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2016-11-28 06:2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开颅栓塞发生率

田 伟

河南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许昌 461099



·诊治研究·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田 伟

河南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许昌 461099

目的 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处理,统计2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恢复情况,2组均随访1个月,以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评估其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12±0.60)h、(10.62±2.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98±0.63)h、(17.23±2.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良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治疗脑动脉瘤,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预后水平,且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开颅术;预后

脑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神经外科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原因,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预后水平差[1]。目前,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多采用开颅夹闭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近年来,随着介入栓塞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颅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推广[2]。研究证实,介入栓塞对机体创伤小,耐受性高,术后恢复时间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好[3]。基于此,为进一步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我院对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8—2014-08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证实为脑动脉瘤。排除合并颅内其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烟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者、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45~79岁,平均(53.6±5.2)岁;Hunt分级:Ⅰ级18例,Ⅱ级15例,Ⅲ级7例。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44~78岁,平均(53.9±4.8)岁;Hunt分级: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9例。2组性别、年龄、Hunt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且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2组均接受常规术前处理,包括早期救护、降压、脑脊液引流、预防脑血管痉挛处理等。对照组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侧裂入路,静滴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前交通动脉瘤取改良切口或翼点锁孔经裂入路。据动脉瘤方向及位置,阻断载瘤动脉,辅助使用动脉瘤夹夹闭瘤颈,对合并巨大瘤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预先夹闭瘤颈,后穿刺抽空瘤内血液。观察组则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全身肝素化处理,控制性降压操作,经股动脉穿刺造影,确定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方向,选择合适弹簧圈,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导引导管于椎动脉或颈内动脉,将微导管顶部塑形,引入动脉瘤瘤腔中部,并取弹簧圈作栓塞处理,其中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39例40个,使用支架辅助者1例1个。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2)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患者手术恢复情况;(3)2组均随访1个月,采取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4]评估其预后。分值范围3~15分,低于3分为深度昏迷,低于7分为浅度昏迷。预后差:3~6分,脑干反射消失,存在潜在死亡风险;预后不良:7~10分,重度残疾,意识清醒,但日常生活需照料;预后良好:11~15分,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仅有轻度缺陷。

2 结果

2.1 2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3 2组随访结果比较 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提示预后良好30例,占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0%,2组预后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随访结果比较 [n(%)]

3 讨论

脑动脉瘤主要由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所致,由动脉壁中层缺陷引起,常见于中老年群体,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且合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通常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5]。研究显示,约25%的脑动脉瘤患者由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造成死亡,且半数幸存者均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6-7]。目前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多遵循消除出血因素,以降低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开颅夹闭术是脑动脉瘤治疗的常规方案。大部分临床研究者表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挽救其生命[8]。但基于受到脑水肿、颅内高压的影响,加上大多数脑动脉瘤患者其解剖部位相对复杂,且附近血管变异率高,导致其临床应用有限。且有学者表示,传统开颅夹闭术其对机体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大,且手术操作时间长,患者术后恢复较慢,患者耐受性较差,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复发率高[9]。也有研究者认为,约80%的脑动脉瘤患者可在早期接受血管内栓塞处理,有其完全血管内操作的优势,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且再发出血率低,预后好[10]。但相较而言,其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术中若操作不当,较易造成动脉瘤破裂,影响其预后。若手术顺利,则患者恢复时间缩短,远期疗效好[11]。因此,必须重视对患者的术前评估,作好充分的手术计划与应急预案,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掌握出血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血管内介入栓塞并不会增加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观察组Glasgow预后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证实患者远期疗效高,预后水平好,与早期研究报道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12],提示血管内栓塞在脑动脉瘤治疗中有较高的可行性。

[1] 赵千山,王向宇,黄浩炜,等.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34(4):413-416.

[2] 刘伟,杨海龙,郭振敏,等.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52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 332-4 333.

[3] 刘青.早期介入栓塞在脑动脉瘤破裂中的治疗效果及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7):86-86.

[4] 龙丰云,严蓉,陈弘,等.双管喉罩全麻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 352-1 353;1 449.

[5] 张健,韩志安,张勇,等.脑血管介入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3,22(4):305-307.

[6] 郭强,靳峰,陈德勤,等.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 725-2 727.

[7] 孔世奇,葛信波,杨群福,等.微小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0):13-15.

[8] 白向飞.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1(2):113-114.

[9] 丁璇,王志刚,王成伟,等.不同治疗方式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3):3 054-3 057.

[10] 金丽,霍世会,杨勇,等.老年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2(9):2 535-2 536.

[11] 张照龙,杨鹏飞,封灏,等.支架治疗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3,11(11):862-867.

[12] 邓增赋,朱刚,缪洪平,等.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后交通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12(7):1 074-1 075;1 078.

(收稿2015-09-29)

R739.41

B

1673-5110(2016)20-0081-02

猜你喜欢
开颅栓塞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