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11月10日18时40分,满载货物的郑欧班列准时从郑州圃田站驶出,向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驶去。
自2013年7月18日开通以来,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郑欧班列从运行伊始每月一班已发展到如今的“去三回三、每周六班”,成为国内唯一往返均衡、常态高频开行的班列,并凭借货运总量高、承运货类全、运营业态多等综合实力领跑全国。
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郑欧班列主体运营单位,园区内已实现跨境电商关检一体化作业,全程无纸化通关,为电商企业量身打造报关报检一站式跨境电商清关解决方案。郑欧班列正在成为“一带一路”上最快捷安全的贸易通道,并且计划到2017年达到每周四去四回共八班。
郑欧班列和郑州国际陆港的良好发展态势都是河南自贸区建设的一部分和缩影。
三年努力换硕果
尽管河南省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商务厅厅长焦锦淼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没想到批复这么快”,但其在介绍河南的申建历程时,仍让人感受到河南在申建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早在2013年上海自贸区刚刚宣布成立的时候,商务厅就开始酝酿申建河南自贸区,而且当年我们就到上海做了一些调研,还到商务部自贸区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专门进行了对接,并在当年正式提出要申建自贸区。”焦锦淼说。
2013年提出申建后,2014年,河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争取在河南设立自贸区。当年2月,时任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对河南省自贸区的申建方案、功能定位以及发展目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
2014年12月,河南省政府牵头召开专家座谈会,由商务厅邀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人员,到河南进行调查、考察,帮助制订方案;此后全省的专家、学者也集中到一起,对河南省申报自贸区问题进行研究。
2015年,河南省政府依然把自贸区的申建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向省人代会进行报告: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设立河南自贸区。当年5月,河南省成立了机构——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且向商务部提交了自贸区总体方案(草案)。
2015年8月,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省科研单位招标,对自贸区涉及的各项政策、制度等进行13个专项研究,请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更进一步的论证和研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会同商务部研究院形成了《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研究报告》,对河南自贸区总体方案做了细化完善。
努力终于换来硕果:2016年8月3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再设7个自贸区,河南在列!
据了解,这次全国共有21个省份申报建设自贸区。那么,河南为何能够脱颖而出呢?
河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不但由于国家战略的需要,还因为河南建设自贸区有巨大的自身优势。
众所周知,自贸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自此项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此前的四家自贸区有个明显的特点,即无一例外地处沿海,内陆地区尚未形成可复制的发展模式。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五、是中西部之首,与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结构相似、水平相近,代表性强,辐射范围广。通过河南自贸区建设,有望为中西部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该负责人解释,近年来,河南省对外开放载体平台日益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区位交通、综合物流、消费市场等优势突出,基础设施、发展载体、投资环境、产业支撑、体制机制等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首先是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河南地处我国中部中心地带,三纵五横国铁干线网和十二横九纵六放射高速公路网纵横交织,是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多年保持全国前列。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中转中心加快形成。空中丝绸之路初具规模,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加快形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国际货运航线28条,占中部地区总量的95%,已覆盖除非洲和南美洲以外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空对接、通联海港、多式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国际物流中心地位持续上升,为河南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重要的运能支撑。
其次是市场辐射潜力巨大。郑州、洛阳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郑州还是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具有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大市场的独特优势,具备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核心腹地的坚实基础。
再次是口岸等外向型经济载体日益健全。河南拥有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等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其中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综保区综合排名第二;拥有郑州航空口岸、郑州铁路东站货运口岸、洛阳航空口岸3个一类口岸;国家已经批准,并正加快建设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等一批特定口岸和多式联运监管中心。
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全国综合性E贸易试点,发展迅速,正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目标迈进。郑欧国际货运班列的货运班数、货重、货值和综合影响力均居国内亚欧班列首位,省外货源比重超过80%,揽货能力已经覆盖以郑州为中心的1500公里货源地域,成为率先实现多口岸出境、多目的地到达、多货源集聚、多联运方式运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内陆国际班列。
不断完善的平台口岸体系为河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支撑。
另外,河南省对外产业合作前景广阔。河南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性和宽广的产业合作需求空间。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畜产品及食品生产加工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食品、建材、汽车、有色、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优势突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高新产业加快集聚,郑州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伴随产业升级发展,河南参与国际分工能力不断提升,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联系日益密切,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业、能源、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4600.2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国总体增速22.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居中部地区首位。
对外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和发展态势为河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富有竞争力的重要一点还有体制机制创新经验不断积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服务外包、财税政策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先行先试。郑州率先获得国际快件出口总包直封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销产品返区维修”全国11个试点之一。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实现了一般进口、一般出口、保税进口、保税出口四种业务模式。上海自贸区一批监管创新制度也在河南省复制推广,依托河南电子口岸平台,以通关一体化为基础的大通关机制基本形成。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初步形成,金融集聚能力不断提升,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财务公司等业态蓬勃发展,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品种在全国三大商品交易所中居第一位,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和首家金融租赁公司获批。
这些创新实践和先行先试经验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
国家发展与河南定位的统一
国家给河南省自贸区的定位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河南自贸区实施范围上,拟以郑州为主涵盖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其中,郑州片区约80平方公里,包括郑州航空港区块、中原国际陆港区块、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侧重于探索以投资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和内陆开放高地;开封片区约20平方公里,以国家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侧重于探索以促进消费流通国际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洛阳片区约20平方公里,以国家洛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侧重于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模式创新。
对于这一定位,焦锦淼认为:“应该说,国家批准河南自贸区的发展面窄了一点,但这样有利于更集中、精确试验。而在自贸区囊括的主要产业板块发展内容上,较申报规划并无太多的差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据焦锦淼介绍,自贸区获批后,河南省还将继续积极复制推广已获批自贸区的经验做法。同时,河南自贸区也希望在流通管理方式、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全省经济升级发展。
据河南省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自贸区申建过程中,河南省一直在国家战略中明确自身定位,主要突出扩大内陆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增长极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等国家战略需求;同时,结合河南的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文化底蕴优势、改革创新优势、辐射带动优势等,明确河南自贸区未来承载的主要功能和试验特色。
据河南省商务厅相关人士介绍,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将立足内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以制度创新及模式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创新优势、流通枢纽优势、辐射带动优势,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方位深化改革引领区、多领域扩大内陆开放先行区、高水准实践经贸规则试验区、服务“一带一路”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促进中部崛起、辐射带动内陆地区加快发展。
为此,河南省提出六个方面的任务和举措: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三是深化贸易功能拓展;四是创新产业发展路径;五是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六是强化法律制度保障。这些内容措施具体,涵盖面宽,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有些改革事项和内容还涉及国家事权,既需要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衔接,还需要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各片区反复沟通,逐步细化完善。
记者同时了解到,河南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亦有各自的发展思路。郑州片区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成长、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国际商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能够发挥流通枢纽优势的现代服务产业,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和商贸中心。
开封片区拟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博会展及艺术品交易等文化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机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制造业,建设中华文化输出的国际交流中心和农业合作示范区。
洛阳片区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丝路文化展示、文化贸易等文化产业,探索国企改革及转型升级,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和产能转移机制创新中心。
对河南的多重利好
承担着 “替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历史使命的河南自贸区,首先享受到的是制度红利。
“自贸区建设首先会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通过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功能。”焦锦淼说,“一方面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另一方面还要管好该管的。”
据焦锦淼介绍,自贸试验区是以负面清单模式为核心,除负面清单所列投资内容需向相关部门依程序报批外,其他投资项目与内容将获高度自由化放开。同时,因减少了审批、税赋以及若干现行法律法规所限,极大缩减了区内企业在贸易链条的中间环节与国别壁垒,从而得到充沛的创新发展动力。
通俗地说,就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是仅限定企业“不能做什么”,并以清单方式进行列示,体现了“放权”的改革思路。没在负面清单上的项目,外资企业都可以去从事,而不用像过去一样需要寻找国内合作方或审批。比如,一家外资旅游集团想要落地河南,在自贸区内,它仅仅需要直接备案即可。而对自贸区的本土企业,在对外投资时,资金不再需要去外管局审批,投资程序也减少很多。
除了制度上的红利,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河南自贸区还将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多个领域扩大开放,整个自贸区将拥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此外,金融领域的创新也将贯穿整个自贸区建设的过程,境内外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将从中获益。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认为,因为自贸区是国家级的自贸区,这样一个国家级平台,对河南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自贸区是贸易便利化的一个平台,对提升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必将加快河南和外界的交流,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等交流范围更广。自贸区可以集聚更多高端资源、要素,比如自贸区可以使创业环境更优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从而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河南创业,达到吸引国际创新要素、创新机构来河南创新创业的目的。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认为,河南省拿到了自贸区这样一个制度优势之后,一定会在原来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基础上,带动内陆开放高地的跨越式发展,这对河南来讲意义非常重大。而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河南也面临一个结构优化、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依赖资源开发来发展已经不可能了,必须寻找新的动力,新的动力就是先进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享受了自贸区政策以后,意味着未来开放的路子会更平稳,带动河南转型升级的要件就具备了。
众所周知,多年来,深处内陆的河南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贸易传统、经济外向度等多重因素所致,参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需付出加倍的努力。虽然河南涌现出了双汇食品、宇通客车、隆丰皮草、中原内配等一批优秀的跨洋豫军,也吸引了富士康等一批世界顶级制造商,但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外贸结构不合理的瓶颈。比如,出口产品单一、商品附加值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等。
如今,河南有了自贸区,就相当于获得了参与全球经济资源再分配的“先发”资格。
“自贸区首先是新型经济发展试验区。它与全球经济高度接轨的先天禀赋决定了将带给这里无限创新的可能。”在焦锦淼看来,这种创新不仅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商业模式重构、生产力释放、贸易市场机会增强,也是河南在全球经济链再定位,更是河南人的经济格局与思维方式。
焦锦淼说,多数豫商不擅长做全球生意,而今,将全球的生意机会送到家门口,就是将参与全球贸易的思维对大家做最好的植入。而依托自贸区,催化、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跨境商业模式、高质领先的产品内容,即可向全省、全国、全球复制。而这,才是带给河南人最为珍贵的福利。
自贸区和老百姓有啥关系?其所带来的实惠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对于百姓生活而言,建设自贸区将使河南人享受到更便利、更便宜的消费,提高消费质量和生活质量。”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任晓莉表示,百姓可享受省去中间交易环节,享受保税仓储、展销等政策优惠后的免税商品,花“白菜价”吃进口水果等;可以享受更实惠、更便捷的基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由完善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提供支撑系统的“海淘”;可以享受外资旅行社带来的更省钱的出境游;可以体验很多原汁原味的国外娱乐项目等。
申建自贸区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有多重要,一般人很难想到。“就在此时,河南‘自贸区的门外已有100多家全球500强公司在排队入场了。”焦锦淼称,这不仅关系到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高度,更关系到河南经济在未来数年后的发展质量、每个河南人的生活质量。“河南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免税店,为此争取了多年。如今有了自贸区,难道还需要免税店吗?”他说,河南自贸区的核心定位是国内全新的物流超级中枢,当全球商品贸易取道中原进入国内市场,它将带给河南人的不仅是商品资源的极大丰富,更是商品流通价格的显性优势。换个角度看,当自贸区成为河南全新的经济增长极,带来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就业机会、贸易商机,当咱河南人兜里更有钱了,还担心大品牌、新鲜货不主动送咱门上并打折吗?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认为,以郑州为中心的500公里,覆盖5亿人口,这对全球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市场,所以获得自贸区政策之后,河南省一定会在发挥商业优势、发挥经济地理中心优势,在自由贸易发展方面,做出很大的成绩。
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自贸区
当前,第三批获批的7个省市有关自贸区建设的相关试验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自贸区获批后,如何建设成一个有特色的自由贸易区,探索具有中原特色的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和道路,以带动全局?专家建议,第三批自贸区建设应强调两个关键词:复制和创新。
“不管哪个地方进行自贸区试验,都要按照国际规范的自贸区模式去做,此外再结合实际情况和当地优势去做出一些特色。自贸区要成为真正的自贸区,而不是拼政策洼地,自贸区没有政策洼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认为。
相比复制,创新是一条更为艰难的路径。焦锦淼认为,河南建设自贸区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除来自劳动力、土地、能源等要素瓶颈的制约,国际贸易竞争压力加大、区域竞争压力加大都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河南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凭借区位交通优势,一方面承接两个产业‘转移(国际产业布局国内,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不断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当前,西安、武汉、长沙、合肥、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不断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力度,使得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和深化国际合作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河南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与相关地区和国家经济持续深度合作的产业优势的任务还很艰巨。”焦锦淼说。
谷建全认为,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阶段、市场环境、产业禀赋不同,河南在自贸区建设中,应该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自贸区。而河南的比较优势在于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借鉴国内外现有经验,毕竟自贸区对于河南来说是新生事物,要学习和借鉴;其次,要突出比较优势和地域特色,把河南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优势发挥出来;最后,要继续发挥在“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河南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商事制度改革、招商引资、政府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服务等方面,探索出一套既具有河南特色又具有推广复制价值的建设模式。
襟山带河,四通八达。在耿明斋看来,河南自贸区定位的两大关键词是枢纽和物流,这顺应了河南区位优势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思路。他提出,围绕这两大关键词,河南自贸区有以下试验重点:一是物流通道建设,要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建设,打造多式联运、海陆空无缝对接格局;二是国际化物流公司的培育;三是通关便利化和通关一体化;四是在跨境电子商务层面,河南自贸区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战国提出:“从国家对河南自贸区的定位来说,应以实施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突破口,打造‘中部枢纽型自由贸易区。”他认为,建设“中部枢纽型”自贸区,应紧密对接“一带一路”、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规划,构建航空、轨道、公路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网络体系,构建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等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枢纽网络,构建陆海空和网上“丝绸之路”。结合河南省软硬件优势,应着力打造四个“枢纽”品牌,即郑州“米”字形高铁枢纽品牌、中欧班列郑州枢纽品牌、郑州航空客货运国际枢纽品牌、跨境电商枢纽品牌。
站在推动全国自贸区建设与发展的视角上,南开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表示,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取得初步成就,下一步的发展在方向上、内容上、阶段上、体制机制上都需要进一步明确,仍需完成四项试验任务,分别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明确建设自贸试验区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权责分工、微调自贸试验区的管理体系、建立自贸试验区的实体管理机构。
“所有的自贸区,不管是沿海的,还是内陆的,共性的问题都是围绕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展开,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张建华说。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则建议,加强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的交流、联动、互动。他认为,11个自贸区构建了一个全国自贸区网络体系。其中,如何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特别是统一的市场制度和管理制度,值得各方大胆探索。
自贸区“来袭”,通过“特殊政策+区域优势产业资源”,激起“浪花”一片,更多、更新、更优的全球企业与资源要素,将完成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原大集结”。11月初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向全省发出了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号召,河南自贸区的建设,必将为这方古老厚重而又充满生机的大地提供新的活力,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