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高源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路径探析
翟高源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党内民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当前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始终围绕着党内民主建设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和创造性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纲领和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关于党内民主建设,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努力探索,不断完善,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
(一)广大党员制度意识薄弱。“制度意识是人们对于制度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它包括党员干部对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对制度所确定内容的愿望和情绪,对违反制度行为的评价和看法等”。[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但却没有将这些优良传统形成相关制度或是制度不健全,广大党员更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意识,制度意识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广大党员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存在问题。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激发党的创造力、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民主集中制使我们“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的组织推进各项事业”,[2]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可以看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质要求就是从党员的主体地位出发,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的行使,改变党内权力集中现状,以最大限度来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
(三)对党的监督缺乏有力的物质保障。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政治活动的展开都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换句话说,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从事政治活动,其根本动因就在于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人们进行政治斗争,本质上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政治活动和经济是紧密相连的,究其原因,人们的政治活动是其经济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和参加经济活动一样,人们参加政治活动也是为了本人或其所代表阶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对党组织实行监督时,如果缺乏相应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党内监督主体的广大党员还是党外监督的广大人民群众,都会失去动力。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思想渗透于党的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封建等级观念、家长制作风、下级服从上级观念根深蒂固,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开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员具有强烈的服从意识,却缺乏相应的自我参与意识,对上级的指示言听计从而从不发表自己的观点,下级只是机械地进行工作,政治生活缺乏创新力,逐渐形成了政治冷漠;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臣民文化使得有些党员干部居于高位,并且久而久之也习惯了这种高位,基层党员无法向上级表达自己的真正意愿,广大党员干部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基层政治生活中。
(一)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决定了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党内民主的实现程度是以党内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前提的,并随着党内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必须围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完善相应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选举既是党员的权利,又是党内民主的必要程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党员的基本权利,依照党章的规定必须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便于党员参与党的建设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增强党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党内民主管理机制健康运行,管理机制不能形同虚设要真正发挥其管理作用,对党员进行管理约束;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这是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进行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一步。此外,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3]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民主权利的实现和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党员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知情权、选举权和被选举以及监督权上,首先,要保证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实行政务公开,使广大党员能够充分了解党内事务,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政府活动中,以知情权保障党员的参与权;其次,要保证党员的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的基本权利不得被剥夺,党内要形成真正民主和谐的氛围,以保证民主选举的科学性;最后,要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党员的监督权是进行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只有赋予广大党员监督权,党内监督才能真正进行。
(三)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而当前党内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党内腐败问题,腐败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最大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调“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4]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以更好的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内民主建设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写入党代会报告,将党内民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表述被继续沿用,表明了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地位也是由历史和人民所决定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党内要树立科学理念,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充分肯定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为人民谋福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参考文献:
[1]蔡长水、刘振华.新世纪党建九大问题[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79.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
[4]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1.
作者简介:翟高源(1992- ),女,江苏扬州,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转型期党的建设理论新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76-01