王岑、杨寨”等等,且整个村子也大都是这个姓的村民,如有少量异姓者也是后来迁入的,自然状态的婚姻嫁娶上,都是本村小伙子、姑娘与邻村或是更远村落的姑娘、小伙子结亲。

二、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古汉字的兴趣

古代汉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3],即要认识古汉字的字形、理解古汉字的意义,因此,识认古汉字是阅读古书的基础。汉字是表意文字,不少汉字字形和字义关系极为密切,但是古汉字形体的识认对于学生而言相当困难,因为,古汉字,除了甲骨文、金文、小篆,广义上还包括繁体字,对于习惯了简化字的学生来说,繁体字已经比较难认了,同一个字的古字形的形体演变错综复杂,使古汉字的学习难上加难。教学中,如果是单向输入式的让学生记忆各种古字形,缺乏对古汉字价值认识的学生会觉得扑朔迷离、没有学习兴趣,难以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文字的产生本来是为了使用的方便,学习古代汉字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加强对已学古汉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汉字的形体和意义的分析感兴趣。

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汉字互相组合的规律,在学习了简单的古汉字的基础上,出示组合而来形体复杂的字让学生来分析。如学习了表示武器的“戈”,可以继续学习由这个字符组成的“伐、戎、戒、武、或、战、戮”等,“伐”是会意字,字形是“武器放在的脖子上”,则“砍伐”义可见,由“砍伐”引申为“讨伐、进攻”义,“戒”是会意字,“ ”是双手的变形,字形就是双手持武器,则“警戒、戒备”义可见,有很强的规律性。

第二种是拍摄生活中各种古物或是古迹上的汉字,让学生辨认形体和意义,以书法、篆刻、匾额、题刻等形式出现的古汉字由于有具体的使用环境并且是完整的意思,很适合用幻灯片出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现在盛行旅游和拍照,个人所拍摄的包含古文字的图片,都能够通过手机上的QQ、微信平台互相传送,这让古文字图片的获得变得非常方便。

上述两种方法把古汉字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古汉字形体及意义的习惯和能力,认识到汉字内部形义之间系统的关联性,并且学有所用,必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汉字的兴趣。

三、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量的探究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第六项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其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习惯,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正逐步取代“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4], 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坐在大学的校园里,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看问题的方法,各种知识不是教师的讲授和传输他们就能认可,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受,更感兴趣于自己探究到的知识。面对这样的学生,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也宜进行适量的探究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的学习。

探究性学习,如教师通过幻灯片列出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向学生提出的探究的主题,即让学生自己分析语言材料所包含的语言规则。这个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摘好苹果放到学生的手上,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翻山越岭、攀沟爬壑寻找到要摘的那个诱人的苹果。在这个过程里,学生有自己的付出,收获也是真实的和珍贵的。

古代汉语的实践课,主要以课外参观的形式进行。如到学校的图书馆、博物馆参观古籍,到学校周边有古建筑的村落参观古迹。古文的运用、古风的遗存,在古书和古迹中,都能够被探索和发现到。也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作业,比如翻译清末时期的房契、地契,或是在讲解音韵部分,试着让学生写一些简单的能押韵的诗。

古代汉语的活动课内容也比较丰富,如为了加强对古汉字形体特点以及形体演变的认识,在课堂上开展描摹古字形、分析字形演变特点的活动,或是让学生课外搜集一些用古文字写成的书法作品的图片,在上课时通过幻灯片向全班同学分享和介绍书法作品中的文字,也可以举行一些国学或是古代文化的讲座活动、举行古汉字、古代文字知识的竞赛。

四、利用现代教学仪器传播声光色影的教学信息,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

21世纪是大众传播的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电影等传播媒介让生活变得充满声光色影。古代汉语的教学,如果还是单纯的黑板加粉笔式的使用传统的媒介来教学,除了传达的信息量少,传达内容受限制,也有失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或是传播媒介。古代汉语教学需要不少语言材料论证语言规律,也有不少文字图片和实物图片,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出来。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文字部分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体现对汉字形体特点或是形体间相互关系认识的字谜让学生猜,或是围绕文选的内容,增加一些介绍文选背景的小故事。如在《齐桓公伐楚》一文中介绍齐桓公为了称霸天下“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5],但是就“侵蔡”这一段,不少政史类书上都记载了齐国伐蔡原因的异说,如下: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6]

这一段内容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阅读,补充了文选的背景,锻炼了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总之,古代汉语包含丰富的图片知识、文史知识和社会习俗,还有《汉字宫》、《皓皓文字国历险记》等文字学的动画片以及各种语言文字的活动和比赛视频,都可以通过先进的教学仪器来展示,丰富古代汉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同时也适应了大众传播媒介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左民安.细说汉字——1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48.

[2]许进雄.文物小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3][5]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13.

[4]郭建,王湘云.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9):88.

[6]司马迁.史记(二)[M].北京:线装书局,2007:757.

作者简介:

王伟(1980年-),女,汉族,河南信阳人,汉语言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教学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古代汉语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对策
对师范学校古代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探讨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古代汉语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提升学生在古代汉语课堂中参与性的应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