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2016-11-28 06:28刘晓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障碍康复效果

刘晓丽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新郑 451191



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

刘晓丽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新郑 451191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组49例增加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对比改善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的效果。结果 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降低,观察组(15.47±2.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4±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树立康复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干预;脑卒中;抑郁障碍;生活质量

抑郁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脑组织损伤和生活质量改变等关系密切,发病相对隐匿,严重患者可呈现自杀倾向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变脑卒中抑郁患者对疾病保持正确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笔者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和生活质量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08—2015-08收治的97例脑卒中后抑郁住院患者,经头颅CT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检查确诊,符合脑卒中和抑郁的诊断标准[2],均为首发脑卒中患者,排除脑卒中前抑郁病史和中途出院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3~83岁,平均(55.64±5.51)岁;缺血性脑卒中32例,出血性脑卒中14例,出血合并梗死型脑卒中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d,平均(2.35±0.85)d。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43~83岁,平均(55.67±5.52)岁;缺血性脑卒中32例,出血性脑卒中15例,出血合并梗死型脑卒中2例;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d,平均(2.36±0.86)d。2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和入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1)成立研究小组:成立认知行为干预小组,护士长任组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任副组长,各班护士任成员,在干预前认真学习认知行为干预相关知识;(2)认知能力评估:认知行为干预小组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评估,采用HAMD评分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t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3];(3)认知行为干预:首先,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友善的交流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对疾病本身以及治疗方案的看法;耐心解释患者的每一个疑问,疏导其不良情绪,借助情感转移或心理共鸣等认知行为技巧,使患者有效掌握自我调节技巧,稳定自己的情绪;其次,针对患者的不良行为,责任护士进行逐一纠正或疏导,提倡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和听音乐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配合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全面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最后,通过护患交流、课堂讲学或患友讨论等方式建立科学的认知模式,鼓励患者走出自我封闭的阴影,尽快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1.3 观察指标 (1)抑郁障碍改善效果:记录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HAMD评分,评分共17项,轻度抑郁17~19分,中度抑郁20~29分,重度抑郁>29分;(2)生活质量改善效果: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t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4],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

2 结果

2.1 2干预前后HAMD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HAMD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t=11.413 6,▲P<0.05

2.2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脑卒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和高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特征,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生活活动能力下降[5],若干预不及时,极可能诱发患者的厌世或死亡心理,影响后期的康复治疗和生命健康。因此,如何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临床讨论的主要课题[6]。

认知行为干预源于心理学,是医护患三位一体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的主要方法[7],责任护士采取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不良认知,纠正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调节负性自动思维和功能失调性认知[8],进而通过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调节神经生理和神经内分泌功能,树立康复信心,激发患者潜在的自我康复意识,改善抑郁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9]。本研究显示,2组干预后HAMD评分均可降低,但观察组干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抑郁障碍和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与王岩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在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树立康复自信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1] 吴艳,许冬梅,李菲菲.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395-396.

[2] 李美莲,王少娜,邓淑芬.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5):775-776.

[3] 王玉龙.康复功能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4-467.

[4] 周磊,张虹,曹雷.认知行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1):138.

[5] 梅琳.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00-601.

[6] 赵焕英,丁小敏,邢凤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4 185-4 187.

[7] 纪法敬.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 52.

[8] 朱玉娟,侯贝贝,王凤平,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早期康复效果评估[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2):7-10.

[9] 石守银,邢凤梅,张茹.认知行为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4,29(10):1 186-1 187;1 190.

[10] 王岩,车媛,曾樱花.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35-136.

(收稿2016-04-12)

R743.3

B

1673-5110(2016)20-0111-02

猜你喜欢
障碍康复效果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2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抓住“瞬间性”效果
跨越障碍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