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枫叶为何像摊血”看习作教学的审美唤醒

2016-11-28 18:26李美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枫叶树叶叶子

李美华

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去,观察一种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他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3的习作要求。基于编者的视角,我带着学生来到学校的小花园,指导学生观察了银杏、芭蕉、枫树等植物的叶子。先观察了叶子的颜色,再观察了它们的形状。以此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优化学生的习作语言。然而,学生习作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大多数学生习作只是照本宣科地描写几种植物叶子的形状和颜色,显得空洞而苍白,更令我不解的是一个男生的习作竟然这样描述:

秋天到了,树叶落了,老师带我们到学校小花园里观察秋叶。我看见枫树的叶子全都变红了,红得就像一摊血。

学生习作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想象和比喻?教材要求观察、搜集秋天的树叶,我都照着做了,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那么,怎样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情动辞发的习作态势呢?

一、走进古诗,感受诗人眼中的秋叶之美

一叶知秋,秋叶飘零,在诗人的眼中,秋叶是怎样的?投影出示古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 牧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

古人云:诗中有画。生朗读诗句,展开想象,交流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生:读杜牧的诗,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漫山遍野的枫叶被霜染红了,这儿一丛,那里一簇。阳光一照,比二月的花还红艳。诗人被这美景陶醉了,不禁停下车子,驻足欣赏,情不自禁地赞叹:“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

生:我从刘禹锡诗中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秋天一到,山明朗起来,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山上,水边,一树一树的叶子都在秋霜中悄悄地变了色。红的,黄的,色彩斑斓,美不胜收。风一吹,秋叶飘零,恰似蝴蝶,翩翩起舞。

【点评:诗,语言凝练,意境幽远,画面鲜明,给人立体而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诗人眼中,枫叶的红,梧桐的黄,数树深红出浅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秋叶图,无不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在诵读与想象中,学生与诗人共同历经了一次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徜徉画面,感受老师眼中的秋叶之美

我们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秋天的树叶,去发现秋天树叶的美,教师也不例外,其实,在习作指导中,老师有着怎样的感受和表达,学生也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和表达。老师的审美愉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于是,课前,我走进自然,拍摄了银杏、枫林、松柏及山坡的杂树等多幅画面,当一幅幅极具色彩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完全被这美的画面震慑了,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惊叹。表达的欲望终于被唤醒,怎么写呢?我及时出示自己的下水文:

周末,我来到公园,一眼就看见两排高大强壮的银杏树,它们的叶子都变黄了,落得满地都是.远远看去,像是铺了一层华贵的黄绒地毯。脚轻轻踩上去,发出又脆又响的声音,像美妙的音乐,沙沙嚓嚓,随着脚步的快慢,变换着音调和旋律,真令人赏心悦耳,心旷神怡。

置身这秋天的金树林,天空是金色的,地面也是金色的。阳光一照,金灿灿,亮闪闪的,我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金色的,成了身价上亿的富翁。难怪人们把秋天叫“金秋”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生动形象的画面、五彩缤纷的色彩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在学生表达欲望被唤醒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习作的奥秘: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从不同方面进行选材,比如叶子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构思与表达。

【点评:诗中有画,画中也有诗。那些多姿多彩的画面,总能唤醒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言语表现力。当学生表达出现愤悱之态时,教师出示下水文,顺学而教,依学而导,水到渠成。】

三、观察想象,表达自己眼中的秋叶之美

学生整体观察感知秋叶之美,也明白了怎样去表达,从总的方面,仿写一段话。然后,再一片一片地展开观察想象。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观察想象更丰富具体。比如:这是银杏的叶子,即使在一片叶子上,颜色也各不相同……又比如:看着这一片片精美的树叶,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我想象……

生:秋天到了,银杏的叶子黄了。仔细观察,在同一片叶子上,颜色也有细微的不同。瞧,叶子的边缘是土黄色,中间是金黄色,而叶柄,黄中透出一点绿色。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画家。

生:看着这一片片精美的叶子,我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我想象它是蝴蝶,它真的变成了蝴蝶,微风吹来,它们就翩翩起舞;我想象它是可爱的小海鱼,它就真的变成了小海鱼,那边缘裂开的叉叉,就是小海鱼的嘴巴,那细细的叶柄,就是它长长的尾巴。

在学生想象的闸门被打开之后,我一一出示了枫叶、柳叶、香樟树叶等树叶,拓展学生的观察面,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

【点评:“新课标”倡导习作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同样,想象也离不开审美,学生的审美情感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审美想象,奇思妙想,浮想联翩,从而激发创造力,塑造新形象。】

可见,习作指导不是硬性的规定、指向和框死,而是对情动辞发的习作本源的唤醒。我却错误地认为学生有了观察,就会像工笔画那样描绘出植物叶子的形状、颜色等特点,而完全忽略了学生主体“情动辞发”的内在言语表现力。本节课的古诗、画面及教师下水美文的介入,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愉悦,让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不断的激发,从而增强了学生有感而发,自由表达的态势。

猜你喜欢
枫叶树叶叶子
树叶的不同称呼
枫叶红了
枫叶
一片翻转的叶子
舞动的叶子
一片树叶
枫叶
Word Fun
枫叶为什么变成红色的呢?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