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观察

2016-11-29 12:13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标准化领域标准

标准观察

◆ 第39届ISO大会发布《北京宣言》

9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张晓刚共同签署并正式发布了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北京宣言》。

《北京宣言》围绕ISO的战略规划和愿景,以推动国际标准化持续发展,促进世界互联互通为主题,强调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价值,倡议加强标准化实践的合作,期望通过交流和分享知识、经验、技术和资源,实现人和组织的和谐发展。

在ISO大会历史上由ISO和主办国联合发布宣言尚属首次。《北京宣言》由国家标准委提议,经与ISO积极沟通协调,最终确定在ISO大会期间正式发布。2016年是ISO实施新五年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持续深化标准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通过发布《北京宣言》,将进一步巩固第39届ISO大会的会议成果,进一步提升ISO国际品牌和声誉,也将为全面提高中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为本届大会留下中国印象发挥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

9月12日,国家标准委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与阿尔巴尼亚、波黑、柬埔寨、黑山、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马其顿及土耳其等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机构负责人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国家标准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9个国家的参会代表参加签署仪式。

田世宏表示,在ISO大会期间,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标准化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是落实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以标准化促进政策通、设施通、贸易通,支撑互联互通建设,助推投资贸易便利化,是各方互利共赢之举。中国将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彼此发展战略对接,深化标准化领域务实合作,发挥标准化在促进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国家标准委将推动标准化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贸易社会发展,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

该活动是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期间的系列活动之一。根据合作协议,国家标准委将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标准化组织深化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在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相互采用对方标准,共同推动产品标准的协调一致,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协议各方还就建立务实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开展国际标准化合作等事项达成共识。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国家标准委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

9月10日,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国家会议中心与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主席弗雷德里奇·施迈科维尔、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CENELEC)秘书长伊莲娜·圣地亚哥·希德一行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年中欧会等有关议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行动计划并签署合作协议。国家标准委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

田世宏表示,中国和欧盟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也已走过十余年。截至2015年,欧盟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欧经贸持续、稳定发展。当前,中欧合作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标准作为扩大产能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增进经济贸易往来的技术基础和技术规则,在中欧合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多年来,中欧双方在标准化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标准化合作良好格局。

此次会谈是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中欧双方将根据签署的合作协议,在标准互认、国际标准化合作、人员与信息交流、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更加务实推动中欧标准化合作迈向新台阶。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 “提升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2016年全国“质量月”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

9月1日,由质检总局等42个部门共同组织的2016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启动仪式现场宣布活动启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出席,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重庆市副市长吴刚致辞。质检总局、工信部、农业部、卫计委、军委装备发展部等主办单位有关部门同志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支树平、黄奇帆为获得命名“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重庆市渝北区、吉林省延边州、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永康市授牌。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的139个市(州、区)提出申请,85个市(州、区)获得批准创建,22个城市获得命名。此次命名的4个城市中,延边州是全国首个获得命名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自治州,永康市是全国首个获得命名的县级城市。

陈钢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今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主题——“提升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他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提升质量,今年全国“质量月”部门联动更加融合、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企业参与更加踊跃、行业协会更加主动。希望各地、各部门继续密切配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相关活动,形成全社会重质量、讲诚信的良好氛围。质检总局将不断深化“质量月”成效,一以贯之地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吴刚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重庆正处在加快推进改革发展、富民兴渝的关键阶段。全市将以“质量月”活动为契机,强化社会质量共治,切实以质量品牌立诚信,以质量标准增生机,以质量技术强支撑,以质量安全促保障,推动质量强市建设。

在启动仪式现场,全国“质量月”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河北省霸州市金属玻璃家具产业园”等10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园区授牌。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随机从全国范围内现场抽取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其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实地核查。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聘任五位外籍顾问

9月12日,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期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在京举行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外籍顾问聘书颁发仪式。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出席仪式并颁发聘书。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主持仪式。

颁发仪式上,田世宏向外籍顾问介绍了中国标准化工作以及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他表示,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是我国标准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最高智库。落实党和国家对标准化工作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迫切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标准化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咨政建言作用,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决策和标准化科学发展水平。希望受聘外籍专家能够为提升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与有关国家标准化交流合作,拓宽专家委员会国际视野等提供指导和帮助。

加拿大国家标准化机构首席执行官约翰·戈登·沃尔特、法国国家标准化机构总裁奥利沃·皮亚特、德国国家标准化机构原主席托尔森·巴赫、英国国家标准化机构标准总裁斯科特·斯蒂德曼、美国国家标准化机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乔·巴提亚五位外籍专家,被聘为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外籍顾问。大家表示非常荣幸受聘,愿意为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相关工作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化健康发展。

(摘编自质检总局网站)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消费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规划》指出,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标准引领、质量为本、开放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先进标准倒逼消费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到2020年,实现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规划》提出:一是改革标准供给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加快国内外标准接轨,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二是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加快推动个性定制、绿色产品、智能产品、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产品和新兴业态标准化发展。三是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推动第三方发布企业标准“排行榜”,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四是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工程,形成全链条的“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解决方案。五是加强消费品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六是改善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除强制性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其他市场准入限制。七是创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实行“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制度,规定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业的同一规格型号产品,6个月内任何地方、部门和机构不得重复抽查,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八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升进出口消费品质量。

《规划》强调,要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般消费品领域,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等领域的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

《规划》要求,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财税政策扶持、质量人才培养、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和约束制度,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范围,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摘编自新华网)

◆ 四部委发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联合颁布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数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是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系统联通和数据交换共享的首部技术标准。

《规范》由12项数据标准构成,涵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等四大类公共资源交易板块,包括交易信息、主体信息、专家信息、信用信息、监管信息等,并通过统一标识码规则,为每一笔公共资源交易赋予了唯一的“身份证号码”,对交易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记录。

《规范》的出台和实施,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建共享、促进交易平台深度融合提供了顶层设计,也为实现信息统一发布查询、大数据挖掘等深度应用奠定了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加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摘编自发改委网站和《中国改革报》)

◆ 首个移动互联网安全标准在上海发布

9月19—20日,2016第3届中国信息安全用户大会(Ucon)在上海举行,会上发布了首个移动互联网安全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安全通用技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特别对第三方移动应用的信息保护要求提出了一些考核的要点。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安全处副处长刘山泉指出,正规的应用基本都是经过第三方检测的,如果扫描不正规的二维码或者安装不正规的应用,就相当于在手机中植入了病毒,个人的隐私信息就会被窃取盗用。因此,路边、商场等处出现的推广扫码要谨慎参与。

据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主任蒋力群介绍,移动互联网已经迈入全民时代。截至2015年,移动端用户规模达12.8亿,“90后”和“00后”年轻一代用户在崛起,整体份额已超过移动网民的三分之一,且比例持续上升,“80后”用户占比37.1%,三个年龄段用户合计占比超过七成。然而,移动应用安全隐患和标准空白也给其发展带来了挑战,信息泄露、恶意扣费甚至资金被盗等事件时有发生。2015年,我国因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漏洞遭受恶意程序攻击的境内用户高达1.74亿户。

《规范》 从技术安全和安全管理两方面,对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在设计、开发、维护及测试提出通用要求。具体包括:身份鉴别、逻辑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安全、外部防护、安全设计、安全开发、安全维护、发布安全等10个部分。

蒋力群介绍,《规范》 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设计信息的敏感度和业务重要性的不同,对应要求分为“一般要求”和“增强要求”,例如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的信息安全敏感度很高,对它们的信息检验要求也会更高。

在身份鉴别方式上,《规范》中的“增强要求”提出,当移动应用软件进入终端系统后台后,再次被唤醒切换到前台时,应采取措施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对于涉及敏感信息修改或转账、支付等重要业务,除密码认证以外,还应采取其他安全认证方式,且不宜通过第三方账户,如微博、微信、支付宝等进行认证。

(摘编自《东方晨报》)

上海:出台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上海市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四部分内容。

《规划》提出,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立足上海、服务全国、促进创新、接轨国际”为原则,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标准化体系,将上海建设成为标准化意识和能力较高,创新创业标准化服务到位,标准化创新生态环境良好,国内引领、国际有影响力的标准化高地。

《规划》重点部署了优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实施、强化标准监督、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六大主要任务。按照产业经济、社会治理、节能环保三大块划分了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都市农业、公共安全、公共服务、政府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9个标准化重点专栏,并细分了47项重点领域。《规划》提出了加快标准化法治建设、强化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优化标准化政策支持、加大标准化宣传力度、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等五方面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摘编自国家标准委网站)

北京:建立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标准体系 促进政务公开有章可循有序深化

北京市高度重视《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工作,不断加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进力度,着力建立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标准体系,为规范重点领域公开提供了有益探索,为深化主动公开提供了有效示范。

一、首次实现目录标准化管理,有序规范重点领域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以来,北京市逐年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具备了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良好基础。由于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涉及范围广、信息数量大,公开标准不统一,推进步伐不一致,考核标准难量化,主动公开随意性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公开实效。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组织重点领域相关责任单位,通过专题调研、集中研讨、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梳理,逐项确定各领域目录标准,形成了《北京市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与标准(试行)》,建立起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了重点领域信息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有效促进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序深化。

二、逐项细化重点领域公开标准,创新建立重大决策解读目录

(一)明确重点领域范围和公开目录核心要素。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构调整和功能疏解、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等中心工作,选取了行政职权、财政资金、招投标、政府采购、价格、审计、保障性住房、国土资源、重大建设项目、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组织监管、安全生产、企业信用等16个信息公开重点领域。明确了每个领域信息公开目录的核心要素,包括目录名称、内容标准、公开主体、公开形式、公开时限。

(二)细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三级内容标准。16个领域细化了168条信息目录、1206项内容标准。例如:将“部门职权信息公开”细化为基本信息、法定职责、内设机构、所属机构、权力清单等15条目录,并逐条细化了99项内容标准,其中要求公开各部门所有具有对外服务职能的“内设机构”的机构名称、职责、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箱),方便群众查询办事。

(三)规范信息公开主要形式和时限要求。公开形式包括政府网站常规公开、专题公开、数据查询公开。公开时限包括实时公开、按日公开、15个工作日内公开、按月公开、按季公开、按年公开。例如:“环境信息公开”的31条目录中,政府网站常规公开18条目录77项内容,依托数据库在政府网站提供数据查询公开13条目录78项内容;实时公开15条目录,按日公开2条目录,15个工作日内公开3条目录,按月公开4条目录,按季公开1条目录,按年公开6条目录。

(四)制定市政府重大决策年度解读目录。为推动形成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发布、解读联动效应,扩大重点领域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围绕政府工作年度重大决策任务,制发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解读目录》,确定8方面56项重点工作解读目录,统筹协调各区各部门发布政策信息、实施深度解读。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参照白皮书体例,创新组织编写《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汇编》,涵盖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主题,深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在市“两会”期间集中全面公开。围绕十三五规划,采取“开门办规划”、邀请编制单位负责人与市民对话等多种形式,全媒融合,政民互动,全面解读。围绕市政府常务会议重点议题,挖掘背后故事,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深度解读机制。

三、持续深化目录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政务公开正面清单制度

(一)以目录标准为示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内容。通过建立目录标准体系,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满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信息需求为导向,不断充实细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内容标准,进一步规范目录标准和政府网站信息内容的对接更新,方便群众查准查全。

(二)以目录标准为依据,加强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考核监督。将目录标准作为考核重点领域公开实效的一把尺子,对各重点领域每年在公开深度和广度上的推进力度进行有效衡量,督促各公开责任主体规范主动公开行为,实现重点领域公开量化考核、有据可查。

(三)以目录标准为指引,全面加强政府重大决策公开解读。充分发挥市政府重大决策公开和解读目录作用,深化对全市政策解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强化对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重要议题、市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实施全方位宣传策划和深入解读。

(四)以目录标准为基础,探索建立政务公开正面清单制度。在完善重点领域目录标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法律法规、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性文件对重点领域主动公开的各项要求,横向梳理各行业各系统的信息公开内容和标准,纵向梳理各层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公开权限和职责,探索建立各级行政机关履行主动公开义务的正面清单,适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深化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

(摘编自中央门户网站)

珠海:发布三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

日前,珠海市质监局正式发布了《无公害食品商品罗非鱼吊养技术规范》《无公害食品天冬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乌头鲻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三项市级农业地方标准,以进一步完善珠海特色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悉,此三项标准将于2016年10月13日正式实施。

农业标准的实施对于引领珠海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区域品牌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无公害食品商品罗非鱼吊养技术规范》主要规定了商品罗非鱼无公害吊养的养殖环境条件、饲养技术、养殖吊养池的设计建造、鱼药和防治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也由“吃饱”向“吃好”转变。通过咸化吊养的技术使商品罗非鱼肉质更紧,更有弹性,鱼体瘦身结实,接近野生鱼的品质,既满足了消费品质升级的需求,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咸化吊养技术在珠海的推广实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天冬既是常见药材也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食材,《无公害食品天冬生产技术规程》主要规定了无公害天冬生产的园地选择与规划、繁殖、田间管理、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对促进珠海天冬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引领珠海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具有具有积极作用。

《无公害食品乌头鲻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主要规定了乌头鲻亲鱼培育、鱼苗繁育、病害防治以及运输技术等内容,有利于促进珠海市乌头鲻标准化苗种繁育、养殖和乌头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南方日报》)

黑龙江:发布室外塑胶跑道地方标准

9月12日,黑龙江省质监局发布了《室外塑胶跑道技术要求》(DB23/T 1800—16)地方标准,标准覆盖了从原材料选用、添加物施工和塑胶跑道固化等各个环节。

针对塑胶跑道,我国目前已发布《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和《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6部分:田径场地》(GB/T 22517.6—2011)两项国家标准,均于2012年5月1日起实施。两部标准中涉及了合成材料跑道面层的厚度、有效性、耐久性、物理性能等指标,还对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含有的有害物质做出了具体的限量要求。如:苯含量不可超过0.05g/kg、甲苯和二甲苯总和不超过0.05g/kg、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不超过0.2g/kg。

该项地方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非固体原料进行了苯、二甲苯、游离甲苯等14项有害物质限量的补充规定,对固体原料进行重金属原料等15项有害物质限量的补充要求,涵盖了从原材料选用、添加物施工和塑胶跑道固化等各个环节。

在指标要求上,引入欧盟现行的禁用多环芳烃指标要求,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环境舱法有害物质释放速率测试方法,针对游离物挥发集中在一米左右的物性,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率和甲醛释放率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在地域特性上,还结合黑龙江省冬季严寒、春秋冻融的实际情况,对跑道的耐久性、抗寒性、防滑性和冻融循环性进行了具体要求。

(摘编自哈尔滨新闻网)

猜你喜欢
标准化领域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