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霞 陈瑞琴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关于竞技健美操力量与柔韧素质方面的研究综述①
叶红霞 陈瑞琴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为基础,以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运动项目。完美的完成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而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是决定健美操难度动作水平重要素质。该文通过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2015年期间所涉及的竞技健美操力量与柔韧的科研论文进行综述,以客观反映我国在竞技健美操力量与柔韧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水平,找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力图为多年从事竞技健美操教学和训练的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竞技健美操 力量素质 柔韧素质 综述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表现连续、复杂、高强度成套动作的运动项目。成套的竞技健美操动作必须通过连续动作组合,展现运动员的柔韧性和力量,7种基本步伐的多样性操化动作组合,结合难度动作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竞技能力。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美地完成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而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是完美地完成健美操难度动作水平的重要素质。
1.1 竞技健美操力量素质的研究
1.1.1 力量素质在健美操难度动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米艳在《论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竞技健美操运动的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变化多、速度快;竞技健美操的操化动作变化多样,且均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动作组合,难度动作的难度值大、技术复杂,。其中,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力量素质是完成一切高难度动作的基本保障,没有力量就没有难度动作,更没有高难度动作的创新[1]。
郑敏在《论力量素质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重要性》中指出,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要完成多种多样类似自由体操的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的特点之一。但是在不同类型和分值的难度中,肌肉的用力与地面的受力值都是有差别的[2]。
米艳在《论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重要性》中指出,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为基础,以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规则要求三维空间中要完成大量的、难度较高的难度动作,还要巧妙流畅地将难度与操化动作衔接起来,以此展示出竞技健美操这个项目形体美和动作美[1]。
郑敏在《论力量素质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重要性》中指出通过对国内外选手进行对比、部分难度动作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重要作用的专项素质之一,而我国竞技健美操选手力量又是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要适应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发展的需要,训练系统中不仅要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更要注重力量素质的发展[2]。
力量素质是竞技健美操的技能基础之一,成套竞技健美操除操化动作外,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关键就是难度动作,竞技健美操的难度动作分为4类,这4类难度动作均需要力量素质作为基础才能够完成,没有足够的力量素质是难以完成竞技健美操难度的。
每家生产设备的企业,都是按照自己设备的功能需求优先开发设备接口协议,是否需要与其他企业的设备兼容,并不在首先考虑之列。根据从事设备联网工作的专家介绍,若要上述设备彼此之间无障碍通信对话,至少需要5000种以上的通信协议,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1.2 核心力量素质的作用
在竞技健美操4类难度动作中需要以造型形式完成各种支撑、托举和配合,并且在移动中完成的。在连续变化多样的操化配合中,必须精确地完成难度、配合,否则会造成动作失败或动作难度值被降低,影响动作质量和下一操化配合动作。只有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为保证,躯干的稳定才能够得到稳固的支持,上下肢体才能流畅而完美地进行技术动作[3]。
袁峰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的理论研究》中指出,核心力量训练在健美操动作过程中起着稳定脊柱、骨盆,提高身体稳定性控制力和平衡力的关键作用。[3]
刘明燕在《健美操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中指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动作能够精准到位、技术动作协调流畅的原因是它更加注重以强健的核心部位力量为原动力去改变身体姿势变化,从而能够实现控制身体重心的转移和保持身体的平衡。系统充分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和提高视觉,本体感觉系统,提高前庭的信号传输和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的整合,加强对运动效应器的控制,身体重心的偏移程度得以降低,神经肌肉做功功效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改善和提高了女大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4]。
核心力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躯体稳定性和身体平衡性还能够协调和传导上下肢的力量,,同时还是在快速变化过程中维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强有力的保证,核心部位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必要训练和强化的重点部位之一。
1.1.3 力量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徐盛在《浅谈女子竞技健美操力量训练方法》中指出,力量练习应与专项结合,所以,进行力量练习时可以模仿专项难度动作进行练习,如,难度动作的用力肌肉部位、方向、幅度等。
袁锋在《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的理论研究》中指出,为保证训练的有效性,要合理地安排训练强度和负荷以及休息时间。根据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练习方式,逐步增大训练量和强度,逐步增加训练负荷[3]。
减秋华在《健美操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中指出,力量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完成一个力量训练项目以后要及时地对相应肌肉进行放松练习或辅助练习。
谭慧芳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指出,静力性力量练习要遵从少次和多组原则,组间休息时间应充足。
李遵在《论竞技健美操的力量训练》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是特别需要加强锻炼和训练的部位。常用的方法有连续俯卧推跳、推小车、负重的手腕屈伸练习、倒立爬行、控倒立等。
力量训练要适量,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安排练习负荷和练习量,对不同的训练目的,采取相应地的训练方法,且应经常变换力量练习的方式方法,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和损伤;不仅要注重专项力量练习,还要加强薄弱和易受伤部位的肌肉力量道德练习,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力量练习需要同专项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肌肉力量。
1.2 竞技健美操柔韧素质的研究
1.2.1 柔韧素质在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柔韧素质是指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和胯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主要影响柔韧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关节的活动幅度决定于关节本身的结构;一个是胯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
郑亮在《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柔韧素质》的研究中指出,柔韧素质是提高难度动作完成质量,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条件。外部环境温度、脂肪的堆、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都会影响柔韧性。技术的发挥、动作的掌握、运动关节的灵活性与幅度、肌肉的弹性、运动损伤发生概率等均受身体柔韧性的影响,并有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运动寿命。所以,提高柔韧素质能提高运动员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提高动作质量,提高机体活动能力,能够延长运动的寿命、预防运动损伤。
任何运动项目均需要一定的柔韧性,健美操是一项表现难美的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需要柔韧素质作为基础。
1.2.2 柔韧素质训练方法的研究
沈芝萍,张继晶在《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中指出,通过实验证明,采用动力和静力性结合的拉伸方法能够更好的练习柔韧素质,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柔韧素质,能够提高难度动作完成度,并有助于减少运动损伤,增加动作幅度和改善肌肉运动时的伸展性[5]。
张陵芝,潘华山在《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中指出,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能够缩短成为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训练时间[6]。
李芳,郑丽敏在《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中指出,完成很多难度大的动作都需要良好的柔韧素质作为基础,柔韧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柔韧素质能够有效地增加动作幅度,不仅如此,还能使动作更加地协调、舒展,造型更加优美,使成套动作更加具有艺术感和表现力,良好的柔韧素质是高质量地完成动作的保证,与此同时,拥有良好的柔韧性不仅能够提高运动技能水平保持肌肉的爆发力和弹性,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并且在延长运动寿命和保持运动姿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7]。
柔韧性的好与坏除遗传性因素外,受后天运动训练的影响也很大,并且优良的柔韧素质能够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和竞技中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优秀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因为在竞技健美操这项体育运动中,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是完成高难动作的基础和保证。当前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对力量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1)竞技健美操是一项技能主导类的难美性运动项目,难度动作是评价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和获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基本保证,而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是决定难度技术水平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与柔韧素质非常重要。
(2)关于竞技健美操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的科研论文很多,但是核心期刊比例却很少,说明力量与柔韧素质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全面,科研论文的质量有待提升。
(3)对于竞技健美操力量训练的研究明显多于柔韧素质的研究,力量素质的论文质量和数量都优于柔韧素质,说明在竞技健美操研究领域中比较注重力量素质的研究。
[1]米艳.论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的重要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3(4):63-64.
[2]郑敏.论力量素质对健美操运动员的重要性[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6):302-303.
[3]袁峰.核心力量训练对健美操身体姿态控制的理论研究[J].考试周刊,2012(35):117.
[4]刘明燕.健美操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6(31):95-96.
[5]沈芝萍,张继晶.对高校健美操运动中柔韧素质练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4(22):112-114.
[6]张陵芝,潘华山.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标[J].体育学刊,2001,3(8):40-42.
[7]李芳,郑丽敏.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9(45):85-88.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5.226
G831.3
A
2095-2813(2016)12(b)-0226-02
叶红霞(1992—),女,汉,湖北潜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