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培土生金"法对成都地区老年人慢性肺系疾病的重要性

2016-11-28 08:37杨雪萍陈卫银
医学信息 2016年29期

杨雪萍 陈卫银

摘要:培土生金法,即补脾益肺法,本文将从肺脾之间的生理病理联系、人的生理变化,地域特点等,来分析培土生金法对成都地区老年人慢性肺系疾病的重要性。

关键词:培土生金;慢性肺系疾病;临床运用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益肺法,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即肝心脾肺肾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故土指脾,金指肺。本法是根据五行相生的规律确定的治法,即用补脾益气的方药来补益肺气,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的证候。老年人脏腑组织衰败,功能减退,临床上多表现为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根据"虚则补之",故应用补益的治法。

慢性肺系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一类肺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咯痰,气喘或气短不足以息、乏力等症,常因感受外邪或劳累或寒暖失调或起居不慎等诱发,属于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

1培土生金的理论依据

培土生金法是依据五行相生的理论确定的常用治疗法则。(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根据五行的特性和五脏的生理特点,故将肺归属于金,脾胃归属于土。至汉代董仲舒以后,哲学家把五行认为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并提出"五行相生,五行相胜"的理论,即木生火,火生土,土胜金,金生水,水生木及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可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来间接补肺,治疗肺气虚弱之证,正符合了《难经·六十九难》所说:"虚则补其母"故肺脏虚时,则补其母脏--脾。

《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这些都说明脾胃与肺通过经络是相互联系的;另外,脾属足太阴经,肺属手太阴经,两经同属太阴,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意。

1.1培土生金的生理基础 培土生金的生理基础基于①《素问·经脉别论》曾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说明水液代谢是通过脾气运化,散精于肺,通过肺气的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地输布与排泄,肺脾两脏协同配合,相互为用,是保证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的重要环节。②饮食水谷入胃,肠胃吸收人体所需的部分化为精华,并进而化为谷气,经脾的升清作用,上达至肺,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结合,变化成宗气,上出息道,贯心脉,下资先天,输送至全身。故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同时脾化生的气血精微物质,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才能流注于十二经脉,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肺维持其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谷精、谷气与津液,又需依靠脾气运化水谷的作用以生成。

1.2培土生金的病理 ①脾病不能散精归肺,可有土不生金之病;脾失健运,气不化水,则湿聚成痰,上贮于肺,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肺病不愈,求治于脾。②当脾病使脾气不运时,使脾不能化生精微物质以充养肺脏,致肺不主气,同时由于脾气不升清,最终致宗气生成不足;同时由于肺气虚不能推动气血来濡养全身,而表现为全身虚弱的证候。

2人的生理变化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曾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这里的"阴气"是指肾气,肾为"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本",肾气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当肾气衰时,肾气不能化生肾精,导致其他脏腑的精气也相对减少,致脏腑功能不足,如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等。

3地理气候特点

成都位于蜀地中部,地势低平,四周群山环绕,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具有春早、夏热、秋凉、冬暖的气候特点,其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民间谚语中的"蜀犬吠日"正是这一气候特征的形象描述;二是空气潮湿。因此长期居住于此地的人,易于患湿邪困脾之证,脾运不健,敷布运化无权,一则肺气无以充养,二则脾湿生痰上贮于肺,故而肺气不足,卫外不固,易于感冒;同时生痰之源未竭造成肺之痰湿不断,因而肺病缠绵。

综上所述,久病致虚,常年的肺系疾病反复发作,常致肺气亏虚;老年人气血津液亏虚,脏腑机能衰退,致脾失健运,肺失宣降;由于我地特有的气候环境,常内外湿邪合而伤人,致脾气不运,精微不生,不能濡养脏腑,肺脏失养,致肺气亏虚,水湿不化,致痰浊内生;故我地肺系疾病的老年人,除了肺系疾病的症状如咳嗽、咯痰、喘息、气紧等症状外,还常伴有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纳差、腹胀等脾气虚的症状,故常选用培土生金的方法。

4培土生金的代表方剂

培土生金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一批代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麦门冬汤、黄芪建中汤、沙参麦冬汤、六君子汤、炙甘草汤、补中益气汤等,并根据方剂药性,有甘平、甘凉、甘温三类。甘平培土生金法,用于肺脾同虚、寒热虚实夹杂之证,代表方参苓白术散;甘凉培土生金法,用于肺胃阴虚而有虚热之症,代表方麦门冬汤;甘温培土生金法,用于肺脾虚寒之证,代表方黄芪建中汤。根据成都地区的地域气候特点,湿邪为甚,再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多应用补气健脾除湿之方如参苓白术散。

5培土生金法临床应用案例

笔者在跟师学习中,发现对于成都地区患有慢性肺系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肺脾俱虚,湿邪为盛,故"培土生金"法颇有效验,现就报告1例临床病例:

邹某某,男,75岁,2015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吸烟史40+年,饮酒史20+年,40+年前来到成都并长期居住于成都;自诉反复咳嗽、咯痰20+年,加重伴气紧4 d;2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咯白色黏痰,后经治疗好转,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4 d前患者因天气变化,受凉感冒,再次出现咳嗽、咯痰,痰色白质稀,较易咯出,伴气紧,乏力,汗出,纳差,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弱。四诊合参,辨证为肺脾气虚,脾虚湿盛证;患者因老年久病,致肺脾俱虚,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故寒温不适,而致感受外邪;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故出现咳嗽等肺系症状;患者脾气本虚,再加上患者久居湿地,外湿侵犯致湿邪困脾,故表现为脾失健运的表现,如纳差,便溏,乏力等症,故治疗当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加上疏散外邪的藿香,防风,紫苏,服3剂后患者症状较前改善;但自诉纳差,饮食不香,仍有咳嗽、咯痰,患者舌苔白厚,故仍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来除湿,后患者纳差,咳嗽咯痰症状明显改善。

病案中患者久居湿地,并长年饮酒助湿,脾虚而肺弱,观其临床表现,是典型的"土不生金",不调脾胃以补中州则肺不能复也。《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之参苓白术散,是为脾胃虚弱,湿邪困脾所致之证而设,以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等益气健脾以保肺,合桔梗宣肺且载药上行以益肺气,陈皮既能化痰又理肺脾气机,全方重点不在治肺,而重在补脾以保肺,很好地体现了"培土生金"法,故而该患者用之有效。

参考文献:

[1]杨丽.培土生金法之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0):1074-1075.

[2]夏欣田,张伟.培土生金法与慢性肺系疾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8):76-77.

[3]蔡蕊.培土生金机理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1998,7(6):4-5

[4]聂致芳,段享建.培土生金法临床应用举隅[J].实用中医内科学杂志,2012,26(8):69-70.编辑/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