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培训对提高社区医护骨质疏松症防治能力的影响

2016-11-28 19:26周敏捷周艳艳许兵陈晓萍尤炯鸣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26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社区培训

周敏捷++周艳艳+许兵++陈晓萍+尤炯鸣++陈伟凯

[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对提高社区医护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防治能力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招募90名社区医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定时定点集中培训,实验组接受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培训前、培训12个月后,评价两组成员的OP防治能力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培训前,两组间OP防治能力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5±13.09) vs (50.96±11.23),t=0.336,P=0.738]。培训12个月后,两组的OP防治能力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63.98±11.68) vs (51.85±13.09),(71.99±10.12) vs (50.96±11.23),t=5.344、13.431,P=0.000、0.000],实验组的OP防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71.99±10.12) vs (63.98±11.68),t=-3.365,P=0.001]。培训前,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1.09) vs (2.28±1.03),t=-0.229,P=0.819];培训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提高[(3.03±1.16) vs (2.33±1.09),(3.56±0.55) vs (2.28±1.03),t=6.433、14.115,P=0.000、0.000],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高[(3.56±0.55) vs(3.03±1.16),t=-2.335,P=0.025]。 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能更好的提高社区医护的OP防治能力,能使社区医护获得更好的认可。

[关键词] 培训;社区;骨质疏松;能力

[中图分类号] R544.1;R58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26-0134-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特征为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1]。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年龄超过50岁,约1/5的男性和1/3的女性会发生OP[2];OP患者中,约16%的男性和30%的女性还会发生脆性骨折[3]。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健康干预是OP防治的关键。因此,社区OP防治已经成为OP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相对于OP发病率的日趋提高,社区医护的OP防治能力却仍有很大的不足,如OP知识知晓率低[4]以及认识存在误区、盲点[5]等。当前针对社区医护的专业培训仍以定时定点集中培训为主,本研究对社区医护实施了合作型OP培训,取得了更加积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招募的90例社区医护(全科医生60例,护士30例)为研究对象。以工种(医生/护士)作为分层因素,利用随机数字表按1∶2进行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8~39岁,平均(32.63±2.91)岁;实验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30~43岁,平均(33.03±2.59)岁。纳入标准:①社区医护;②工作3年以上;③本科毕业;④年龄<45岁;⑤同意参加,并接受随机分组。排除标准:不能按研究方案参加培训和评价。两组性别、年龄、职称及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培训方法

1.2.1 对照组 聘请3名中级职称及以上专科医生组成OP培训专家团队。以学习班的形式,每6个月1次,为期12个月,定时定点组织所有对照组成员进行OP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危险因素识别、健康干预方法、心理辅导方法、OP诊断方法及OP治疗方法等。

1.2.2 实验组 (1)培训:通过手机终端,以微信群/QQ群的形式,每6个月1次,为期12个月,由同一专家团队定时组织所有实验组成员进行OP培训,内容同对照组培训;(2)合作:亦通过手机微信/QQ进行,为期12个月。包括:①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由实验组成员提供典型/疑难OP病例,由专家团队组织实验组成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包括诊断和治疗方法等。频率为每月1次。要求实验组成员每人至少参加6次以上;②在线会诊:实验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若遇到疑难病例,可及时联系专家团队进行在线会诊,接受诊治指导,必要时协助向上转诊;③向下转诊:对于专家团队日常诊治的OP患者,与其所在社区有实验组成员,则由专家团队联系该成员,和其共享病例资料,并委托其负责患者回归社区后的OP防治工作(定期在线沟通,必要时由专家团队进行指导)。

1.3 评价方法

1.3.1 OP防治能力评价 培训前、培训12个月后,评价两组成员的OP防治能力。参考2011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1],由专家团队出卷,内容包括OP基础知识、健康干预方法、OP诊治方法以及病例分析等,满分为100分。考试形式为定时定点闭卷考试。试卷分A卷和B卷两种,其中A卷为主考卷,B卷为个别人员因故未能在统一时间参加考试者的补考卷。

1.3.2 患者满意度评价 培训前、培训12个月后,按Likert 5级法[9,10](从非常不满意至非常满意,各计0~4分)评价OP患者对社区医护的满意度。评价每位成员最近接诊的3例OP患者的满意度,取平均值作为该成员的患者满意度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所得数据。正态计量资料以(x±s)形式描述,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计量资料间的差异;计数资料以[n(%)]形式描述,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应用Wilcoxon W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等级资料和非正态计量资料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OP防治能力比较

培训前,两组OP防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12个月后,两组OP防治能力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44、13.431,P=0.000、0.000);实验组的OP防治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培训前,两组间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12个月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33、14.115,P=0.000、0.000);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当前OP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每年因OP引起的腰背痛和脆性骨折就诊的患者人数呈逐步上升趋势[11,15,16]。流行病学、临床和病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已证实,OP的预防重于治疗。只有充分地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OP的发生率和危害。社区医护可以在OP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宣传OP知识,使社区居民认识OP及其危害性,以及帮助社区居民识别危险因素[14],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健康干预等[12,13、17-19]。但是,当地社区医护的OP防治能力仍存在普遍不足。本研究对社区医护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研究后发现,基于互联网的合作型培训较传统的定时定点集中培训能更好地提高社区医护的OP防治能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学习1个月后人的记忆量只剩21.1%[6]。合作型培训的成员在基础培训1个月内不仅会参加首次典型/疑难病例讨论,而且大部分也会实现首次邀请专家团队在线会诊或向下转诊后合作管理患者,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合作中的知识点回顾会有助于更多地保留学习后的记忆量;其次,合作中对知识点的实战应用有助于更好地对其理解和掌握;另外,合作中的约束和要求会促使受训成员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因此,合作型培训较传统的定时定点集中培训能更好地提高受训成员的OP防治能力。OP防治能力的提高使受训成员获得了OP患者更高的满意度。反过来,患者的认可又不仅使受训成员获得足够的信心,而且还会增加受训成员的实践机会,这两方面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受训成员的OP防治能力。高圆圆等[7]在慢病管理中加强了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合作,发现能有效提高社区医护诊治慢病的能力;王静等[20]构建了综合医院-社区医院压疮延续护理模式,实施后发现能提升社区医护的压疮护理能力,上述观点均与本研究的观点相符。合作型培训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设计的合作型培训方案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一方面基础培训时受训成员不用赶到指定地点学习,节省了旅途时间,也减少了相应的交通费用,另一方面培训和合作时应用互联网一般不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常以年费形式固定)或只产生少量的费用,因此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谢秋燕等[8]将QQ群应用在体检延伸服务中,发现可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

合作型培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当前智能手机使用已经比较普遍,通过手机微信/QQ进行交流已经习以为常[21]。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青、中年患者,智能手机和微信/QQ软件的使用率是100%,研究过程中亦未发现受训成员因为交流方式的原因退出研究。

合作型培训模式可能也适用于其他专业的社区医护培训,可能会助于推动社区医疗的发展,值得进一步尝试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J].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 石阶瑶,刘忠厚,马姚娥. 骨质疏松健康教育[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122-1128.

[3] 陈立英,史丽丽. 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784-1785.

[4] 杜雪平,黄凯,孙艳格,等. 北京市社区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5B):1646-1651.

[5] 高莉莉,开红英,陆金法,等.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医师骨质疏松症知识描述性流行病学问卷调查[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5-7.

[6] 耿秀双,李巧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60-61.

[7] 高圆圆,谢波,孙子林,等. 医院-社区-患者-志愿者一体化慢病管理新模式的构建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22):2624-2626.

[8] 谢秋燕,李玉琴,吴安琪. QQ群在体检延伸服务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108-109.

[9] 朱丹,林雪峰,应华永. 检验科信息系统建设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127-129.

[10] 徐艳,叶启乐,温萍萍,等. 中西医快速康复技术在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0):140-145,149.

[11] 刘晓辉. 老年骨质疏松的社区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27-2729.

[12] 杨卫红,俞洁菲,张琼.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认知程度和生活质量现况调查[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11):1254-1256.

[13] 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等.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667-1669.

[14] 孔青华, 谢垒, 陈烨君, 等. 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0):59-61.

[15] 杨彦霞,董进.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53(19):80-82.

[16] 罗琳,姚鑫,黄娴,等. 健康信念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9):1112-1116.

[17] 周艳艳,李若和,陈晓萍,等. 基于网络俱乐部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20):128-133,136.

[18] 陆丽娟. 症状筛查联合健康教育预防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效果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5):1786-1788.

[19] 郭彩虹. 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80-82.

[20] 王静,杨亚平,金杰,等. 医院-社区压疮延伸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实施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1):20-22.

[21] 邓盛龙. “信息爆点”引发微信大阅读——《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早报君”从10万+到50万+的阅读增长[J].中国记者,2015(7):61-62.

(收稿日期:2016-05-09)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社区培训
社区大作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细胞因子促进骨折愈合及中药对骨生长因子的作用研究进展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