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罗晶 欧爱华 陶立坚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8)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周罗晶1欧爱华2陶立坚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8)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调查方法,自制高血压健康行为改变信息采集表,进行社区及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行为改变率为86.5%;有行为改变者认为精神紧张可能是影响血压的因素;有行为改变者主动控制情绪的比例、控制体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重视的比例均高于无行为改变者;有行为改变者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仍吸烟的比例低于无行为改变者。结论 加强对无健康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认识,采取积极的态度重视自己的健康。
高血压;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包括改变健康危险行为、采取积极健康行为以及遵医行为〔1〕。近年来,随着健康心理学领域对疾病的关注点由治疗和干预转向疾病预防以及全球性和区域性健康促进战略的全面制订和实施,健康行为及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研究者的重视〔2~9〕。健康行为改变分为主动改变和被动改变,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主动改变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动因,健康行为方式在高血压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如何促进高血压健康行为方式的良性改变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在健康行为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及健康危险行为。
1.1 调查对象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广州市荔湾区逢源社区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诊断为高血压〔7〕。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年龄≥60岁,知情同意者。
1.2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社区、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方便样本调查。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高血压健康行为状况调查问卷(包括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高血压知识的了解、健康信念、治疗情况、健康行为改变情况等),进行预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后确定调查问卷。调查人员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在校研究生组成,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实施社区和医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调查,对调查表填写的质量进行控制。共发出调查问卷219份,剔除11份缺项>1/3的调查问卷,合格问卷为208份,本文应答率为94.9%。以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无健康行为改变作为分组变量,有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占86.5%),无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8例(占13.5%)。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平均年龄、居住年限、婚姻状况、职业构成、文化程度以及身高、体重、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病史特征:两组在有无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胃部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ASW18.0统计软件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健康行为改变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1 高血压知识了解情况分析 确诊高血压后有行为改变者了解高血压的诊断(66.7%)、知道患高血压会对脏器有损害者(74.4%)的比例均较无行为改变者高(45.8%、55.6%,P<0.05),其他有关高血压诊断界值、分级、分期有、无行为改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9.5%)比无行为改变的患者(26.3%)更多了解患高血压可能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认为精神紧张可能会影响血压;在吸烟、过度饮酒、食盐重、肥胖、缺乏锻炼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没有了解,今后是否打算去了解的提问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无行为改变者(72.0%)与有行为改变者(82.7%)均有较大的比例愿意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在健康信念问题的分析中,有行为改变者(94.9%)较无行为改变者(81.5%)更重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P<0.05)。在患高血压后接受治疗情况:有无正式开始治疗、能否按医生的要求每天服药、能否按医生要求的量服药、能否按医生要求的时间服药、能否按医生的要求长期坚持服药以及若以前没有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今后会打算坚持服药的这些提问进行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高血压后健康行为改变情况分析 患高血压后有行为改变者在控制体重(79.3%)、选择锻炼(81.9%)、控制情绪(92.9%)方面比无行为改变者比例高(53.8%、65.4%、69.2%,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行为改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今后会打算限酒的比例相对较无行为改变者高(88.1% vs 68.4%,P<0.05),但在得知自己高血压后是否仍吸烟方面,无行为改变者选择仍吸烟的比例较有行为改变者高(32.0% vs 8.8%,P<0.05),其余提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确切概率法
2.3 高血压后健康行为改变影响因素的分析 将被调查者有无行为改变选项作为因变量(有:Y=1,无:Y=0),进行单因素分析,用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文化程度X1、对高血压诊断了解X2、高血压是否对脏器危害X3、是否对脑血管有影响X4、精神紧张与高血压有无关系X5、您对自己或家人的健康重视吗X6、有控制过体重X7、今后会打算控制体重吗X8、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是否会考虑进行体育锻炼X9、在得知自己血压过高后是否会主动地控制情绪X10),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模型拟合优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P=0.003),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行为改变的因素有:了解高血压对脏器的危害方面:知道高血压对脏器有危害的患者比不知道的患者有更多的关注行为改变;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重视者比不重视者其行为改变率相对更高;以前没有控制体重,今后会打算控制体重者。见表2。
表2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改变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说明随着群众疾病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愿意主动采取健康行为方式,进行健康自我管理。但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还有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健康行为方式和疾病的关系认识不足,对不良行为带来疾病危害重视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健康指导,需要从社会、家庭、个人加强健康行为的宣教和指导,跟踪和关注这类人群的健康行为改变情况并给予健康行为干预指导,引导其健康行为从被动改变逐渐向主动改变转化,如果进一步开展健康行为理论指导下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评价,将对丰富健康改变理论发展、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1 李淑霞,张 凌.老年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2;26(2):308-10.
2 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21-4.
3 赵 亮,李 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及疾病相关健康行为〔J〕.医学信息,2010;23(12):17.
4 Kim S,Sargentcox K,Cherbuin N,etal.Development of the motivation to change lifestyle and health behaviours for dementia risk reduction scale〔J〕.Dement Geriatr Cogn Dis Extra,2014;4(2):172-83.
5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4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3-7.
6 Apodaca TR,Tsai SL,Miller MK,etal.Implement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a pediatric hospital〔J〕.Mol Med,2014;111(3):212-6.
7 邹丽君.内观认知疗法对酒依赖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5):79-80.
8 陈胜男.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动机性干预对心脏康复的效果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9 童 莉,焦永倩,姜玉荣,等.跨理论模型对乳腺癌患者康复行为管理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6):895-7.
〔2015-01-23修回〕
(编辑 安冉冉/曹梦园)
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项目资助(A2009243)
欧爱华(1951-),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陶立坚(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周罗晶(1976-),女,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R544
A
1005-9202(2016)20-5152-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102
1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科教部
2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