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阁 吕亭辉 周娣
番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识别与防治
余朝阁吕亭辉周娣
导读:番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主要包括青枯病、溃疡病和髓部坏死病。3种病害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在总结其共同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番茄是设施栽培的重要果菜,近年来番茄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特别是管理粗放的简易设施内为害逐年加重[1]。当前,严重影响番茄栽培的细菌性病害主要为3种维管束病害,分别是青枯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青 枯 假 单 胞 杆 菌 )、溃 疡 病(Corynebacteriummichiganensepv.Michiganense,密执安棒杆菌)和髓部坏死病(Pseudomonascorrugate,皱纹假单胞杆菌)[1,2]。主要介绍了这3种细菌性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设施番茄无公害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番茄青枯病
上述3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共同特征为:叶片萎蔫,后期病茎外表皮粗糙、常有气生根产生,横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挤压横断面有污白色菌脓溢出,最终植株枯萎[2]。但不同病害发生期、为害部位和症状特点有差异。
1.1青枯病
多在花期至结果期开始发病,系统侵染。植株叶片显症顺序通常为:先是上部叶片萎蔫下垂,然后是下部叶片凋萎,最后是中部叶片凋萎。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晚恢复;后扩展为全株萎蔫,不再恢复。土壤干燥、气温较高时,2~3天后植株死亡,但叶片仍保持绿色;若遇土壤潮湿、连阴天气,植株可存活一周左右。病茎初期产生水浸状斑点,后扩展为1~2cm褐色斑块[3,4]。
1.2溃疡病
幼苗至成株均可染病,以开花至第1穗果成熟期发病重。幼苗染病,叶片由下至上逐渐萎蔫,胚轴或叶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髓部出现空腔,植株矮化或枯死。
成株染病可为害叶、茎、果等器官。叶片萎蔫顺序也是由下向上;初期叶缘干枯上卷,然后叶脉间枯黄,最后小叶整体变褐枯死,但叶片不脱落;病情可向叶柄、侧枝和主茎进一步发展。茎部受害,产生狭长稍凹陷灰白色至褐色条斑,后期病茎溃疡或纵向开裂,髓部部分变空,维管束变褐;病害发展较慢时,病茎略增粗,着生突疣和不定根。果实染病分2种情况:一是由病茎通过果柄扩展而致,导致幼果滞育、皱缩、空瘪和畸形;二是由病菌再侵染所致,形成木栓化疮痂状隆起小斑,周围白色、中央褐色,似“鸟眼”状[3,4]。
1.3髓部坏死病
多发生在青果期,主要为害茎和分枝,有时也为害果实。发病初期植株中、上部叶片萎蔫,部分小叶边缘褪绿,但分枝通常不萎蔫,茎基部尚未发生病变,这点区别于青枯病。后期下部茎产生褐色至黑色无规则坏死斑,病斑表皮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有黄褐至黑褐色坏死斑块,部分糠心或干缩中空,并逐渐向两端延伸[5,6]。果实染病,从果柄开始变褐,全果变硬腐烂,果皮变硬。病茎部坏死斑不形成溃疡状,病果无“鸟眼”斑,别于溃疡病。
番茄溃疡病
髓部坏死病
3种病害病原物越冬、侵入和传播途径共同点为: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通过滴水、灌溉水和农事操作传播。发病程度均与品种抗性有关,连作、空气或土壤高湿、偏施氮肥、植株衰弱或徒长等,均利于上述病害发生。
2.1青枯病
病原物越冬和传播途径同前述共同规律。从根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维管束螺纹导管内繁殖,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使导管阻塞或侵入邻近薄壁细胞导致褐变。发病温度范围10~41℃,最适气温30~37℃,最适土温25℃左右;病原物适宜pH值范围6.0~8.0,最适pH值6.6左右。土壤含水量大于25%,利于病菌侵入;排水不良、高温高湿、酸性土壤、土壤缺钙或缺磷等均利于该病害发生,久雨或大雨后突然转晴发病严重。
2.2溃疡病
病原物还可在种子上越冬。主要从各种伤口侵入,也可从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导致种子带菌;还可从叶片毛状体及幼嫩果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后通过韧皮部在寄主体内扩展,导致全株发病。近距离传播同青枯病,还可通过种苗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除野生番茄高抗该病外,多数番茄栽培品种不抗该病。病原物在1~33℃均能存活,较耐低温,但最适温度为25~27℃;病原物适宜pH值7.0左右。温暖高湿、排水不良利于该病流行。
2.3髓部坏死病
病原物越冬和传播途径同青枯病。主要从整枝打杈的伤口处侵入,通过维管束在植株体内蔓延。在栽植过密、光照不足、夜间低温高湿等条件下,发病严重。
根据番茄3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发生规律,可采取清除病株残体、抗病品种、田间喷药等防治措施。立足于病害发生前的全方位预防,辅以病害发生后无害化综合治理。
3.1消灭初始菌源
①加强检疫和种子消毒针对溃疡病可通过种子带菌的特点,采用加强检疫和种子消毒来防止种苗传播,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其他可通过种子带菌的病害。其中种子消毒可采用50~52℃温汤浸种15min,或用200mg/L的农用链霉素药剂浸种2h。
②无菌土壤育苗选用不含病原物的土壤育苗,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正规的蔬菜育苗基质进行育苗。
③清洁田园上茬采收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及杂草。
3.2切断传播途径
①减少机械伤口多数细菌从伤口侵入,伤流液为细菌提供充足的营养,为其侵入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番茄栽培中,移栽、抹芽和打杈等均易造成机械损伤,须注意这些操作环节。移栽时要求带土,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伤根。抹芽、打杈要选择晴天、温度较高、湿度较低时进行,此时伤口能及时愈合,可减少细菌侵入和病害发生;避免阴雨高湿天气和露水未干之前抹芽、打杈。另外,在抹芽、打杈或采收后,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剂预防。
②消灭虫害,减少虫咬伤虫蛀咬后,在植物器官上会造成伤口,为细菌侵入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要注意防虫。
③采用膜下滴灌或渗灌设施栽培中细菌主要随灌水和水滴迸溅传播,故要避免喷灌和大水漫灌,提倡采用膜下滴灌或渗灌,这样还可降低设施环境湿度,利于防病和番茄生长。
3.3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多数细菌性病害与植物抗性有关,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抗(耐)病品种。
②高畦栽培采用高畦栽培,利于排水和土壤透气,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抗逆性。
③加强栽培管理根据番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适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或大肥大水。及时整枝打杈,加强通风透光,提高植株自身抗病性。发病初期,及时摘除老弱病残组织、器官和拔除病株,密封带出棚外后销毁;同时及时施药防治,可减少病菌传播和再侵染。浇水或连阴天气之前,喷药预防,也可起到保护作用。
④轮作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3.4化学防治
发病后,根据病害发生部位,及时采用合理方法进行施药防治。叶片和果实染病,可采用喷雾的方式防治;茎、髓部染病,可采用涂抹或注射的方法防治;根部染病,一般需要用药剂灌根处理。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可杀得(氢氧化铜)、琥·乙膦铝(DTM)、诺氟沙星、氧沙星、氟哌酸等。
上述同种药剂连续使用3次后需换用另一种药剂,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也可根据不同药剂的作用对象和机理混配使用,或根据番茄病害总体情况与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科学混配。各种药剂的使用浓度和混配方法参照说明书或其他相关资料。另外,细菌生活周期较真菌短,间隔3~5天需再次施药,连续施药2~3次,但灌根处理通常1次即可。
[1]李焕玲,钏锦霞,李宝聚.茄果类蔬菜细菌性病害种类[J].中国蔬菜,2013(15):23-25.
[2]汤继和.番茄 3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的识别及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09(2):48.
[3]吕佩珂,苏慧兰,高振江,等.中国现代蔬菜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远方出版社,2008.
[4]李惠明,赵康,赵胜荣,等.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使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房德纯,蒋玉文,余朝阁.茄果类蔬菜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6]王就光,周国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沈阳工学院重大课题支持基金(ZD201501);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2011BAD12B03);辽宁省“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2014215011)
余朝阁,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113122,电话:13898820586,
E-mail:yuzhaoge@126.com
吕亭辉,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周娣,通信作者,沈阳农业大学图书馆
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